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我生命的乐章
8410900000045

第45章 南希:我的爱情故事(2)

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意大利一个很偏远且古老原始的地方帕里努罗拍摄一部电影,我们是骑驴到达那儿的。我自娱自乐时,在一些老杂志上看到了大量关于伊朗的文章,并被这个国家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当时回到美国是看不到这类文章的,有一次我读到一篇很奇怪的文章,于是便写信到伊朗驻华盛顿的大使馆向他们询问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然而,大使馆的答复是书中所述绝非属实。

我虽然负担不起离开自己的公寓搬去伊朗生活,但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希望梦想成真的话就必须付诸于行动。因此,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语言培训班学习波斯语。经过多次尝试最终都没能去成伊朗,我也只好作罢随缘了。

不久后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来自伊朗的陌生电话,居然有人邀请我去德黑兰拍摄一部电影!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欢天喜地地联系我的经纪人——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WilliamMorrisAgency)的代理人与伊朗那边签订合同,最后经纪公司勉强答应了这次合作。

在这部电影里,我扮演一对夫妇的女儿,她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伊朗人。拍摄这部电影需要讲波斯语,而我带有美国口音的波斯语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这部电影的拍摄带给了我一连串难忘的经历。我可以在荒芜的海滨探险,着迷于如此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甚至沉浸在□□文化中,这些都令我感到欣喜若狂。

到达伊朗时,这些来接我的人给了我热情的拥抱。在聚会上,每一个妇女都主动过来吻我。直到今天,我都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一个特别的聚会。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穿着打扮端庄华丽,而且待客礼数有加。

有一次,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邀请我出席一个感恩节宴会。在飞机上,我翻阅《时代》杂志时发现封面人物是一个叫祖宾•梅塔的人。嗯……天呀!我在加利福尼亚的时候怎么就错过了他的演出呢?但当我抵达喀布尔时,我对文章里人物的性格感到非常沮丧,我想我永远也不可能对这个人感兴趣了。

那段时间我每年都会回一次美国处理税务问题,而每次回美国我都会选择不同的路线。有一次,我从东部途径阿富汗﹑印度﹑柬埔寨﹑泰国和日本。第二次,我则选择从西边途经伊拉克﹑也门、以色列和土耳其,最后经由乌兹别克斯坦从一个港口进入俄罗斯,然后我买了一张客轮船票向南极洲出发了。

1968年,我的朋友丹尼斯和文森特•明奈利邀请我去出席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开幕仪式。对于此行我非常激动,但当丹尼斯告诉我她想在晚宴席间把我介绍给祖宾•梅塔时,我拒绝了洛杉矶之行。我向她解释道:我真的非常愿意出席开幕式,但我不太想见到梅塔先生。那段时间里,我正在“清理”我的社交生活。我一度每天晚上跟一个不同的人共进晚餐,但现在我已下定决心如果晚饭上的这个人没有我要求作为一个丈夫的品质,我便不必和他坦诚相待,也不用浪费彼此的时间。尽管我非常感谢这些想着我邀约我的人,不过,我还是宁愿一个人在家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