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8407600000041

第41章

1.And it came to passe at the end of forty dayes,that Noah opened the window of the Ark made.

2.And he sent forth a Rauen,which went forth to and fro,until the waters were dried carth.

3.Also hee sent forth a doe from him,to see if the waters were abated form off theface.

从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古英语书写的文献和文学作品对今天的英语读者来说无疑是“天语冶。因为古英语文字使用了一些现代英语不复使用的字母,如覸,奁,籽,等。此外一些单词的拼写也不一样,比现代英语具有更多的一致性。(林汝昌、李曼珏,《英汉文字比较试验报告》)

在古英语时期,only 有4种拼写:oneley、onely、onley、only。下面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拼写:publik(public)、skold (scold)、hee (he)、on (one)、greef (grief)、thease (these)、swoord(sword)、noorse(nurse)。如果我们再读一下公元1000年版的《圣经》和1966年版本的《圣经》,就会发现,90%以上的词和现在的词拼写完全不一样(Fisiak,1995),现代人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即使读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有困难。根据Halli鄄day(2006),英语的拼写之所以不稳定,有三个原因:i)英国有许多方言,各地区发音不同,导致不同的拼写。ii)英语向不同语言(如拉丁语、法语等)借词,造成极其复杂的语音系统,拼写因人而异。iii)民族的标新立异。无论是商家的店名广告,还是个人的车牌等,都喜欢用独特的拼写,逐渐被大众接受。

英语拼写之复杂,打个比方,读不同时代的英语,需要有不同的密码,才能解码。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西方,在拼音文字的国家里,博物馆相当发达。因为博物馆里的实物能够清楚地记载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反而是文字,即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由于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给现代人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16世纪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William,printing technology,1476),正字法(文字的书写和拼写规则)的规定,词典的出现(Samuel Johnson,English Dictionary,1755),尤其是莎士比亚作品的发表和教育的普及,英语的拼写基本固定了下来,这就有利于拼写的规范化和读音的稳定性。但是印刷机能凝固拼写形式,却不能凝固语音变化。方言、借词始终存在和不断产生,这一切使得单词的读音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基本固定并在社会广泛使用的拼写又不易随着读音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已熟悉原来拼写的大众不愿随着拼写的改变而重新需要学习。这样英语中就逐渐出现了拼写和读音不全挂钩的情况,读音规则受到破坏,不少字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不同的音。如map、father、all、about、date、many 这几个词中的a;hot、action、go 这几个词中的o;go、gear 这几个词中的g;cook、cease 这几个词中的c 读音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字母有时发音,有时不发音。如gh 在sigh、sleigh 等词中;k、g、b、s、c 在knife、design、subtle、bristle、acquire 中都不发音。两个字母只发一个音的:p、l、m、c、s 在happen、common、collapse、success 等词中。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不符,音变不规则,甚至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形素(表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和字形、字符一个意思)ou 在though、cough、bough、through、thorough、brought 这些词中发不同的音。而同一音位(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i:/可以有不同的形素来表示,如:f ee、s ea、m e、mach ine、f ield、conc eive、k ey、qu ay、p eople、subp oena、C aesar。这说明英语中的音位和形素并不对应,根据Ehri(1998),英语中40个音位(phonemes)有70个形素(graphemes)来对应。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本身差异说明了汉语是一种理据性较强的视觉性语言,英语是一种透明度较低的听觉性语言。汉语是以形别义,文字图像作用于视觉神经,从而实现形和意的统一,因此学习汉词必须注重字形分析,通过分析字的部首和结构来理解字义,习得语言。因为是字形,而非发音激活了大脑中的字义。如下面这些成语是原来的意义,还是广告商的意义,单听是辨别不出的,只有看了才能领会其意:

霸王别姬/鸡、引/饮以为荣、百依/衣百顺、无微/胃不至/治、刻/咳不容缓、默默无闻/蚊、贤/闲妻良母、其/棋乐无穷、依依/衣衣不舍、乐在其/骑中、兴/性趣盎然、机/鸡不可失、一见/件钟情、随心所欲/浴、无可替代/带从另一方面分析,汉语不仅单字可以部首结构分析,词也可以进行语素分析,因为汉词绝大多数是复合词,因此学习汉字依靠视觉表征,通过字形和词形分析获得词义是有效手段。

而英语不同了。英语是以音别义,字母形符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通过字母的组合,形成独特的音来表达的,因此是语音记词,语音在文字和意义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语音激活意义。也就是说只有读出其音,或听懂其音,才能理解该词意义。何况英语大多数基本词是不可分析的单纯词,也无法进行词形分析(当然,英语中的派生词和复合词具有一定的形态理据,因此可以同时使用词形分析。但分析到最后还是单纯词和语素)只能靠整词记忆,而整词记忆的最佳方法就是读音,通过语音表征作为中介来储存和提取词条。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一组英语单纯词分别让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背记。实验组学生先听,后对照单词跟读,控制组学生仅看着单词默读。一周后测试他们的记忆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单词记忆率高出控制组学生20多个百分点。

由于英语是拼音文字,因此辨义音节多(大约1万多,汉语1300左右),音节结构复杂(大约20个左右,汉语4个),也就是说只有熟悉这1万多音节和20个音节结构,才能辨别听到的音的词义。另外,汉语基本上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听到一个音节单位就是一个意义,英语不仅几个音节不等的组合传递一个语素,而且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听起来是一串连在一起连续不断的音流(虽然写下词与词之间有分隔,短语与短语和句子与句子之间有标点符号显示意群),尽管有表示意群的停顿和换气,但同化、弱化、增音、脱落、合音等连读因素,还是需要听者有语音切分技能,才能抓住语素意义。正因为如此相对学汉语,学英语的听说难度较高。

总体来说,英语文字形式的理据性要比汉语文字形式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表意性文字也为其高理据性付出了代价。

其一,吸收外来词不便。从语言符号的角度,翻译外来词最好是音译。但是汉字的本性就是音形义一体,音译中,无论挑选哪个字,字符本身就有意义,翻译romantic,无论是”罗曼蒂克冶还是“浪漫冶,翻译America 无论是”美利坚冶还是“美国冶,都会因人而异带来不同的联想。正因为如此,汉语在处理外来词中尽可能避免音译。但是意译也有问题。i)意译词能否准确传递原词的意义。现代汉语构词以双音节复合词为主,用这样的复合词对译外来词效果不理想。如furniture 和referee,翻译成”家具冶和“公断人冶都不准确,前者把使用范围缩小在家里,后者并没有把”品行鉴定冶的意义反映出来。正因为汉语难于用字符透明的词来对译字符抽象的外来词,因此不少外来词的翻译只能停留在汉语的短语里,如van、gallant、presentation 的翻译,都没有词形成。ii)一个好的意译往往需要时间的证明,包括大众接受的时间,如“激光冶。而现代全球化经济文化特征,大量外来词每天都在涌入,原来可以精心琢磨的意译法就有点力不从心。这样音译词,甚至不进行任何加工原词借入就成为处理外来词的主要方法。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汉语字符的表意性制约了外来词的借入。因此汉语词汇中,外来词的比例不高,大约在3%左右。相比日本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几乎占到词汇总量的30%左右。日本的《三省堂简明片假名语辞典》收外来词52000。原因是日语是使用片假名(相当于汉语拼音)音译外来词,限制就少了。

其二,汉字难学。这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i)字符复杂。拼音文字是一种比较简明的文字体系,26个字母就可以拼写出语言中所有的词汇,而汉语则需要有成千上万个字符去表示汉语中的所有语素。这么多的图形对于学习和记忆都是极大的负担。问题不在于字符数量多,还在于每个字符笔画多,平均达到7划(笔画越多,准确辨认率越低);基本部件繁多(构件单位就多达648个);字形结构复杂(部件组成方式可以有上下、左右、包围等结构),字形差异小,许多字仅在部首,甚至只在笔画的数目和形状上存在差异,如侯/候、抵/扺、冐/冑、任/仼、佘/余、刊/刋、咜/咤、衹/祗、圻/折、弫/弬、犂/犁、巳/己等,这些字只差一点一划的区别,这对于学习者,尤其是对习惯了以音记词,不习惯以形辨义,对文字形体上的细微差异敏感性不强的欧美学生不能不感到吃力。吕叔湘曾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慢、差、费冶时说“在10多年里用2700多课时学习本国语言,却又大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冶(《人民日报》1978年3月16日)。据说达到基本扫盲,中国孩子比起使用拼音文字的孩子至少多两年。除了其他原因,其中繁多的汉字不能不是其中一个原因。汉语被列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Scott McGinnis,1973),主要原因就是汉字难认、难读、难写、难记。相比而言,英语只有26个字母,掌握其拼写和发音规律所费时间不长。如我国儿童不得不花6年时间学完的小学课程,使用拼音文字的越南或音节文字的朝鲜,他们的儿童只需要用4年时间(刘泽先,1985)。保科孝一经过调查研究后指出,使用汉字教学的日本小学每周平均有11.5小时的语文课,六年只能学8000个词。一个儿童每记忆100词平均需要4.5小时,这样的语文教学效果只等于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各国的1/7到1/15(转引自华星白,1994)。

ii)意符不实。汉字有很强的表意性和理据性,人们往往依据字形猜义,但往往也被字形所误,造成”秀才识字读半边冶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表意文字不能有效提示意义。诸如虹、笨、轻、骗这样的字已经成为纯粹的符号:虫、竹、车、马这些意符并不能反映意义。这种情况除了假借造成外,还有社会发展,当初意符已不合现在意义。如“马路冶,现不再是马走的路,”机冶、“枪冶、”楼冶、“桥冶等,现在这些东西都已不再是木头造的了。英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car 源于拉丁词carrus,是古代一种四轮马车,时代变了,人们早用引擎驱动了,但还是用car。pen 也是如此,当时是指一种用羽毛杆做成的笔,现在材料是用塑料金属等,但pen 一词没有变。英语之所以没有一种误导情况出现,原因是英语的词是无意义的字母。car 和pen 过去指马车和羽毛笔,现在赋予其汽车和钢笔的意义,将来可以赋予其太阳能车和太空笔,词形都不会成为障碍。

换句话说,英语的词可以和其历史割断,只要词典上不记录词源,没人能从词形上看到它的历史,因此它是一种适合发展的语言文字。而汉语的字身背历史的烙印,不管指称什么,赋予其什么意义,无不受着历史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适合继承历史的语言文字。

汉语中的假借字也造成形义不符、理据扭曲的情况。如”马蜂冶,不少人认为是一种喜好叮马的蜂,实际上这里的马是“大冶的意思,马蜂即蜂中身躯最大者。“女墙冶并非是女儿墙,而是”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