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的生态困境
8429700000029

第29章 九州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当时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同年6~10月,有4家13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数十余人。

多氯联苯中毒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卫生部门的重视,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这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于动物体内。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怀疑发病原因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10万只家禽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震惊了世界。

在米糠油事件调查中,采用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中的病例对照调查法,即随机选出与米糠油事件受害者性别、年龄条件一致、住在同处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组和对照组食用油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食用天然黄油、人造黄油、猪油的患病家庭和对照组家庭的百分比没有差别,食用菜籽油或其他食用油的对照组比患者组多,食用米糠油的患者组则比对照组多得多。通过环境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终于查明在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的多氯联苯污染是米糠油事件发病的主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10年可以说是日本的经济复苏时期。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世界8件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件,足见日本当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