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60

第60章 人生发展需要策略

经营人脉是一种文化,要让它成为你的发展(事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理念。经营人脉的最终目标是事业与人脉的“共同上升”。人生发展策略是人脉经营规划中关键而重要的步骤,它指的是人们要让自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成长机会,并用何种方法达成目标,取得成功。

举个例子,拿诸葛亮来说事。诸葛亮想成为一个为国家出谋划策的谋士,他先是长期躬耕垄亩,然后是结交至友,借助师友和自我宣传推广自己,以便声播天下,再择良主而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集中概括了诸葛亮的成功人生策略。

人生策划也就是对人生实行目标管理。因为人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人生的确也需要管理。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多半是因为他们从战略高度有意识地经营他们的人脉、管理他们的人生。

杨澜作为主持人和电视节目制作人,奉献了无数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杨澜更对得起自己,短短十几年,从一个平凡的女大学生跃升为拥有亿万财富和影响力的知名人物。她总结的成功经验是:人生需要规划。

在成为央视节目主持人以前,杨澜是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且还是一个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曾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杨澜后来的成功。勤勉努力的她,不仅大胆直率,看问题也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1990 年 2 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主持人。杨澜以其自然清新的风格、镇定大方的台风及出众的才气逐渐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她长得不是太漂亮,在第六次试镜时还只是在“被考虑范围之列”。杨澜知道后,就反问导演:“为什么非得只找一个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场就是给男主持人做陪衬的?其实女性也可以很有头脑,所以如果能够有这个机会的话,自己就希望做一个聪明的主持人。”“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气质。”就是因为杨澜这些话,彻底打动了导演。毕业后,杨澜正式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

几年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不仅开阔了杨澜的眼界,更确立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传媒人。

1994 年,当人们还惊叹于杨澜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时,她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

在事业最明亮的时候选择激流勇退,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触手可得的美好未来。但资助她留学的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这给杨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6 岁的时候,杨澜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业余时间,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杨澜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实现了自己从最底层“垒砖头”的想法。40 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 52 个省市电视台,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先生吴征。作为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在为她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和事业空间方面,吴征可以说居功至伟。他总是鼓励杨澜尝试新的东西: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能在保守中成功!正是吴征的帮助,使得杨澜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

回国后,杨澜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当时,凤凰卫视中文台刚刚成立,杨澜便加盟其中。1998 年 1 月,“杨澜工作室”正式开播。

在凤凰卫视两年,对杨澜的职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人脉资本,也同时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凤凰卫视,杨澜不只是主持人,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她都必须精打细算。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最佳程度。

在此期间,杨澜一共采访了 120 多位名人。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仍和她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极大的丰富。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以及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对于她而言,进军商界显然所欠缺的只是资本而已。而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

1999 年 10 月,杨澜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2000 年 3 月,她突然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准备打造一个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

与大多数商人的低调不同,杨澜选择了始终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在报刊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杨澜的报道。她从一个做传媒出来的人变成了一个传媒名人。这种对传媒资源运用的驾轻就熟,使得她的阳光卫视一出生就有了许多优势。

2001 年夏,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又与四通合作成立“阳光四通”,开始进军网络业和 IT 业。

这一切都给公司所有员工带来了信心。终于,阳光文化在截至2004 年 3 月 31 日的 2003 财政年度中取得了赢利,摆脱了近两年的亏损。之后,阳光文化正式更名为阳光体育,杨澜同时宣布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由央视的名主持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而以一位文化经营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则是杨澜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转换。

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转、如何变,杨澜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聪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这块料,所以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而她的变化就在于她制定的目标层次一直在提高。杨澜在她的《凭海临风》一书中,曾写到了乘热气球的经历。热气球的操作员能做的只是调整气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风向,而气球的具体航线和落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正是乘坐热气球的魅力所在: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确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确设定的飞行都来得刺激。杨澜认为,“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

从著名节目主持人到制片人,从传媒界到商界,她一次次成功实现了她人生的转型。杨澜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并非是人人都有,也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这需要睿智的眼光、独到的人脉操控能力,是职业经历累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而来。就像杨澜自己说的那样:“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

人生成功需要策划、设计,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忘了,我们经营人脉的目的,是寻找更大可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遇。有策划有目标的人,只要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就能为自己搭建起事业的平台,当知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你可以到小岛躲避;当你知道前面有暗礁的时候,你也可以绕行而过;当你知道阳光明媚、风力适度的时候,你可以乘风破浪,急速前进。精心设计人生,充分显示非凡的智慧和谋略,显示高瞻远瞩的气度,才能智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