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036

第36章 对一个运动健将比赛失利后的思考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奥运会上,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没有成为人们意料之中的男子跳高金牌获得者。有人分析,朱建华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来自于奥运会前世界上连篇累犊的文章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也有人认为,是长期的超生理训练与朱建华身体素质存在的矛盾造成的。然而,某省体育教练则指出:分析朱建华三次创造世界纪录的客观环境,可以看出,他的实力包含着一些外在因素。他说,1983年9月,五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决赛时,当打出2.38米字样时,场上任何比赛都没有了,而此刻还不到散场的时候。在这种特殊的竞赛环境中,朱建华可以培养出最佳的兴奋状态,又可以避免最小的外来干扰。还有,国际竞赛规则规定,跳高裁判员宣布开始后,运动员必须在一分半钟内完成比赛动作,而在一次国内田径比赛中,跳高裁判长对裁判员说:“你们注意朱建华的手势1他举了手,就打开计时器!”奥运会的竞赛程序安排则不会给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明星作特殊安排。有人抱怨,朱建华在起跑2.35米时,刚好遇到中跑决赛出现意外,全场骚动。然而,机会均等,抱怨什么呢?抱怨只说明为朱建华提供的机会不均等,朱建华的抗干扰能力不强。

教练的一番话,也许不是十分的全面,但是,他确实说出了在培训、使用人才方面值得引起一个注意的问题。

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产生和提高的,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产生不同的能力,提高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组织人事实践中,都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注重提高他们的能力,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过度地“喂偏饭”,人为地给予过多的便利条件,这样的人才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俗话说,“庭院里培养不出千里马”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领导人才,一定要让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经风雨,见世面。百折不挠。否则,是不能成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