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内敛做事要方圆
8403800000079

第79章 有顺有让,处世之道

仁者,忍也。即我们不论何时何地,于任何人接触,都必须互相仁爱、互相忍让。

“仁”的思想贯穿了孔子的整个哲学体系,同时也是孔子在生活中对待人际谋略的真谛。《论语》一书谈及“仁”者,约有60处,而他对于人际关系的论述,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仁”字来说的。所以,我们借鉴孔子的人际谋略思想,就是突出学习他“仁”的道理。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生中,遍历人间百味,历阅人生百态。在不断地自我超越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为后世树立了完美的典范。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在孔子的心目中堪为世人典范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正是一个“仁”。因此,能够体现“仁”者,才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才是众人中的君子,才是学业、事业上的上上智者。

关于“仁”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孔子本人也并未提出完整的回答,而是因人、因事,随机解说。譬如,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他认为:那种即使拥有无碍的辩才、不违背他人心意的应对方法的人,实已远离仁也。又说:“刚毅木讷,近仁。”他认为,那种言辞鲁钝而心地质朴的人,其行止近乎仁。这里,孔子正是教给了我们一面鉴察他人言行真伪的镜子,这就是“仁”理在人际谋略运用中的作用。

再举个例子:在孔子与弟子的多次对话中,有个叫樊迟的弟子,与孔子的对话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仁”的广泛的、抽象的含义,樊迟曾经问“仁”3次,孔子的回答,俱不相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再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第三次,孔子的回答稍微具体一些:“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仔细分析上文中的3种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意思基本上大同小异。坦然地阐述了“仁”的意旨,即“仁”应该在“爱人”、“与人”中方能体现,离开了人,则“仁”之不显。可见,人际谋略在孔子的思想中,正是展现“仁”的舞台。浩瀚如烟的人际关系,正是施展“仁”的肥沃土壤。

刘宽就是这种“仁”的思想的一个光辉典范。他是我国汉代的南阳太守,为人仁义高尚。在当太守时,小吏、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稍加处罚,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丈夫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故意失手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烫了你的手吗?”

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自己家的,刘宽也不说什么,而是叫车夫把牛解下来给那人,他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就是以这样的处世态度做太守的官员,有这样的君子之雅量,有礼也让人三分,真可为世人之典范。

唐朝的鱼朝恩由一个小太监,到最后位极人臣。在此期间,他暴戾恣睢,任意行事,朝廷官员对他都是惧怕有加,惶惶不可终日。宰相们有时在一起商讨政事,由于事先没有同他商量,他就瞪着眼睛发怒说:“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不通过我吗?”因此,他的行为到了一个人神共愤的地步,代宗对他也十分不满。鱼朝恩的小儿子名令徽,十四五岁便开始在内殿供职,皇上因为鱼朝恩的缘故,就特地赐给他绿色官服。有次上朝的时候,有个品位在鱼令徽之上的同列宦官,在殿前排班列队的时候担心自己落在后面,就抢着往前走。顷刻之间,不小心碰了鱼令徽的手臂。鱼令徽认为受到了欺负,回去马上告诉了鱼朝恩,认为是自己官位太低才受了同僚的欺负。鱼朝恩想了想也很生气,于是第二天上朝,在皇上面前进言:“臣的小儿子令徽,办事得体有力,只是官位排在同僚们的下面,希望陛下特别赐他金章,让他排到同僚的前面去。”皇上还没有答应呢,而鱼朝恩就自作主张,下令所司捧紫衣而来,令小儿子令徽谢皇恩于殿前。皇帝虽然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只好随声附和:“聊儿着紫衣,大体差不多。”鱼朝恩专横气焰如此嚣张,后来代宗决意除掉他,设计派人把他缢死。天下人无不称快。

鱼朝恩强人所难,炙手可热。尽管皇上一时也不能怎样他,却从此埋下了祸根。最后,还是被代宗皇帝设计缢死。

因此,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尊重他人的志愿和意愿,懂得顺让之道,不强为排逆,因为那样对谁也没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