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考定位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8441900000018

第18章 每个人的梦想世界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世界,而且属于每个人自己。在梦想世界里,每个人的蓝天都很高,大地都很宽,天高地阔,思考无边。但是,任何他人的思考都左右不了自己的梦想世界。

有一个男孩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个导演,这个梦想源于他9岁随父母去摩洛哥的一次度假。

一天晚饭后,沙漠上开来一辆拖拉机。有一条白色带暗花的床单被横空扯起来,用两根树干状的东西支在了沙漠上。忽然,白色床单上竟然出现了人影与音乐。男孩顺着一束有很多飞虫在跳舞的光望过去,发现它们来自拖拉机里一台神秘的仪器。

“那是放映机,”妈妈说,“我们看的是电影。”

他安静下来,仰着头看电影。那是一部喜剧片,但他并不觉得怎么好笑。看到一半的时候,有只骆驼刚巧经过,因为床单挡住了它的去路,看样子它是打算把床单扯下来。于是很多人就跑去抓骆驼,这一回他笑了,对他来说,“屏幕”下的这部喜剧更可乐。

那是他第一次看“三维电影”,事实上,那也是他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他认识到电影是这么有趣的东西。

青春期的时候,他把满脑子的奇异幻想写下来,并把那些文字自称为“剧本”。大多数剧本的第一阅读者都是那只黑色的垃圾桶。那个发生在23世纪的《第五元素》的故事就是他16岁那年写的,这部影片在他40岁时被搬上银幕,全球票房2亿美元。

20岁的时候,因为想象力太过发达,更因为无事可做,他已经写了30个剧本。他的法语拼写实在不怎么好,所以他不太敢把那些剧本拿出来给人看,那些日后令人们惊喜的奇思妙想就这样成为了他青春里的秘密。

就在20岁那年,他去报考一所电影学院。第一关面试,考官让他说出他最喜欢的导演,他就说了几个名字。可还没等他说完,就被制止了,对方告诉他不适合这里。

这个“不适合”的年轻人此后摸爬滚打于好莱坞的电影圈,从最底层的小工做起,四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皇太子影片公司”。之后,他拍摄了九部影片,部部经典,成为世界上最牛的导演之一。

他就是吕克·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