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女孩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
8445400000011

第11章 关注学习细节——培养学富五车的知识女孩 (4)

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在6岁之前,对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脑为中心,也是右脑最活跃的阶段,适当的良好的刺激可以让右脑功能发挥更优秀。那么,应该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呢?专家们向父母推荐如下几种方法:

1.训练使用左手。

双手其实就像大脑的“老师”。因为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孩子多用左手来剪东西、写字、画画、抓玩具。此外,让孩子多用右脚、左耳等也同样有效。

另外,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精细的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右脑,并且两只手都会得到训练,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2.提高认识能力。

只给孩子看小动物身体某一部分,让她想象整个小动物是什么样子,将一幅画的一部分遮起来,让孩子猜其他部分是什么样子等。这些游戏都是通过孩子记忆事物的形态来提高右脑对事物整体结构的认知能力。

3.叫孩子干家务。

父母有意把房间弄乱,然后让孩子重新清理。开始时孩子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种类,不知怎样用抹布擦桌子等,父母应耐心指导,教几遍后孩子就会做好。此外,还可教孩子如何削水果,如何拿筷子等,同样对开发右脑有帮助。

4.带孩子逛商场。

带孩子一同去逛商场是开发孩子右脑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因为这样能培养孩子综合各种知识及判断能力。家长可教孩子独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教孩子如何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水果及玩具等。

5.学习音乐。

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音乐可以开发右脑。

爱因斯坦从小并不是一个神童。相反,被人们怀疑是“傻子”,在小学读书期间,曾被训导主任断言:该学生将是一事无成。而正是这样的学生,日后却成了一位惊动世界的天才科学巨人。这首先要归功于爱因斯坦所生活的良好环境。他有着一位伟大的、极具音乐素养的母亲,爱因斯坦幼年时经常躲在家里的楼梯暗处,长久地聆听母亲弹奏优雅的钢琴音乐,小爱因斯坦被音乐声中的美深深吸引,幼稚的心灵在音乐中感受到花的芳香、夜的宁静,……旋律的层出迭起,五彩纷呈,又使他感到似乎有某种深深的奥秘要等着他去探寻,他贪婪地吸吮着其中的养分。

这种在音乐中所得到的探知欲,也使得当时小小年纪的爱因斯坦像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一样,聚精会神地琢磨着父亲送给他的小小指南针,他在思索指南针里是否与音乐存在着相同的东西,这或许就是一种奥秘,是需要寻找的未知。于是,在他的脑海里竟冒出了一个念头:这根指南针一定是有个什么东西在推它?或许就是从这里起音乐已悄然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种子,为他开启了智慧之门。后来,母亲开始教爱因斯坦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使他对音乐有了更深邃的感悟,他察觉到了音乐内的数学结构,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来组成。”这是何等的奇思联想啊!真正是由音乐引导他进入到了广阔而深涵的未知境界,并使其形象化。爱因斯坦对变奏曲极感兴趣,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练习各类复杂多变而丰富的音型节奏,培养了他日后攻克科学难题的坚强意志,也奠定了他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在他成年后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正是在弹奏了一番钢琴后激发了灵感而解决了难题。

在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始终伴随其一生,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如同学间、周末家庭式的音乐聚会,募捐音乐会等等,良好的音乐环境大大扩展了他的右脑思维能力,也构成了其左右脑思维的均衡性。研究者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爱因斯坦和多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样,为右脑发达型科学家。

可见,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右脑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属于触觉锻炼的一种动作形式,均需通过人的手指头进行多种样式触碰琴键或是琴弦,以此来表现复杂而动听的乐曲。手指在这样一种运动中,产生左右脑指挥的运动记忆,而复杂的手指运动加上音乐化的心理活动,便使右脑的神经元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故而产生兴奋,从而能使右脑得到良好的锻炼。

父母一定要及早对孩子进行感官训练,促进她的右脑发育,这对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对孩子的整体发育,包括智力心理及学习生活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24.逆向思维,大脑智力的滚雪球战略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人们总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再如“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逆向思维有很大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却可能轻松破解;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于出人意料;逆向思维会使你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最佳方法和途径;生活中自觉运用逆向思维,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办事效率和效果成倍提高;逆向思维最可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逆向思维法主要有三大类型: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

“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如上述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

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缺点逆用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他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逆向性思维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可以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逆向思维,往往能独辟蹊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训练女孩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就能如滚雪球一样,会使其大脑智力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25.女孩要心灵,更要手巧

现代教育的杰出代表陶行知,对中国传统“贵耳贱手”、“贵知贱行”等教育上的陋癖,进行过猛烈的批判。他深刻地指出,传统教育是教用脑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残废教育”,用脑者因不用手,脑也不能精细;用手者因不用脑,变成一双粗手。读书人成了书呆子,劳苦大众成了工呆子。认为旧教育教人手脑分离,不仅不能促进而且根本损害人的正常发展,使人成为畸形。在教师方面,旧时宽怀广袖,上课将手抄在袖子里,与学生口耳相授;后来改穿西服,手不能抄进袖子,改为插在裤子口袋里。而学生则呆座傻听,“对于小孩子一直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亲知”、“闻知”、“见知”思想的影响,重视儿童的躬亲实践,重视儿童的感知与经验,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认为这是培养儿童创造精神的第一步阶梯。陶行知将是否重视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视作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他曾说:旧时代之学生的生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死读书”;二是“读死书”;三是“读书死”。新时代的学生虽然也离不了书,但所不同的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说:“活的书只可活用,而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革命,用活书树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社会。”

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孩子在家是受“小皇帝”待遇,在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是普遍现象。因此,“手脑相长”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父母对女孩子的培养,也要注重教育她们在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这对她们的成长非常有利。

比如,爱迪生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既爱提问题,又酷爱动手的孩子。因为爱提问题,被“非常顽固”的教师认为是故意捣乱,遭到开除。他喜欢玩化学药品,母亲将地下室给他做实验,在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下,他终于一步步的成为发明之王。

我们应该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

相信很多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们喜欢精心地照料她、打扮她,给她洗脸、梳头、擦鞋、换衣服,还会给她做衣服。对于女儿笨拙的动作和粗糙的制作,父母千万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要嘲笑,这正是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的好时机,及时的鼓励和呵护会让她们更有自信和热情。

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女孩子也一样会喜欢尝试,喜欢拆拆装装,有时候也许也会搞些“破坏”。她也许会把魔方拆开,看看为什么这么神奇;也许会把小白兔小闹钟拆开,想看看小白兔的肚子里有什么奥妙;刚开始学着帮助大人做家务,也许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孩子碰到什么事情都喜欢亲自动手试一试,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大胆放手让她去尝试,去锻炼。只有错了,才能积累经验。我们不能跟孩子过一辈子,与其以后犯错,不如提前在我们面前“露怯”,这样倒可以及时得到纠正。也许孩子会闹出过不少笑话,不过她的经验和能力一定会在挫折中不断提高。

多干事手才能巧,心则能灵。从小,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在实践中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误,因为,只有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误,孩子才能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高,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