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实用自我疗法系列:三高症实用自我疗法
8385600000016

第16章 高血糖实用疗法与保健(4)

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吗

酒精能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可产生7千卡热量,这些热量很难被人体利用(只有50%以下被利用)。但酒精却能使血糖发生波动,当空腹大量饮酒时,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非常危险。

所以糖尿病人饮酒应遵从以下建议。

(1)如果血糖控制尚不稳定,就不要喝酒。血糖控制良好时,可适量饮酒,但避免喝有甜味的酒。可制订饮酒计划如:每周饮酒1~2次,每次饮酒量白酒2小杯或啤酒1大杯,饮酒时要相应减少一定的主食量。从长远考虑,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应逐渐戒酒。

(2)切忌大量饮酒、空腹饮酒。

(3)饮酒前后可监测血糖,了解饮酒对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不宜吸烟

吸烟的害处甚多,而且严重,烟中有1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烟碱。吸烟有害健康,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尤为严重。

(1)烟碱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2)烟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造成心肌供血不足,使糖尿病并发血压病、冠心病、肢端坏疽等,甚至并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3)烟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少量烟碱使中枢神经兴奋,大量烟碱使中枢神经抑制或麻痹,使人神志模糊。

(4)烟碱使人的呼吸系统的上皮细胞受损,使之发生炎症或癌变。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往往体质下降,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下决心戒烟。

糖尿病患者饮茶四不宜

医学专家认为,饮茶对糖尿病人来说,是可以的,但应该掌握饮茶原则,总的说来有四不宜。

1.宜淡不宜浓

浓茶对神经的兴奋作用较强,可使人心跳加快而感到心慌意乱,焦虑不安,甚至头目眩晕,有“喝醉”的感觉。适当饮些淡茶,可以解毒利尿,清心除烦,健胃消食,润肺生津,化痰止咳,兴奋大脑,提高思维,增强记忆。茶叶中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可以防治肠炎、痢疾等疾病。如果茶汁过浓,则可导致大便秘结,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

2.宜冷不宜热

茶叶中含有能促进胰岛素合成的物质,还含有能降低血糖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在温度高的开水里浸泡会被分解破坏,失去治疗作用。要想这类物质能发挥治疗作用,就不能用热开水浸泡,而要用凉开水浸泡2~3小时后再饮用。

3.宜少不宜多

大量饮茶会增加体内水分,加重心肾负担;同时易使人过度兴奋,则可能出现血糖升高,尿糖增加。

4.宜早不宜晚

茶叶中含有的******可兴奋大脑皮层。早饮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晚上喝,则会影响晚上睡眠,造成夜间失眠。对于原来就有失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点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多食甘甜瓜果所致,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但是,现代医学在初步阐明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采取各种方法控制糖尿病后认为,患者在血糖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是允许吃水果。

如果病情控制较好,可以食用含糖量在12%以下的水果,但一天的食用量以控制在100g以内为宜。对因严重感染而无食欲的病人,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水果来代替部分主食,如橘子、苹果等。但进食水果的同时,均宜酌减主食的量。病情不稳定、血糖还未控制的患者,则应禁食瓜果。

新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调节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机体许多酶及生物活性的组成部分。有人认为水果中所含的镁元素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因而适量进食水果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

含糖量不算高而含有果胶的樱桃、杨梅、菠萝、桃子等,在食后能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胶冻状物质,可吸收肠中水分,延缓食物在肠道排空时间,减缓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从而使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下降。

含糖低的瓜果中黄瓜、南瓜、西红柿含糖为2%,西瓜、香瓜含糖4%~5%,葡萄、樱桃、梨、柠檬、橙子、桃子、李子、石榴、橘子、枇杷、柚子、杨梅、苹果、菠萝等含糖在12%以内;含糖较高的香蕉、桂圆、荔枝、柿子含糖14%~16%,甘蔗含糖20%~30%,蜜枣、葡萄干含糖则高达70%~80%。糖尿病人应尽量选食含糖低的瓜果,对于糖量中等的瓜果不可多吃,应予以节制,而对于含糖量高的柿饼、甘蔗、蜜枣、葡萄干则应禁食。果汁及水果罐头含糖量高,不吃为好。进食水果时间以餐后或两餐之间较为适宜。

糖尿病患者外出旅游注意事项

(1)不要忘记携带记录糖尿病治疗内容的“糖尿病治疗卡片”。

(2)做好糖尿病病情记录。

(3)饮食应在规定热量内,注意营养平衡,不可过食或偏食,每天用餐时间及用餐次数应固定。

(4)不宜过多饮酒及甜饮料,若少量饮用也要计算其热量。

(5)按时服用药物,注射胰岛素。

(6)旅游应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安排每天的旅游日程,防止过度疲劳,使糖尿病加重。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应注意事项

(1)先熟悉食物的分类和分量,且依自己的饮食计划在家多练习食物代换,以方便在外用餐时,选择适当的食物种类各分量。

(2)用餐时可多选择低油和清淡的食物,如清蒸、水煮、凉拌等方式做的菜。若无法避免油炸食物时,应将外皮去除后食用。

(3)尽量避免摄取糖渍、糖醋菜和甜点,可用水果代替饭后甜点。

(4)多选用蔬菜以增加饱足感,但勿将汤汁一起食用以减少油脂摄取。

(5)内容物不清楚或制作方法不明确的食物,勿轻易食用。

(6)注意减少沙拉酱的摄取量。

(7)可随身自备代糖,以增加食物口味。

糖尿病患者不宜过于安逸

过于安逸,不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缺少体力劳动往往会引起肥胖症。肥胖又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体力劳动。缺少体力劳动,还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另外,适当的体力劳动还是轻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要有一定的限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能太小,否则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应坚持锻炼,至少每天3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20分钟,也不要超过1小时。

糖尿病患者生病时的饮食

(1)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胃口不佳时,仍宜按饮食计划少量多餐,将每日总糖类量,以较易吃得下的食物(粥、烂、麦片、果汁、牛奶、果冻、布丁等)分多次吃完。

(2)完全无法照饮食计划进食时,则应补充糖分,以每1~2小时摄取含15g糖分的食物或每3~4小时摄取含50g糖分的食物,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另外,应多补充水分,如果有持续性呕吐、腹泻或高热时,应迅速就医。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并发肾病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一般易被患者忽视,而当出现浮肿、严重蛋白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以及肾病综合症或尿毒症时,则大多已属中晚期了,预后多不良。

糖尿病性肾病重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饮食方面的调理。这既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有益于该病的控制和康复,又能减轻因用药时间过长而造成对肾脏进一步损害。

1.控制植物蛋白摄入量

糖尿病者由于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常以植物蛋白作为营养补充。植物蛋白因含有大量的嘌呤碱,过多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故应限制黄豆、绿豆、豆浆等高蛋白食品的食用,可代之以鱼、虾、海参及瘦肉等。

2.限制脂肪

当肾病出现时,应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脂肪可致动脉硬化加剧,肾病本身就是肾脏动脉硬化的表现。

可选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每日植物油摄入量也应控制在60~70g以下。

3.限制高嘌呤的食物

大量的嘌呤在机体中代谢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的嘌呤,应该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4.少吃盐,忌食蛋

肾病患者如出现浮肿和高血压时,应限制食盐用量,一般日摄盐量以2~4g为宜。鸡蛋的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尿酸。当肾功能受损时,会使氮的终产物积蓄在体内而加重肾脏负担,故当出现肾功能弱减时应忌食。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饮食治疗

在Ⅱ型糖尿病中,并发冠心病的发病率为40%左右,其致死率也高达40%以上。日常的饮食调理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饮食注意事项如下。

1.控制热量摄入

严格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少食多餐,热量分配可按早餐30%左右,午餐40%,晚餐20%,加餐10%。

2.清淡饮食

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饮食。饮食要清淡、低盐。

3.忌暴饮暴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绿色蔬菜,不暴饮暴食。

4.忌刺激性食物

不能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烟、酒、辣椒等。

如何安排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糖尿病是小儿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本病在儿童期有两个高峰年龄期,分别为5~6岁和11~13岁。

小儿糖尿病的病因病理或临床症状及营养治疗原则均与成人相同。儿童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使胰岛B细胞损伤破坏所致。儿童糖尿病的病情极不稳定,血糖波动大,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又易发生低血糖,多属于Ⅰ型糖尿病,为不稳定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儿应适当控制饮食以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并避免酮症酸中毒,但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满足其营养需要,所以不宜过分限制。食物种类的选择以及餐次的安排应以能够供给足够的营养,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患儿需终生饮食控制,家长更应充分了解饮食控制对治疗糖尿病的意义及相应的营养治疗知识,并帮助患儿自觉遵守。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结合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血糖、注射胰岛素的量、营养状况、发育情况、活动量、有无并发症及平时饮食习惯等情况,制订个体化饮食计划。

1.热能

应结合患儿的个体情况计算每天供给量,每天应摄入的总热量=100+100×(年龄-1)或按0~4岁0.21MJ(50kcal)/kg·al,4~10岁0.19MJ(45~50kcal)/kg·al,10~15岁0.18MJ(40~35kcal)/kg·al摄入。

凡因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体重低于正常体重者,总热量可酌情增加,肥胖患儿应适当控制热能,逐渐减轻体重。

2.碳水化合物

饮食中摄入适当碳水化合物可改善耐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过高易导致酮症酸中毒通常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5%~65%,并应选用复杂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荞麦面、莜麦面等。

3.脂肪

为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应降低脂肪供给量,脂肪占总热能控制在20%~30%,应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植物油至少占总脂肪的1/3以上,胆固醇摄入应低于300mg/d。

4.蛋白质

根据患儿生长发育特点,要充分保证对蛋白质的要求,一般要求每天2.0~3.0/kg体重,占总热能的20%,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总量的33%~50%。并补充一定的豆类蛋白。

5.维生素、矿物质元素

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等,应注意补充,适当限制钠盐,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冠心病、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适当补充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补充。

6.膳食纤维

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功效,但太多可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吸,一般每100kcal热量补充12-28g膳食纤维即可。

如何安排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既要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过高导致胎儿的发育异常,又要考虑胎儿自身的营养需要,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的控制不必太严。其理想的饮食控制原则是:既不会使患者发生饥饿性酮症,又能严格地限制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一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的早期每天可摄入30kcal/kg体重的热量,在妊娠的中期和晚期可将其摄入的热量增至35~38kcal/kg体重。肥胖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天则只需摄入约24kcal/kg体重的热量,并应把每天摄入的热量控制在1500~1700kcal之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各种营养所含热量的分配比例应是: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25%、脂肪占25%~30%。此外,此类患者还应注意补充钙(400mg元素钙/日)、铁(30~60mg元素铁/日)、叶酸(400~800g/日)及多种维生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多餐,每日可吃5~6餐,以避免发生餐前饥饿性酮症和餐后高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应大量摄入******和酒精类饮料。******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刺激作用,因此在妊娠时应尽量减少。妊娠妇女饮酒将会对胎儿发育及出生后的智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酒精对糖尿病的控制也不利,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戒酒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