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科普乐园·天公也有喜怒哀乐
8393000000040

第40章 为什么“春眠不觉晓”

“哇塞,小豆芽你说得太好了,我得加把劲儿学习,不然只能永远做你的小尾巴了。”当当说着拿出一幅图,“考考你,画得是什么?”

“这不是我们学过的孟浩然的《春晓》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叮叮摇头晃脑背起来。

“是啊,这正是‘春眠不觉晓’图。但你知道为什么春眠不觉晓吗?”当当给叮叮出了难题。

“春眠不觉晓,不就是说春天到了人们容易出现昏沉欲睡的‘春困’吗?”叮叮拍着小胸脯说。

春回大地,气候宜人,暖洋洋的天气,却常使人感到懒洋洋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人所说的“春困”。

春天为什么会发生春困呢?春困不是病,它是一种短暂的生理现象,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冬天,人体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保护体内的温度而防止热量散发,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因此人的大脑比较清醒。到了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于是出现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春困”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只要顺应人体自然变化规律,平时注意自我保健和调理,是可以减轻甚至克服的。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消除疲劳,减少白天的困倦现象。春天也不要过多“开夜车”,以免诱发或加重春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室内空气不通畅,也会助长“春困”发生,使人感到头晕困乏。所以,经常打开窗,保持室内新鲜空气,不仅对防治“春病”有利,对克服“春困”也有作用。此外,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能有效地防止春困。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如快走、慢跑、广播操、太极拳等。此外,经常按摩太阳穴,或用手指梳理头发,都是克服“春困”的有效方法。

春冬晨练最好待日光

“小尾巴,你每天早上都是几点起床呀?”小豆芽问道。

“一般都是六点多就起床。星期天在床上多赖一会。”当当回答道。

“那你起来锻炼身体吗?天气好的话我每天都会坚持锻炼的。”

“小尾巴,你的记性怎么这么不好啊!我前几天不是刚给你讲过一天中哪个时段的空气最新鲜了吗?”叮叮提醒道。

“说归说,可是大家还是倾向于早晨锻炼啊?”当当不解地问。

“我不和你纠缠这个问题了。我要提醒你的是,夏秋季节你不管早晚锻炼都无所谓。但是春冬就不一样了。具体原因,请听魔盒的。”说罢,叮叮看着魔盒,大叫一声,“魔盒,准备好了吗?请闪亮登场吧?”一阵金光过后,魔盒幻化的老者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春冬季早晨活动或晨练,要等待太阳出来了才开始。古人的这种保健理念,非常具有科学性。

首先,现代气象观测学就证明,每天的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5时左右,因而,冬季日出之前,天气是非常寒冷的。此时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脸部(尤其是双耳),也容易冻伤。最好等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晨寒就开始缓解。

其次,冬季晨练,人们普通喜欢在草坪、树林、花草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以为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于人体吐故纳新。但是,植物的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在日出之前锻炼,阳光还没照射到叶片上,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但没有新鲜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这显然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据专家研究,冬季后半夜经常会出现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后最不易扩散,成为空气污染的高峰期,晨练的最好不要去凑“这个”热闹。而当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升高后,近地层污染物便向高空扩散。

此外,运动前的准备也很重要,可先喝一杯白开水或牛奶、豆浆,最好吃点面包、饼干之类的东西;然后在室内走动走动,活动一下关节、肌肉,待太阳出来后,觉着有明显暖意时,再外出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