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01

第1章 人脉,不只是个熟悉的名词

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根据词典里的说法,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其实不论什么行业,人人都需要使用人脉。这个词也被称为人际关系。

人脉如同血脉。血脉即血液运行的通道。众所周知,四通八达、错综复杂的血脉网络,是人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灵枢·九针论》中说道:“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

在人们追求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个类似血脉的系统,人们称它为人脉。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才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的生命特征和意义之所在。

有人说,人脉如同命脉。世界上靠人脉改变命运的人的确不少。

埃德沃·波克被称为“美国杂志界奇才”,可他小时候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苦孩子”。6 岁时,他就跟着家中长辈从波兰移民到了美国,在贫民窟长大,才上了 6 年学就辍学到一家电信公司打工。

但是,年仅 13 岁的埃德沃·波克并没有就此放弃学习,他坚持自修,在工作之余读了很多书,也懂得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并尝试着经营人脉。

波克只有微薄的薪水,他省吃俭用,用省下的钱买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传记大成》。接着,他做出了一个让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他直接写信给书中的人物,询问他们书中没有记载的童年及往事,例如,他写信问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哥菲德将军,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过;他又写信给格兰特将军,问他有关南北战争的事。

这样,他结识了很多高层人士。虽然他只有十四五岁,也得到不少名人的回信和关心。其中有大诗人、将军、哲学家、企业家及政界要员。他们对这位充满好奇心的波兰小难民很有好感,也乐意接见和鼓励,甚至帮助他。

波克获得了多位名人的接见后,他认为名人的影响力可以给他带来助力,可利用这些非同寻常的关系,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写作技巧,重点攻写人物传记。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便向上流社会毛遂自荐,替他们写传记。想不到的是,请他写传记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以至于他需要雇用 6 名助手帮他写。

波克渐渐有了名气,尤其在社交场合很受人欢迎和关注。他 20岁时,被《家庭妇女杂志》邀请作为编辑,并且一做就是 30 年。而波克也利用他善于与人沟通的特长,将这份杂志办成了全美最畅销的杂志之一。他的命运由经营人脉而改变。

波克的故事说明,无论你打拼职场还是下海经商,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这种人脉资源不仅对你在公司工作时有用,即使你以后离开了公司,它仍会发生作用,成为你创业的重大资产。假设你是个业务经理,那么,你的最大收获就不只是工资、提成以及职务的升迁,更重要的是你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拥有它之后,你就知道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困难,该打电话给谁。人脉资源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往往决定人的命脉。

现在还有一句话很流行,叫人脉就是钱脉。的确,好人脉,可以为你带来巨大的财富。

董思阳于 1985 年出生于医生之家,年纪轻轻的她就成为富豪,资产过亿。她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功之道呢?

董思阳 17 岁时,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那时的她仍是半工半读,在校园里租下一个便宜的摊位做头饰品生意,因为花色品种不多,竞争不过校外小店。

不过很快她迎来了生命的转折点,在学习成功学时,学员中有一个亚洲中华总商会的副秘书长,介绍她进入了商会做翻译,每次给她1000 新币的薪水。

在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一次企业峰会上,因为做饰品,她很关注义乌小商品市场,与浙江省省长有了共同话题。省长为她介绍了一些在义乌做出口的朋友,有了省长的倾力帮助,董思阳生意便红火了。但她不想一辈子做小摊贩,于是在商会里寻找着更好的商业机会。

那时,她上午上课,下午打理饰品摊位,晚上出席各种商会和宴会。企业家们以为她穿着时尚,是富家女,但和她聊了几句就无以为继,她不懂高尔夫,不知道日本上野公园在开什么花。为了融入那个圈子,她买来很多书,学习各种谈资。她通过茶道、壁画和赛马,和他们融洽了感情。

她的第一桶金便是来源于贸易招商会结识的一位马来西亚的园林商。

新加坡人相信风水,过年时喜欢在家里摆放吉祥的橘子树,树上的小果子像金元宝。位于赤道的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国家,没有橘子树,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董思阳与园林商很有交情,他们达成协议两天进一次橘子树,每一次 50 株。新加坡人喜欢去大型花城买橘子树,她另辟蹊径,在橘子树上挂上吉祥牌,有求爱情运的、求健康运的和求事业运的,然后拍成漂亮的照片放在网上出售。价格和普通橘子树一样,吸引了不少顾客,连一些经销商也从她那儿进货。过完年,她的账户里有了 50 万新加坡元。

她并不满足,她的目标是做企业家,她拿出所有资金,跟朋友合资成立了新加坡凤博贸易有限公司。公司的第一单业务,还是来源于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一次青岛招商会。董思阳代表招商会去机场迎接青岛副市长,副市长无意中聊起新加坡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董思阳灵感突来,说:“您回去之后联系一下您那边的卫校,看看有没有兴趣派送他们的学生来新加坡实习、工作。如学校有此需求,我们公司可以帮忙运作,这边的医院希望有充足的护理人员。”副市长当场就答应与董思阳合作。

招商会结束后,董思阳马上联系新加坡各大医院,与医院管理层一拍即合。副市长回到青岛之后便联系上了当地几所卫校,校方领导也表示赞同。第一次,董思阳向医院输送了 200 名护理专业的精英。第二次,人数达到了 1200 人。随着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实现了 500万元的赢利,而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 3 人逐渐增至 30 人,后来发展到千余人。

很多像董思阳一样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 15%,而其余的 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 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 99%的路程了。

人脉,还有一层迷人的色彩,就是“贵人提携”。

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得到天底下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因为人脉中的贵人可以一下子打开我们机遇的天窗,让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直接进入成功的序列和境界;也可以大大缩短我们成功的时间,提升我们成功的速度,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董思阳擅长交际,并主动维系人脉资源,因而在她每一次蜕变的时刻,总会出现提携她的贵人,获得商机。旁观者从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些特别幸运的“巧合”,就连成功者们自己,在解释他们成功的原因时,也常常谦逊地把成功归功于“偶然”,比如:“幸运”地获得了被提拔的机会、“巧合”地遇到赏识自己的贵人、“意外”地碰上了对自己产生关键影响的客户……

其实,成功不是偶然的,机遇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所谓“偶然的机会”“幸运地获得了事业上的转机”,等等,都是主动经营人脉、主动获取机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