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31

第31章 从底层做起,直到别人不可取代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许多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人生愿望的人士都是从头做起,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巅峰。经营人脉也是如此,工作经验、业绩要从头开始,从底层做起;积累人脉从零开始,一点点积累。

有些人总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烦恼,也有人觉得自己总是不受到领导的重视是一种悲哀,常常形单影只、孤独苦闷,也没有知心朋友可以一诉衷曲。

其实,你有没有真正想到过你自己的立场,到底应该怎样施展自己的才能。你要成为什么层次的人,就得具备什么层次的能力;要成为行业中的尖子,就得按尖子的标准去做事。不要以赚钱为目标,也不要以出名为目标,应该以成为你行业中的最顶尖人物为目标,让别人无法取代你。成为行业尖子,你就有了在人脉竞争中获胜的资本。

要做就做最好的,只要你是最好的,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就自动会向你靠拢。乔丹打篮球成为世界顶尖篮球巨星,不但一年收入 8000万美金,而且有人找他拍电影,有人找他拍广告,有人找他出书,请问他的运动鞋需要自己买吗?不用,耐克会提供;他穿的西服需要自己买吗?当然也不用,别人不但免费提供,还要付他广告费,甚至香水厂商还借乔丹的名字与肖像生产乔丹牌香水。乔丹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出名字与头像,别人就送他 30%的股份。你说为什么?因为他是他的行业中最顶尖的,他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巨星。

成龙拍电影时,各个汽车厂商主动争取免费提供汽车的机会,让成龙在电影里面表演特技。成龙选中日本三菱跑车,三菱立刻提供上百台新车让成龙拍摄赛车镜头,成龙将车撞得稀烂,三菱也分文不取,为什么呢?因为成龙是有巨大感召力的,他的电影就是最好的广告平台。

成龙拍一部电影需要许多特技镜头,拍摄时有的当地政府派出警察帮他开道,甚至封闭路段也不收取成龙费用,只为了协助成龙拍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成龙是世界最顶尖的特技明星,他的电影在国际上非常卖座。

成龙在马来西亚拍电影,意外将“万宝路香烟”的广告招牌撞坏,万宝路公司不但不要求赔偿,还决定不必将招牌修好,因为是成龙撞的,宣传价值更大。

成龙从小练功,为了进入戏班子演戏,7 岁开始吃苦头。后来当上电影替身演员从事危险动作,当时他替李小龙做特技替身,立志要超越李小龙成为国际巨星。在历经了 40 年后,终于成为国际巨星。他拍电影的收入都以提成方式获取,虽然片酬本身不高,但提成收入总是超越别人的片酬。因为电影一旦卖座,全世界的电影院都在替他赚钱,连好莱坞的巨星开餐厅,都来香港要求成龙合伙,他不但赚钱,出名,拍电影省成本,有人替他出书,甚至连香港政府都要颁奖给他,这到底是为什么?不是他去争取来的,而是他早就立志要成为行业中的最顶尖。他做到了,别人也自然奉送给他一切。

开餐厅成为世界快餐业第一名的连锁店麦当劳会不会赚钱?当演员当到世界巨星的成龙会不会赚钱?打篮球打到世界第一名的乔丹会不会赚钱?世界第一名演说家安东尼·罗宾会不会赚钱?当然会。只要你是最好的,一定是最赚钱的,你说是不是呢?

原籍日本的渡边女士,现在住在美国硅谷,以私人接受业务委托的形式,为日美两国在技术方面的合作提供咨询服务。

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式,渡边女士很幸福:“你知道吗?我奋斗了多少年,现在终于不用再回到公司当员工了!没有了会议、没有了上下班,自己的时间增加了!”

原来,渡边女士精通美日两国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知识,并且在两个国家的技术人才中间都拥有丰富的人脉。于是,作为一名“不可替代的人才”,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工作,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很多大企业里,我们可能都会看到一些“不可替代的人才”,他们上班不用打卡,不穿着公司的“规定着装”,可是公司却为他们开着高薪。

他们可能平时显得有些“自由”甚至“散漫”,对于接手的工作任务,他们总是不紧不慢的,看上去没有一点压力。他们即便到了办公室,也看起来好像没有在为公司做工作,总是不时与人打电话,或者在网上搜索信息。可一到关键时刻,他们总能拿出骄人的工作成绩。

其实,他们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他们拥有无限的人脉资源。

在当今天时代,如果仅仅靠专业技能来比拼,几乎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今天这个时代中,信息传播非常快,人们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是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如果今天你在专业方面有所“领先”,明天就可以被别人“学走”,被别人“赶超”。

而人脉资源则不同,它有“独一无二”的特点。

具体说来,你的人脉,不仅包括你“认识谁”,还包括你和这些人的“交情”如何?过去进行过怎样的合作?你们互相对彼此的评价如何?还有,你认识的这些人,他们各自又有哪些人脉,在他们各自的圈子中,你能参与进去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参与进去,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

所以,就算有人复印了你的通信录,也绝不可能抢走你的“人脉”,因为你的人脉是不可替代的。而你,也会因为强大的人脉支持,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其实,那些凭借人脉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的人,他们可能看起来“自由散漫,也不干工作”,可实际上,他们随时都在做最重要的工作:经营人脉!

有一位出版公司的编辑,他每天待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几乎不到一小时。

看上去,他每天都在休闲。比如,他经常穿着便装上班,刚到公司就离开了,显得“我行我素”。而他每天做的事,不是去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就是和别人见面、喝茶。

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策划下一部书而积累资源。和他来往的人,也往往是知名的作家、有才能的策划人、资金雄厚的投资者。虽然他看上去没怎么上班,可他策划的每一部书,都是市场上最畅销的“人气作品”。

把人脉经营做到了最高境界,你就可以“自由地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实,在未来的时代,想做到“自由地工作”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很多管理学者都预言,今后将是一个“个人职业寿命比组织寿命更长”的时代。

比如,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就曾指出:“劳动者变得比自己所在的组织更加长寿。能够持续繁荣 30 年以上的企业是很少的,但是在这个企业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寿命却能够达到 50 年之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比组织寿命更长的现象。”

尤其进入 21 世纪之后,企业组织更加灵活,企业与“外界”的围墙渐渐消失。“大企业”越来越少,企业更加趋向“项目型组织”。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时根据新的项目组建企业,汇集各方面的人才。项目完成之后,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企业的发起人,会转而开发新的项目,成立新的组织。

这种趋势,对我们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信息。一方面,我们不可能指望一辈子靠一家企业“吃饭”;另一方面却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能有相当大的自由。

不过,这种自由,必须要建立在“拥有丰富人脉”的基础上。

比如,在“项目型组织”中,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伙伴,对各自的工作方式、能力水平熟悉,所以会变成一种强有力的人脉关系。在下一次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会相互推荐适合对方的项目,一起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想被“项目型组织”认可,你必须成为“有人脉竞争力”的人,因为“项目型组织”往往是在“资源空白”的情况下开展业务,他们需要的,就是把“最有人脉”的人挖过来。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拥有“珍贵人脉”的超级“脉客”、一位“不可替代的人才”,你的工作,就没有必须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你可以自行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最大限度地节省你的时间、精力,在恰到好处的时点,做恰到好处的事,实现你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这是一种最快乐的工作方式,工作不再是“朝八晚五”的“苦差事”,而是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乐趣的活动。而想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从现在做起,珍视手头每一件工作,珍视你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机会,并把工作与经营人脉结合在一起去努力,去开拓你自己的黄金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