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大自然的困惑
8434900000064

第64章 鸟群电场

研究表明,不仅鱼类,而且会飞的昆虫和许多飞禽走兽都被随呼吸节奏变化的电场所笼罩。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只鸽子放入风洞并往里鼓风,这时鸽子羽毛周围的电场电压达到数千伏特/厘米。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表明,在约40米高度上飞行的鸟群所具有的电势高达6000伏特!

飞鸟鼓动翅膀时,它的羽毛便立刻带上电荷。在羽毛与气流的临界处能产生一种所谓的双荷电粒子层。鸟儿每鼓动一下翅膀,便在翅膀羽毛末端产生一股涡流,带走一部分电荷并产生新电荷加以补充,于是形成了电流。这样,飞鸟的翅膀就等同于一台直流发电机,它能产生电压约1000伏特/厘米的电场。

鸟类产生电流的好处在于大量节约对它们来说极需要的热能。强大的电场能在它们的绒毛层内创造最佳的热交换条件。这是因为飞鸟羽毛表层与空气摩擦时会带上正电荷,而紧贴身体的绒毛则获得负电荷。因此,鸟类飞行时,不断产生正电荷,以使所携带的电荷达到平衡,并防止冷空气侵袭身体。现在我们就清楚为什么飞鸟的羽毛被淋湿后(也就是说完全放电之后)即使晒干了,小鸟在起飞之前也要用喙细心整理自己的羽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必需的电势。

为什么数千只的鸟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仅仅5毫秒)整齐划一地完成复杂的飞翔动作?要知道头鸟做给鸟群每个成员看的信号是根本不可能看得见的,而传令的叫声在嘈杂的鸣叫声中也是根本不可能听得到的。所以可能鸟群飞行时是受电信号指挥的。

为什么飞禽在飞行时有些排成“一”字形的纵队,有些排成锐角的“人”字形,有些则排成钝角的“人”字形呢?物理学家认为,这方面最为可靠的假说只能考虑飞禽身上静电荷的因素。

候鸟队形

至于候鸟能够保持整齐划一的飞行队列,那是因为在鸟嘴、尾巴和翅膀处电场电压最大。鸟群中相邻的两只鸟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飞在前面的鸟儿的尾巴使飞在后面的鸟儿的头部感应出电荷。于是鸟群中所有飞鸟都像是电偶极子那样相互影响着。形象地说,飞行形状的鸟群仿佛是在每只飞鸟的嘴上衔着一张由电场电力线所组成的网,而每只飞鸟就是通过在自己嘴上的电感受器来保持同这张网接触的。如果队列保持整齐,这张网不会绷紧,各个“网眼”不产生电压。一旦某只飞鸟试图离开队列,这张网便变形,于是网眼中便产生一种能使这只“溜号”的鸟儿回到原位上去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