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19

第19章 自信,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如果没有自信,别说无法获得成功,从某种角度说,是对生命的亵渎。因为,如果你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一点人际关系都没有,任何事情都做不成,那么你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但事实上,上帝让你存在,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存在的理由,这个理由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正如人生,本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你可以自己为人生进行定义。人生需要自信,要想获得人脉,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自信心,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和豪情。

交际说到底,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唯一要做的,就是主动、主动,再主动。不要害怕被拒绝,不要怕丢面子,只有主动地和人接触,你总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然,每个人在进入某个交际圈子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自负。是对自己以往取得的成果和自己的聪明程度过于高估、自恃。这类人,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其二,忌妒。这种心理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强烈而又隐蔽,自己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却又时不时地表现出来。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危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

但是,一个人越是掩饰自己的忌妒,就越容易被别人觉察出来。忌妒是弱者的激情,因为他除了忌妒还是忌妒,做不出什么能使自己感到自豪,使自己的心理变得平衡的事来。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其三,多疑。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多疑的人经常只看到事物消极悲观的一面,很少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有了这种心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因为你对每个人都持怀疑态度。有时候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克服这种心理,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做事、少想事。在做事之前,你有那么多的疑虑,瞻前顾后,这样想来想去,许多事情做不成。如果你义无反顾地先行动,行动的结果会大大地增强你的信心。

其四,自卑。自卑的人永远是怯懦的,不能正确、客观地估量和评价自己,总想为自己找一个避风港;总是羡慕那些成功者,“眼红”他们有良好的人缘和机遇。曾有一幅漫画:两只形状、大小相等的动物,分别走到凸凹的哈哈镜前,凸镜前的动物看到自己变大了,便得意扬扬;凹镜前的动物见自己如此渺小,便垂头丧气,这不正是自卑与自负的真实写照吗?

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的办法是你必须具备自尊和自强。自尊犹如一面旗帜,凌驾于人们的生活、工作、感情之上,一旦竖起了这面旗帜,你会觉得自己并不那么渺小,完全可以得到别人的重视与亲睐。

其五,干涉。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特别霸道,喜欢介入和干预别人的事情。有些人常常觉得别人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也不好,因此总是忍不住想要去干涉别人,结果让人反感,因为谁也不愿意别人总是对自己指手画脚。

小玲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她常常喜欢对同事的工作发号施令,告诉别人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如果她发现别人并没有采纳她的建议,她就会质问别人:“为什么你不采用我告诉你的意见呢?那样效果会更好的。”一开始,别人就会找一些委婉的借口,后来便不再给她面子了。有一次,当她又对一个同事的工作指手画脚时,这个同事生气地说:“既然你这么能干,那你去做好了。”小玲被反驳得无话可说,只得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有时候别人并不赞同她的看法。她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肯定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肯定不受人欢迎。

其六,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这种心理过强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地焦虑和不必要地担心,在言语上总是支支吾吾,行动上也时常手足无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小强大学毕业后,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政府机关部门的办公室工作。因平时工作不忙,办公室的人都有说有笑,好不热闹,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形单影只,从不和别人开玩笑,也不加入别人的谈话。一开始别人还主动和他讲话,后来他一直表现得很冷淡,别人也就慢慢地疏远他了。其实,他很想和同事打成一片,可是每次和别人说话,他都非常紧张,话都讲不出来。久而久之,他就尽量避免和同事讲话,在办公室里总是一个人待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后来,领导觉得他不适合在机关工作而将他调离。

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卡耐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碰到过挫折、麻烦、失败,或者受到过嘲笑、讽刺、拒绝等,都可能在他的心理上留下阴影,使他对人群感到恐惧,以致害怕与人交往。越是这样,越要增强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比如,多为自己创造一些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的机会,多增加和异性朋友交往的机会等。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优势,要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总有你的优势,任何人也都有自己的不足,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在人际交往中就能扬长避短。

其七,敌视。这种心理往往是因情感迁移所致,即把对某种事情或人的恨,转移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人身上。有人也会因为过于嫉妒而产生敌视心理。而敌视心理的产生往往会使他们对敌视的对象采取不道德的攻击报复行为,如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甚至还会暴力伤害他人。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家庭环境使人受到的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暗中报复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只能在交际实践中克服。首先是要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其一,真诚。“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其二,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其三,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重,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也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其四,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其五,自信。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绝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同时,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于“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人际交往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有一句职场名言说得好:“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很多时候,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交往的过程中,不要怕“唐突”了别人,也不要患得患失地在意别人的态度。记住,不要退缩,在人脉的问题上,永远是“进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