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20

第20章 选择自己的事业方向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埋怨命运,怪自己没有生在富豪家中,怨自己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愁自己没有高超的本领,可是这些人偏偏忽略了一个对所有人都很公平的成事工具,那就是人脉和信息。

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自己的事业方向,这对于人脉的长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经营人脉的大政方针。你得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或者说,你得知道你将来要做什么,然后才能根据这一目标去建立人脉。大多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他们凭借着年轻的激情,到处钻圈子,这里留下一个脚印,那里留下一抹痕迹,如孙悟空在如来佛掌心里留下的“到此一游”,最后倒成了道行浅薄的证据。

选择事业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包括如何成长、学习、谋生及生活,是一连串思考、选择、计划、打拼、发展的终生历程。事业发展方向是人生规划中关键而重要的步骤,它指的是人们要让自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行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成长机会,并用何方法达到目标,取得成功。确定你的事业方向,大体说有三个要素:一是你最熟悉的并要发展的方向;二是你自己的专业方向或兴趣爱好;三是社会上长久热门的行业。

打拼职场、商场,干事业,我们可能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人群中,周围充斥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可以带来各种各样的致富信息,就像是一个免费的果园,随时等着你的采摘。关键看你能不能看到,能不能主动走进这座果园之中。

经济时代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形和无形的机会向你我他平等地敞开。无论你是高贵、贫贱,无论你是美丽、丑陋,机会既不会对你格外慷慨,也不会对你分外吝啬,它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行走。同时,也在按照惯常的思路向世人做出暗示。

如果你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又如何辨别谁是你的贵人呢?比如,你非常钦佩一个计算机技术员的技术,但是你并不懂计算机市场,除了上网,你对这个市场也没有多大兴趣,那么,你就不要和这个技术员合作搞什么 IT,否则,你搞不好 IT,只能“挨踢”,你很快就会被残酷的市场踢出门外。因此,这一条虽然还不是在构建事业型人脉,但却是构建事业型人脉的基础。

那么,现在就开始为自己规划一下,不管是 5 年计划还是 10 年计划都没有问题,但是最好是 50 年以上的计划。实际上,50 年等于计划好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做好自己人生的整体计划,并将它再细致化成 1 年﹑5 年﹑10 年的计划。这样用心作出的计划是不会轻易动摇的。不过,千万不要只在脑子里计划,要用眼看并用手记。只有这样才会使前行之路更加明朗。准备一支笔,把以后 50 年的人生写一下吧。从现在开始慢慢向将来做计划,要比从迷茫的未来开始向当今方向做计划明智一些。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只停留在“愿望”的程度上,试着从可能的事情开始着手,慢慢地实现它吧。人生计划中 1 年后应该做的事情比 50 年后应该做的事情更加明确,所以先从 1 年后应该做的事情开始做起。另外,在人生计划中确定好各个小计划实现的顺序对人生计划的实现也是很重要的。

参照自己现在的年龄,制订好以后 50 年左右的人生计划表。如果现在 20 岁的话,可以制定以后 50 左右的计划;如果 25 岁的话,可以制订以后 45 年左右的计划。这个计划一旦制成,你的思维和思考方式也应该同时有所调整。如果习惯和行动有变化的话,性格直至人生都会开始改变。由此可以知道人际关系也会因此有所变化。要记住,每一周,最多每两周都要确认一下自己的这份人生计划。

我们来看个例子:

他在念大学时,学的是经济学,他的成绩并不拔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一次,教授讲解《微观经济学》,他只顾发呆,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恍然间看到了书中有一个人名——鲍伯尔教授,那是学术界赫赫有名的教授。他突发奇想,要跟鲍伯尔教授见个面,哪怕是说上几句话都好。

机缘巧合,他得到了这位教授的地址。他立刻写信过去,虽然他对对方回信并没有抱任何希望。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教授竟然给他写了回信!尤其是在信尾,这位教授说了这么一段让他热血沸腾的话:“一个年轻人有你如此之冲劲,日后,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凭借优异的成绩在毕业之后出国留学,攻读博士。争取能和这位教授一起研究经济学。在这个理想的指引下,一向枯燥的经济学课本对他充满了诱惑力,他开始努力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大量的资料,求证、思考。没人知道,使他发生如此巨大转变的只不过是大教授的一封信。

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汗水与努力,拿到了美国诺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几年之后,他因表现突出,被聘请留校任教。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小有名气。

命运完全按照他自己的预设方向运行,不久,他竟然和鲍伯尔教授成了同事。可是当他拿着那封信找到鲍伯尔教授时,教授却诚惶诚恐地说:“对不起啊,对不起,我当年都是胡说八道的!”

原来,教授的预言不过是谎言!

在最初的失望过去后,他却由衷地感谢这位教授,没有教授的影响力,他恐怕不能有今天的成就!

他便是今日的长江商学院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的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小股民正当权益的经济学家——郎咸平。

每个人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只是有的人一生中被开发得多些,而有的人则少些,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就像同样一块马口铁,在一个收废品的人手中,只是一块破铜烂铁;在一个铁匠的手里,可能是一个铁钉、一段锁链;在一个艺术家手里,则会是一件工艺品;在一个金融家眼里,它却是一个如意金箍棒,想要它成为什么它就能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