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冯沅君创作译文集》,只收了作者的一首新诗《寄姊》,这写于抗战期间的漂泊生活中。同她当时写的大量旧体诗词一样,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她在诗中呼喊:
“我们把这些侵犯我们疆土的人赶出去!”可惜编者没有标明本诗的写作年月。
本书收录的沅君女士的一些散文、随笔也只写了出处,未能说明年月,这对读者很不方便。同时考虑到读者和研究者的便利,也许提供一份简要的作者年表并非多余。
那么作者是否就只写过这一首新诗呢?当然不是。早在一九二一年,她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写散文和新诗了,不过用的是本名———冯淑兰。例如,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一日《晨报》第九版便发表了她的新诗《可爱的早晨》。原诗如后:
茫茫的黑暗统制了世界了,
万物都归向毁灭的境地!
狰狞的鬼魅,
渐渐的逼近我们!
棘地,
荆天,
正当的途径,
何处寻觅?
失望?
灰心?
不必。
听晓鸡啼声喔喔,灿烂的晨光,
缕缕冲破黑暗出来,
逐去可怕的鬼魅,
携来无限的希望,
长!
长!……
刹那间照彻了大千世界,似说:
“可怜的人们,
快醒啊!”
花儿含笑,
叶儿乱舞,
鸟儿歌唱,
是何等美丽,可爱的
早晨!
导人们的生命,
永久向上,
可爱的早晨。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七日
这是一首清新明朗的短诗,思想也很积极。“五四”时,作者也是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学校当局曾经在大门上加锁,不准学生上街游行,冯沅君第一个拣起石头砸开了大锁,与同学们一起冲上街头。她的诗充满了热情,反映了少女时代冯沅君的心声,缺少含蓄则是青年诗人们的通病,特别是初学写诗的青年更是如此。
这一时期,冯沅君还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不少散文,如《明陵八达岭游记》、《“五四”纪念感言》、《淘沙》、《晋鄂越旅行记》,以及若干篇杜威讲演的记录,等等。这些都应该列入“五四”初期女作家创作的成绩,也都是《冯沅君创作译文集》一书中漏收的。
一九八五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