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51

第51章 人脉也有保质期

曾有过这样一句俗语:如果丞相家里的狗死了的话,会有很多人争相拜访,但如果丞相死了的话,却门可罗雀。这句俗语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了人脉管理在古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人脉像食品一样有保质期,过期了食用会损害身体健康;人脉过期了效用就降低或者自动消失。

人脉对于职场人来说尤其重要,积累人脉是行走职场的重要法则,而做好人脉的“保鲜”也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必修课。

华军在学生时代的一位友人如今是一家著名医院的医生,华军在四年前得知了该消息后,便开始与他联系,礼尚往来。当他有求于华军时,华军都尽力而为。前些日子,华军的家人突发急病急需“床位”,想到找友人帮忙,在他的帮助下,华军的家人得到及时治疗,两周后便顺利出院。

可见,华军十分善于把握人情保质期。人情的保质期像是手机号码的有效期,只要及时充值便可增长有效期期限,只是后者更透明。

(1)建立人情账户

人脉保值的前提当然是要有“人情”可保,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人情账户”。

有时候,哪怕你不会主动给别人送礼,可是你会遇到一些“会来事儿”的人主动和你搞关系,人在社会的氛围里带动,难免有些人情往来,这时候,职场人情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自己的职业路更顺畅,也有可能因为不当的处理,与别人出现隔阂和矛盾。

建立人情账户,可以帮助你恰到好处地处理各种人情往来。对于没有人情账户的职场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你会越来越脱离这个社会群体,关系网会越来越差,到最后会成为孤家寡人。或者说,过去拥有的人脉,都将过期。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小孟大学毕业 3 年了,做过网络编辑、市场营销等工作,认识了不少人,收到的名片放了满满两本,但现在基本上没有联系过。“我也想主动联系他们,但总是担心对方觉得唐突。我和以前的同事也是如此,平时不知道怎样联系他们,如果说一起出去吃饭,对方肯定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我现在不停地认识新朋友,却没有一个能‘积累’下来成为老朋友的。”小孟无奈地说。

何胜现在南宁一家销售公司工作,每次跟老板出去见客户,都能收到一打名片,但那些等于废纸,因为何胜不可能跳过老板与客户单独联系。项目如果谈成了,他只是做一些联络工作,既不能拍板做决定,也不能参与项目的实际运作。工作两年多,客户名单积累了一大把,可一切都是“浮云”。

职场上,能有熟人相助,很多事情办起来就方便许多。许多人以为,只有保险、销售、公关等行当重视人脉,然而许多成功的故事说明,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人脉资源。但职场人脉关系一直都是职场新人的软肋。虽然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经历了十几年寒窗苦读,知识底子不薄,然而人脉资源却是一穷二白。或者已经积累了一些人脉,但不知怎样让它保持有效。

因此,应该从职场新人开始,尽快建立自己的人情账户。这个账户是既有投入也有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一位人际关系应用专家也曾这样讲:拿一个小本子,记录下你所有认识的人,写上他们的联系方式及所拥有的资源,然后按照资源的量和质对其进行分类,确定下每周需要联系的人是谁,可以每个月联系的人又是谁,谁只用寄送卡片等。这样便能花最少的精力去维护人脉,使其保质期延长。对于现在生活烦琐凌乱的我们,这不失为一个良方,但切记不能让其他人看见小本子。

(2)长期保持互动

人脉像滚雪球一样可以越滚越大,会产生滚雪球的效应。一旦停下来,再大的雪球也会融化掉。这就是说,滚动(互动)是人脉保鲜的最大诀窍。

正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智囊团首席战略顾问鲍勃·比汀在其畅销书《人脉:关键性关系的力量》中论述的那样:“其实你目前的人脉已经足够完成你目前的梦想。然而,大部分人缺少运用目前所拥有的人脉的理念以及能力……只有关键性的关系才能真正地给我们帮助,其实很多人已经拥有了人脉,但是却不会使用人脉。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从小事做起。职场中的同事关系除了竞争关系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你不离职的话,同事将可能是你一天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从小事上帮一下同事还是有必要的,例如同事需要购买一样东西,你只是告诉她哪里有打折物品,但对于对方而言可能是意义重大的情谊。

第二,有来有往,良性循环。一次性人情是失败的人情交往,很有可能就是一种交易。送人情,再还人情,再送人情,再还人情……才是良好的人情循环。

第三,体贴入微,供人所需。在不违反法规条例以及做人原则的前提下,给予别人需要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情。哪怕是下班回家,你借给同事一把伞,因为契合了他的需要,他也会记在心里。

(3)礼尚往来,把握原则和分寸

当今社会,人们像古人一样清酒一杯,吟诗作对的小聚已经不存在了,而完全与钱物挂上了关系,通常以送礼来联络感情,维持关系。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握原则和分寸,二是学点送礼窍门。既然要送“礼”了,“礼”一定要送得恰到好处,打动人心。

送现金也就是包红包作为礼物的做法应该谨慎为之,因为这种基本上属于赤裸裸的“收买”,况且,坦白讲,当代社会谁也不缺钱,红包虽然很管用,但是多少数额才能打动别人,这是无法量化的。另外,有的时候,送礼没把握好时间和地点,有可能会使对方更反感自己。

一般来说受礼者都有害怕你目的性太强而拒礼的心态,如果能让对方感觉放松,才有可能收下你的礼物。

最佳的送礼方法是“顺水推舟”,既不张扬,对方也容易接受。

若是给领导送礼,还要弄清楚领导的喜好。如果领导爱运动,不妨送他球赛门票,或在空余时间邀请他一起运动;领导爱打扮,不妨送她一些小饰品,很自然地告诉她是自己顺便买的;领导喜欢特色物品,你不妨送土特产品,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他尝尝鲜,东西不多,自己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如此一来,就变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没有拍马屁的嫌疑。

同事之间,也可以从细节入手,用一些小礼物、小人情完全可以让你维持贴心朋友的关系。

如果你自己是领导,受礼也有原则。处在一定位置上的人,总会收到方方面面的人情,有人不好意思拒绝,怕伤了朋友之间的交情。结果是人情越收越多,事情没办成,反倒欠了很多人情债。

所以,当别人给你送礼的时候,不要碍于情面一概接受,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无度的印象,正确的做法是,用理性来判断他人的需求。

如果对方要求你的事会违反自身原则或企业制度,或你依靠个人能量办不到时,就一定要头脑清醒地学会拒绝。另外,人家送你的这个人情,自我感觉还不起,比如,特别贵重的礼品,也不要接受。

拒绝人情要讲技巧,在拒绝时,要态度婉转、直言不讳、就事论事,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对方。通常,我们碰到的都是一些合理的人情,即使当时靠个人能力完成的可能性较小,也不妨留点后路,表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给予适当支持。

一切要以不“强己所难”为前提,不妨实事求是地告诉对方自己实在没办法,但是自己完全能够体会对方的难处。

(4)还人情,拿捏好保质期

虽然人脉有保质期,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保鲜,使之长期有效。建立人情的时候,要能够长久下去,一时的亲密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

尤其是还人情,更要注意“有效期”,如果别人对你有所恩惠,你定然会图谋回报,那么,多长时间还这个人情呢?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如果超出这个时间没有归还,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是个不值得深交的朋友。如果在还人情有效期内没找到合适的归还方式,可向对方暗示,你会记住他这个人情,在今后对方需要帮助时一定给予帮忙。

人际网络要勤力维护,缺乏妥善的管理会让你最初的努力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