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16

第16章 盘点你的人脉资源

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不靠得住,就看关系如何。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希望凡事凭本事,而讨厌“拉关系”的行为。殊不知,一个毫无能力的人,单靠人际关系是难以成功的。但是,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地获得成功。

因此,学习经营人脉是很重要的课程。马克思对人的定义就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很抱歉的是,学校教育系统并没有提供专门这方面的教程,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自修。

首先要确认的是人在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知,最先认识的是自己的父母,然后是家庭,然后是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的人,然后我们到了学校,到最后进入社会,从而结识了很多我们从未见过也从未相识过的人,他们中的有些人会成为朋友,有些人会成为同事,还有些人会成为合作伙伴,这都是人际网络。

假如你是刚刚走进社会的“职场新鲜人”,在人脉方面“一穷二白”;或者以前长期信奉“万事不求人”的信念,直到打拼多年才突然发现,自己人脉几乎为零,那就要更迫切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那么,一个人如何从无到有地建立起自己的人际网络呢?

人脉按不同的形式可以作不同的划分,如根据其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血缘人脉、地缘人脉、学缘人脉、事缘人脉、客缘人脉、随缘人脉等;根据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政府人脉资源、金融人脉资源、行业人脉资源、技术人脉资源、思想智慧人脉资源、媒体人脉资源、客户人脉资源、高层人脉资源(比如老板、上司)等;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核心层人脉资源、紧密层人脉资源、松散备用层人脉资源;根据动态变化状态,可以分为现在时人脉资源、将来时人脉资源等。

人脉网络中的所有人都可以作为资源转化为你的财富。对于你,他们的价值何在?你对于他们的价值又是什么?你的职场人脉网络中有哪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你如何帮助别人?别人又能怎样帮助你?现在,你需要对你的职场人脉资源进行一次“盘点”。

按其重要性来看,第一是同学资源。现在社会上同学会很盛行,仅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据说其中有一个由金融投资家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 200 余人,控制的资金却高达 1200 个亿,殊为惊人。

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还有各种成人班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后来两人合伙创业,在企业做大以后才分了家,分别成立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同学之间因为接触比较密切,彼此比较了解,同时因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冲突,成年人则大多数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冲突,所以友谊一般都较可靠,纯洁度更高。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资源之一。

与同学相似的,是战友;可以与同学和战友相提并论的,是同乡。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中国历史上最成功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的。正是同乡之间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才成就了晋商和徽商历史上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不是徽商会馆,就是晋商会馆。会馆,就是老乡交游约会之馆。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南人要到深圳创业,或者一个福建人要到纽约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

第二项是职业资源。所谓职业资源,即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为他人工作时所建立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项目资源和人际资源。充分利用职业资源,从职业资源入手创业,符合创业活动“不熟不做”的教条。尤其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像美国或欧洲国家一样普遍认同和执行“竞业避止”法则的情况下,选择从职业资源入手进行创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创业成功的捷径和法宝。如昆明的“云南汽车配件之王”何新源,在创办新晟源汽配公司之前,就在省供销社从事相同工作;有名的宝供物流,其创始人刘武原来也是汕头供销社的一名“社员”,被单位派到广州火车站从事货物转运工作,后来承包转运站,再后来利用工作中建立的各种关系,创立了“宝供”,通过为宝洁公司做物流配送商,一举成为国内物流业之翘楚。原中学数学教师、“好孩子”创始人、《福布斯》中国富豪宋郑还是通过一位学生的家长的信息,得到了第一批童车订货,这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童车这样一个赚钱玩意儿的。同时,宋郑还做童车的第一笔资金也是通过一位在银行做主任的学生家长的信息获得的。

所以,工作不只是积累经验和赚钱,更重要的是积累人脉。

第三是朋友资源。朋友应该包括同学、战友、老乡等,这里是指除上述关系之外的朋友。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谈得来,交得上,就好像十八般兵刃,到时候说不定就用上了哪般。朋友尤如资本金,多多益善。即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是至理名言。如果不能交朋友,没有几个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条。据说新东方的俞敏洪为跟警察交朋友,喝酒喝到差点死过去,但他后来发现,自己这“差点一死”,很值!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Milgram)于 20 世纪 60年代提出的 SNS“六度理论”。SNS 是英文(SocialNetworkingService)的缩写,直译就是“社交网络服务”。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 6 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托朋友找朋友认识他的人,之间不会超过 6 个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无限扩展自己的人脉。利用网络的特性扩展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通过真实的朋友去认识朋友的朋友,进而非常方便快捷地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现在,请在一张大白纸上,把你的名字写在正中间。然后,从中间出发,画一条直线代表各类人际关系,终端是分支,每条分支代表各类人。

你的职场人脉网络中有哪几类人?其中有你的家人、亲戚和邻居,以及通过他们认识的人;有你儿时的玩伴、同学、老师。当然,还有你现在和以前的同事,或许还包括通过工作关系认识的客户、供应商和本行业的各类人士,以及其他的通过这几种基本的人脉网络延伸而来的分支网络。

在理清自己的人脉网络资源之后,列出他们的名字、职业、爱好,再根据交往的时间长短、相互了解的程度进行区分。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就可以轻松掌控你的人脉,从而更加了解身边的朋友,更加科学地管理、拓展人际网络资源,使其稳定、有序、无限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