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向成功丛书:思考决定人生
8432200000027

第27章 思与行——化构想为行动(2)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意的障碍呢?所谓障碍其实就是“看来好像会不顺利”的你自己的心声。这种声音一直在头脑里回旋,你便会老是想着为什么事情不顺利,越想不透就越想,不知不觉中,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你应该做的是马上停止这种无用的胡思乱想,有效地利用时间,积极找出创意来源,并加以开发。一遇障碍就退却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

独特创意的产生并不是资质优异的人或职业专家的专利,只要抱以积极的态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反之,你若常保持着悲观态度,创意便会招致扼杀。

再多一点创意

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就是——再多一点创意。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又能切实为之,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像他们一样成功。

其实,当你将自己十分满意的建议呈递到上司的办公桌上,不幸被驳回时,你不必伤心,更不该气馁!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建议绝对能为公司带来利益,则不妨将它重新包装,等过一段时间后再提出。有创意又有耐心的人,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大的工业机构通常设有研究与发展部门,它们基本上研究如何产生构想,并借助试验和修改构想使之具体化。

很多构想在开始时只是内心的一个想法而已,一旦构想开始形成,就必须经过修改、补充或简化,以助其渐趋完善。构想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目的,以避免在实施时可能遇到的障碍。也许一项新产品必须要制作得更可靠、更吸引人、更持久、更容易修理、更有效率,也许这项新产品太昂贵,不容易制作、销售。

只有具备坚毅的品质,并具有愿意修改构想的弹性思维,那么将构想转变成行动的努力才会成功。

什么时候要放弃构想中的某一部分?什么时候坚持是美德,弹性是缺点呢?往往过分坚持被认为是顽固,而过分富于弹性则是马虎的态度。我们必须完全投入于原有的构想,但同时心里要明白,构想也可能有错。疑虑令人不舒服,而武断却是可笑的。

弹性和坚持的适当平衡要靠经验,例如有经验的机械师,学到使用螺钉帽要用适量的转矩,不能太少,以免容易松掉,也不能太多,以免损害了螺纹。

一个构想在开始时只是个粗糙的雏形,具有加以修改的可能性,然后在履行的过程中,将它发展成一种成形的产品。很多设计者都是用纸、泥土来做初步的设计,以后逐渐地将它修改、铸形,而最终变成成形的产品。作家在写作时,通常先快速地写成结构并不十分严谨的初稿,然后再加以细心修改,最后送去出版。

掌握最佳情况

在变构想为行动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在于修改构想,使其达到最佳的状态。构想应该被修改到具有最大的成功机会,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不能太昂贵,也不能太廉价;不能太精致,也不能太平庸。

我们希望在应用构想之前,能把它修改到最佳的状况,就像吃水果一样,我们不希望太早或太迟摘下水果,而是等待最适当的时候去采摘,因为这个时候的水果味道最佳。

当修改构想时,必须寻找最佳情况以增进成功的机会。生手往往在此时感到困难,正如初试长跑者不是跑得太慢而输掉,就是跑得太快而无法跑完全程;初试驾驶者在他们学会适当地放松煞车和控制方向盘之前,常常把车子开得东歪西斜的。

跑步者、驾驶员和创新者,都必须以相同的方式找到最佳的情况。他们在透过经验而发现最佳情况以前,都曾经尝试过极端的情况,作为一个创新思考者,有时会想得太严肃或太松散,思考的时间太长或太短,想出来的东西也常常太激进或太平凡,但靠着经验不断地修改构想,最终会使人变为成功的创新者。

最好的时机是现在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构想,千万别寻求十全十美,修改的过程是持续的,没有止境的。不论有多少困难,继续做下去,虽然总会有黑暗的时刻和悬疑未决及幻灭的时期,但成功是可能实现的。

有的时候我们等待事情变得容易时,再动手去做。事实上,最适当的时机就是现在,有构想就着手去做吧!托马斯·杰弗逊曾说:“自由是一寸一寸争取来的,我们不能在羽毛床上,将专制变成自由。”同样的,创新力的培养也是一种逐步的游戏,构想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转化成行动的,别固守在一夜成名的成功方式上,要逐渐步向征服整个困难的过程。

所有创新的人,都遭遇过困难的焦虑,但是他们更能坚持到完成,因此对于偶尔的放弃、没有善用时间、对自己的构想感到太紧张、没有把握等,都不要过于忧虑,也千万别放弃。诚如海明威所说的:“全力奋斗甚至到一个流血的结束,为此事你会感到高兴的。”

为构想拟定一个充分的计划

一旦我们有一个创新的构想,接下来的中心问题是“我如何将构想转化为行动”。这需要投入相当的努力,第一步就是“决定何时去做何事”,换言之,要发展出一套计划来,以计划来控制事情,而不被事情所控制。

帕金森法则之一是工作会占据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我们要在3天的时间内去写完一封难写的信,或许3天中,心理上被零碎的事情折磨得混乱,而真正写信的时间,是在第3天的最后几个钟头内。

很多人都曾体验过,在假期旅行的前一晚上才匆忙整理行李;或是临时抱佛脚地准备期末考试;或是客人来临前,才匆忙地准备晚餐和清扫房子;当截止期限逼近时,人们常常费尽精力而生产出大量的产品。计划行动和设下截止的期限,有助于循序渐进,集中精力准时完成工作。

有了计划之后,才能定下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工作,而不至于浪费时间。计划并不是用来奴役人的,而是用来作为创新者的仆从,以提高行事效率的。

如果在写字间有人问你:“写字间突然起火了,你会怎么做?”你可能回答说:“我不能确定我会怎么做。”或者说:“我要想几分钟。”但如果写字间真的起火了,你会马上有构想而采取行动的,计划的截止期限,虽然不像起火那样,能引起人们采取某些即刻的行动,但它有助于使我们继续努力,直到任务完成。

回答下述几个问题,有助于建立行动计划。

首先问自己:“什么应该做?”然后就每一个“什么”,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为什么应该做?”

“在哪里做?”

“同谁来做?”

“什么时候该完成?”

“如何完成?”

若要将一个发明的构想付诸行动,有哪些事应该做?先制作一个实用的模型,获得专利;然后尝试推销,接着修改它和简化它;再制成成品,正式上市,赚取利润。

为何需要一个实用的模型呢?因为构想是不能申请专利的,而模型则可以。模型应如何制作呢?用木头做而非钢制。在哪里做呢?在自己的工作房里。由谁来人呢?由自己和一位工匠合作来做。何时完成呢?下周六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