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欲望少一点幸福多一点
8405100000100

第100章 健康也要学会“储蓄”

储蓄健康,不仅要靠“养生”,而且还需“养德”。

健康的身体需要长期的努力,当下健康的程度往往是过去生活的积累。

很多人身体在一瞬间垮了下来,这时候在回顾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很多健康问题早就存在。只不过是在某一时刻突然暴发而已。

现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还是很多人在很短的时间失掉了健康,甚至生命。

生活不规律,恶习过多等等,往往使得人们生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

经常不注意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

生活不当常常会使人可能的120岁的正常寿命缩短到五六十岁,甚至有的人40多岁就死掉了。

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引起患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在脑血管病中占50.3%,在心脏病中占59%,在恶性肿瘤中占50.4%。也就是说,因这类病死亡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受到了“自我制造的危险”的危害。

说起存钱,大多数人都懂的,但是,说起健康储蓄,很多人就困惑了。其实,健康储蓄就像存钱一样,也需要注重储蓄。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健康比金钱更重要的思想越来越被人接受。

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譬如一些人拼命挣钱,但是,身体健康就顾不上了,等到挣了钱却发现自己得了病,想享受也来不及了。这时候,再后悔也就晚了。

储蓄健康并不像存钱那样容易,但你有健康储蓄会受益无穷。

健康储蓄需要注意精神生活。精神好了,人也就很容易活得洒脱,心境也就宽广平和。很多人常常为身边的人做些好事,好事做的多了,心情就好,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好了。

健康储蓄需要注重身体检查。很多人不注重检查身体,但是,实际上检查身体并不会花费多长时间,花费多少钱。通过检查身体,你就能够及时发现身体中存在的各种健康隐患。就会知道身体的零部件是不是处在最佳的状态。现在,一般的30岁左右的青年人工作都很紧张,流动范围大,得传染病的机率高,如肝炎、肺部感染、秘尿系统感染、上消化道疾病。

从30岁起就应该重视自己体重的变化、血压的高低,因为很多慢性疾病在青年时就开始萌芽了。

中年人,重点是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遗传因素引起的慢性病。如脂肪肝、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中年男性要开始定期做前列腺检查,女性则要开始做乳腺、卵巢、子宫的检查。50~60岁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病,除定期检查监控慢性病外,还要高度重视肿瘤的发病,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老人的健康追求就是控制衰老,延年益寿。

健康同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储蓄。生活中,有些人随心所欲地透支健康,一旦疾病缠身,才深切体会到健康的可贵。只有科学地储蓄好您的健康,才能远离疾病。储蓄健康,要从年轻时开始。人的短寿大多源于疾病,而疾病中又以慢性病居多,这往往是患者年轻时不注重保健而造成的。有的年轻人常用超负荷的劳动去获得金钱,有的则通宵达旦尽情娱乐。他们自认为身健如牛,谈“健康长寿”的话题还早着呢!然而。正是年轻时对自身健康的漫不经心留下了隐患,进入中年就可能出现未老先衰。所以说,储蓄健康从年轻时做起。日后定会获益。

储蓄健康,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辅以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均衡的饮食、劳动、休息、运动来调节,忽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储蓄健康,对老年朋友也至关重要。不少人离退休后,逐渐变得闲散懒怠起来,觉得自己辛苦了几十年,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殊不知,坐享清福反而更易衰老。有位生命科学家曾说:“人体器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此时的老年人应调整心态,用养花,读书,适当运动,旅游等来储蓄健康,让晚年生活过得既充实又丰富。

现代人一个个就像旋在市场经济大机器上的螺钉,在高速运转中失去了重心、昏了头,只知道工作和赚钱,社交和应酬。由此造成的“穷人病”和“富汉病”更剥夺着我们的免疫力,细菌和病毒到处结伴而行,我们的健康时时受到威胁,储蓄健康,是人心理健康的表现。有了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身体:在人生道路上,请你一点一滴储蓄好健康,让生命的列车跑得轻松,跑得长久。

储蓄健康,不仅要靠“养生”,而且还需“养德”。养生与养德,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在养生之中,如果不注意修养德行,只求助于养生之术,并不一定能健康长寿,这是因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道德高尚的人,不患得患失,这样就能免去许多烦恼,让自己活得快乐,活得健康,活得长寿。

第十六章 少一点苛求,多一点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