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联妙对
8440300000095

第95章 借谷粮元香巧对句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在四川成都绵阳县有个女孩叫元香,自幼聪明可爱,十分善解人意,深得父母的喜欢。

有一年除夕,元香本穷困的家竟然无米下锅。她伯父是个有钱有势的财主,家中良田百亩,谷粮满仓,但是他的老婆却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元香的父亲曾去伯父家借米,却被伯母冷嘲热讽数落了一通。如今有心借米,却又难以启齿。年仅10岁的元香,看出了父亲的难处,心中也很难过,但日子还要接着往下过,她便偷偷地去了伯父家中。

见了伯父,元香委婉说明来意。伯父直截了当地问:“你要借多少米?”元香回答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伯父听了严肃地道:

小孩子,口气大!

元香当即对道:

大财主,肚量小!

伯父听了,哈哈大笑,正要命人取米来,忽然想到了妻子刻薄的话语,竟顺着念了出来:

没完没了,还想借?

元香那知道伯父此刻的心情,气呼呼地对道:

有始有终,定会还。

元香的伯父平日酷爱联对,听了元香的对句,不禁雅兴大发,一本正经对元香说:“我出一上联,你若是能对上,不但送你两斗米,就连以前借的三斗谷粮也免了,如果你对不上,就要双倍奉还,怎么样?元香当即答应。伯父便说出了上联:

欲欠米,则滚利;

元香虽不知道伯父的心思,但知道这时拆字联,便张口应道:

体本人,就留情。

伯父一听,大吃一惊,因为下联不仅对得工整、贴切,而且将自己情绪也体现联中,实在难得。他虽心中十分欣喜,但并未表现出来,还想再考她一番,便将上联改成了:

欲欠米,则要利滚利;

元香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以为伯父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想到伯父作为自己父亲的哥哥,竟然不顾手足之情,泪水不由扑簌簌往下掉,决心不再应对。但转念一想,自己虽小,但绝不能让伯父瞧不起。于是,抹了抹泪水,对出了下联:

好子女,就该心连心。

伯父听了,连连夸赞,然后替元香擦干泪水,安慰她说:“你放心,伯父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我这就叫人送米去。你虽是女孩,但才智丝毫不逊色男孩,我决定请个先生教你读书,如何?”

元香这才知道误解了伯父,心生歉意,但一想自己有机会读书,不由破涕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