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8376500000025

第25章 西太后巧施小计,东太后命丧黄泉

冤冤相凑,此时太监们大多去午餐,只有一个小太监站立门首,见东太后到来,请安毕,正要入内禀报。东太后却已扬长入内,撩帷过去。正好看见西太后与李莲英共坐,西太后抬着左脚,置于莲英膝上,莲英用手抚着,两人卿卿我我不知说着什么,真是春色撩人。

一 蛇蝎心肠

东太后禀性坦率,胸中素无城府,遇事又退让居多,争执甚少,所以与西太后训政数年来,表面上似乎尚可包容。因为安德海被杀,李莲英屡进谗言,两人之间方才出现隔阂。

其实这点隔阂也不过是西太后鸡蛋里挑骨头,东太后对她仍毫无成见,所以全不预防。谁知这西太后实是厉害,怀恨愈深,韬晦益甚,外面故作欢容,与东太后格外亲热。

此时,恰好赶上东太后偶染小病,宣御医入宫诊治。服药数剂,却并无效果,西太后常常前往宫中问候。又挑拣了上好人参两只,为东太后亲自煎汁,服后少愈。

第二天,东太后起床梳洗。此时才刚天明不久,便有太监进来禀报,长春宫太后来了,东太后忙起身要去迎接,只见西太后已经进来,笑吟吟道:“今日慈躬可痊愈否?”

东太后道:“今日已好了不少。屡次劳烦你前来,我深抱不安!”

西太后摇头道:“这有什么要紧!但愿慈躬早日复原,朝政一切,也可共同商议。”

东太后奇怪地问道:“今日退朝为什么这般早?”

西太后答道:“今日没有什么要政。我因为惦念慈躬,所以立命退朝了。”正说话问,东太后梳洗已毕。西太后微露左臂,上面有纱布缠住。

这件怪事映入东太后眼帘,便问她:“你的胳膊怎么了?”西太后忙把衣袖垂下,似乎恐怕东太后窥见,做出一副遮遮掩掩的情形,口中又故作犹豫状。偏偏惹动了东太后疑心,她越要追问到底。

西太后又吞吞吐吐地说道:“此刻不便明告,且待慈躬康健,再当说明。”

东太后已入瓮中,越发急道:“我已没有什么病患,今日与我说明,我心越加爽快,病体越加安适了!”

西太后听她这么说,故意把双眼一眨,又向左右一瞧。东太后会意,使命侍从退出,等待西太后把包袱抖开。

西太后故意制造神秘气氛之后,便低声道:“昨日参汤中,曾割臂肉一片同煎。”

东太后听到“臂肉”二字,吓了一跳,不禁起立道:“臂肉可割吗?”

西太后道:“我平时读史,曾经见过有割股替亲人治病的。便仿着一行,果然得到上苍鉴悯,安及慈躬,总算不虚受此一割了。”

东太后被她感动得眼泪几乎落下来,忙道:“我病虽好,你却为此臂膀忍痛,我心如何放得下!”说到这里,便去拉西太后的左腕。

西太后连忙让开,连声说道:“不妨,不妨!我已用良药敷上,昨晚已止痛呢!”的确是不妨,正如参汤里没人肉一样,手臂上又怎么会有刀伤呢?

东太后却已完全上当,不觉感极而泣,说道:“你有如此仁心,先皇帝尚有疑虑,真是好人难做了!”说完,她即转身向卧室中去了。

过了好一阵,她又出来相见,手中执着一笺,递与西太后。西太后接过一瞧,手腕部不禁抖动起来,好像真的有些痛了。究竟笺上写着什么?有如此威力呢?

原来这却是文宗显皇帝亲书的朱谕,其中写着:

“那拉贵妃如恃子为蛮,骄纵不法,可按祖宗家法治之。毋得宽贷。特此留谕!”

西太后以前,曾探听东太后口风,知道可能有什么密诏。所以时常留意,处处防着。此次诈言割肉,其实就是为此而来。等到真见了这道谕旨,她愈觉惊心,默念神明庇佑,奸计得逞。她心中就想将谕旨取去,以免后患,可是东太后未曾允给,自己不好擅取。沉吟少顷,竟交还东太后,面上仍不动声色,只眼睁睁地望着。

但见东太后取了此纸,竟放火炉中,霎时间,一切便灰飞烟灭了。西太后到此只觉从头到脚,没一处不畅快,便向东太后鞠躬鸣谢。东大后慌忙还礼,还傻乎乎地反过来谢她替自己治病。续谈数语,西太后便欢天喜地地去了。虽然咸丰颇有远见,可是他却托付错人了。

过了数日,东太后病情已痊愈,便与西太后一同上朝,朝罢,各自回宫。午膳后,东太后带着太监,静悄悄地来到长春宫,打算去道谢盛意。

冤冤相凑,此时太监们大多去午餐,只有一个小太监站立门首,见东太后到来,请安毕,正要入内禀报。东太后却已扬长入内,撩帷过去。正好看见西太后与李莲英共坐,西太后抬着左脚,置于莲英膝上,莲英用手抚着,两人卿卿我我不知说着什么,真是春色撩人。

忽闻帷钩声响,珠玉乱颤,知道有人进来。瞧将过去,竟然是东太后!西太后缩脚不迭,等到放下,东太后已走近身前,她连忙起身相迎。李莲英也吓了一大跳,起立一旁,把请安的礼节,竟致失记。

东太后本来对西太后怀着敬意,竭诚而来,瞧着这般情形,不觉变做懊恼。竟向李莲英骂道:“你这个奴才,也太不成体统了。为什么与太后并肩而坐?”

李莲英尚未答言,西太后便代答道:“我近日双足肿痛,所以叫他捶着,他立着不便,因此从权给坐。”

东太后见她护着李莲英,就耐心道:“我朝定制,防范中宫,很是严密。唯恐太监擅权,要蹈前明覆辙,近之不逊,远之则怨。这是不便轻纵!”

西太后还想出言辩驳,一时却无词可说,只得怒向李莲英道:“承值的宫监到何处去了?你是本宫总管,为什么不去查问?”李莲英明白她的意思,忙唯唯退出。

东太后见他出去,又好心对西太后道:“李太监权势太大,宫监们都称他九千岁,这也不可不防。”

西太后默然不答。东太后见她不悦,就匆匆告辞,连当初的来意都没声明,就一直回宫去了。

次日,西太后竟不视朝,只称身体有疾。自光绪六年冬季,直至七年仲春,闭门不出,终日深居。就是元旦、元宵,宫中这么热闹,她也推说有病,未曾出来。

东太后常去探望,她只说是腰足酸痛,不能行动。御医日日进诊,吃了许多杜仲、牛膝,毫不见效。确切地说,只能是开过很多药,至于吃过没吃过,就另当别论了。

光绪七年二月,下诏各省督抚进荐良医。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李瀚章,都奉诏征医。各名医入宫诊脉,也不知是何病源,又不好说没病,只得开了几个不痛不痒的方子,呈将进去。与以往相同,他们也不知西太后服了谁的方子。

东太后独自视朝,已经数月。到了三月初十日辰刻,召见军机大臣。恭亲王奕,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章等,一齐来见,东太后垂询数语,慈颜和怡。恭亲王以下,据事奏明,即行退朝。

到了午后,突然内廷有旨传出,立召枢府诸人速进。各亲王、大臣等不知何因,急忙赶入。来到朝房,方有太监传说。东太后驾崩了!

恭亲王惊讶道:“东太后退值不过五小时,为何有此暴变?”此时左宗棠也奉命赶到,听见恭亲王所言,便接话道:“辰刻觐见太后慈容,并无疾色;不过两颊微赤,难道数小时间就致归天吗?何况从前太后身体不舒服,必传御医,医方药剂悉命军机检视,这次为什么我们全然未闻?”

恭亲王道:“且到宫中看明白,一切自然知道。”于是他们鱼贯而入。到了钟粹宫,见西太后坐在矮凳上,形容并未憔悴,态度也不见仓皇。各王大臣向她行过了礼,分立两旁。

就听西太后道:“东太后向无大病,日来也不闻动静。忽然遭此变故,真是令人难测!”各王大臣挤出几滴眼泪,再号上两声,这才都用虚言来劝慰西太后。其实,西太后至少有两怪:一方面久病未愈,精神却不错;另一方面,对东太后的死漠不关心。

恭亲王满腹狐疑,就启奏道:“东太后突然归天大行,想必尚未小殓,照例应传她亲属,入宫瞻观。”

西太后却道:“已小殓了,你等可去瞻视一番。”恭亲王奉命率各大臣进内寝,只见东太后面色如土,双眼还没有全闭上。穗帐凄清,孤帏惨淡。各亲王大臣瞧这情形,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来。当下举哀齐哭,寝侧嫔妃人等也一律号啕大哭。

没过多长时间,西太后也进来道:“人已死不能复生,哭亦无益;你等不如出来商议丧礼,教他们办理得周到一点,也算对得住东太后了。”

左宗棠满腔不悦,只是不便开口,没奈何随着大众悻悻回宫,到了军机办事处,还想与恭亲王追究病源。

恭亲王怕得罪人,就敷衍道:“人都死了,话也不必多说,照规矩赶快拟定遗诏要紧。”当下便命李鸿藻起草,拟定数行,恭亲王等全部瞧过,便让太监呈给西太后。

过了半个时辰,太监重新捧着遗诏出来,其中大约改过数字,当即重抄颁发出去。

东太后崩后,谥号拟定为孝贞二字,西太后却并不穿孝服。民间传说是西太后密令进鸩,或说是暗嘱御医用药不对病的方剂,药死东太后。

丧葬既毕,西太后一人垂帘,处置国政自然独断独行,任所欲为。她嫌左宗棠倚老卖老,常多建议,竟然命他远远地出督两江,还把刘坤一暂且闲置。

二 挪用军费

光绪十年,是西太后五旬万寿期,她要铺张扬厉,比四旬万寿还想夸张数倍。事不凑巧,偏巧法、日两国都来挑衅,她只好草草地行了庆祝礼,心中自然很觉懊恼。所以决意主和,但求境内无事,便好安安稳稳地颐养天年。

无奈中国退一步,外人进一步,法国得了越南,英人便去图谋缅甸。缅甸在乾隆年间,国王孟云也曾经受过清廷册封。等到道光时,英国占据印度,与缅甸相接,就乘势蚕食,先把它南境的秘古地方占领了去。至此乘中国多事,竟发兵直入缅甸京城,废去缅王,设官管辖。云南总督毓英听说此事,就传命驻英使臣曾纪泽,让他与英外交部会商。开始想要回缅甸,英人不允;后来又要求立君存祀,英又不允;双方争到唇焦舌敝,英方才答应替缅甸向清朝进贡。这也是有名无实,总算顾着曾使臣的面子,才有此说。

当时李鸿章因为国外势力日渐壮大,便奏请大治水师,增拓船厂。西太后考虑再三,才勉强答应他的要求,一面命李鸿章赶快筹划,另一面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并令奕劻、善庆、曾纪泽一起办理,随设海军衙门于京师。

负责大局的奕譞生长京城,平日深居简出,连海上都未曾经历,最多也只是在昆明湖中坐过龙舟,懂什么海军?至于奕劻、善庆与他也差不多。只有曾纪泽航海出使,有些见闻,可也只是见过、坐过,却不知其中奥秘。

要说筹备海军的人物,还要算是老成练达的李鸿章。当下大家一同商酌,认为应先从北洋入手,择定奉天省的旅顺、山东省的威海卫作为军港;向外国订造了几艘军舰,招募兵勇,拣选将士训练,作为中国第一支海军。

天下事没钱不行,何况这一手创办的军政,最少也要好几百万两银子。李鸿章就请求朝廷投放巨款,可是不知为什么,西太后常常留住不发;每次都要奏请再三,才由户部勉强筹拨。但是,往往是李鸿章要十万两,户部只拨三四万两,李鸿章要二十万两,户部只拨六七万两。李鸿章追问理由,得到的回答无非说是国库吃紧,力不从心等语。

自光绪十一年办起,至十二年春季,海军才勉勉强强地凑集几艘军舰。

这天,西太后突然令醇亲王奕譞赴津检阅水军,并吩嘱李总管跟随前往。这个小太监跑去干什么呢?实在有些让人猜不透。

李鸿章得到消息,也只是猜想李太监随来定有缘故。他便找些干员,准备行辕。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行辕里面必须布置两个房间,一个房间是住醇王爷,另一个房间是住李总管。醇王爷的房间,只要规模阔大,装饰好看一点便可了事;李总管的房间则必须要格外精雅,温馨舒适。

干员尊命去办,大约数日后办妥,回禀总督。李鸿章亲自去检查,到醇亲王所住的房间,不过大略一瞧,转入李总管住处,却一样一样地挑剔,命干员立即撤换。干员也是莫名其妙,只好奉令而行。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李鸿章方派干员静待码头,等候醇亲王等到来。大约数日后,醇亲王和李太监一同来津,李鸿章忙率领属员,亲去迎进,请过圣安,拜过醇亲王,再与李总管握手谈心,殷勤问候。

来到行辕,李鸿章与醇亲王谈了一会儿,无非说是整备海军的现象。谈完之后,他又到李总管住房,面询宫中的情形。李总管大大咧咧地说道:“太后有密旨,命咱家传谕伯爷,伯爷须要遵照办理。”李鸿章会意,忙屏去侍从,与李总管密谈良久,方才出来。

那么究竟什么旨意这么神秘呢?原来是西太后有意放弃政事,要在清漪园旧址上建筑一园,作为她养老的场所,可是苦于经费无处可出,就想把办理海军的经费腾挪一半,移去造园。李鸿章接到此旨,明知是掩耳盗铃,实非良策,而且此事一定是李莲英怂恿出来——阉人误国,以至于此!西太后既已深信,自己断然不能不照办,只得唯命是从。

第二天,醇亲王即校阅海军,由李鸿章下令会操:把所有的舰队纵横分合演了一番,搅得醇亲王眼花缭乱,也不知是好是歹,只得不着边际地夸奖了数语。李莲英跟随着醇亲王,心中只想着金钱,连兵舰有几艘也没看清。

又过了一日,李鸿章引导着醇亲王巡视北洋海口,何处可设炮台,何处可泊军舰,统由李鸿章一一介绍。醇亲王这次连夸都不会夸了,总不能说得像前一天一样吧,于是他干脆不置可否,显得颇为深沉。

事毕回京,又空费了许多银两。李总管难得出宫,不肯虚行,总要沾点利益,就把全部花费要在海军里报销。

此后,李鸿章再向上面要军款,别管数目多少,西太后无不准行。并令各省疆吏每年拨定款,不得短少,但是十成中被挪走六成,拿去修筑清漪园。由于有了经费,顿时大兴土木,限期完工,把“清漪”二字易作“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