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羊皮卷胸中成功路
8376400000060

第60章 奉献是索取的根本前提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且不说,想要索取必要先奉献,人在奉献中,还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乐趣。正如羊皮卷里指出的那样,奉献是索取的根本,即使你只是想索取最简单的小快乐,也是以你的奉献为前提的。

懂得奉献的人一生都舒心快乐,善于奉献爱心的人待人处世常常坦然自得、舒心愉快。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之乐是至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一种很好的回报。相反,贪官污吏虽然能够得逞于一时,暂时逃过法律的惩罚,但却逃不过人们和他自己内心的谴责。

懂得奉献的人身心健康,这一点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有一位老太太,年过八十,可她的心理年龄却总在十八岁左右,她长寿的秘诀就是无私的爱。八十多岁了还在为人无偿做事,而且坚持了很长的时间。相反,贪官污吏纵然钱财无数,却不敢轻轻松松地花,整天忧心忡忡,唯恐东窗事发,听到警车响就心惊肉跳。这也是为什么贪官的寿命一般都不长的原因。

懂得奉献的人总是流芳千古。雷锋就是一例,他助人为乐且做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然而越是这样,人们越会记住他的英名。与此相反,只懂得索取的人的结局,只能是令人厌恶,遗臭万年。

懂得奉献的人大都事业辉煌。爱的奉献精神化为物质之后,比任何投资的回报都丰厚。曾宪梓是举世公认的爱国者、企业家,他香港的企业发展之后,依然怀着报效祖国之心,捐赠给国家与人民的钱财上亿,而他换来的是“金利来”,是他企业辉煌的发展。贪官污吏的人生则往往如《红楼梦》第一回里《好了歌》所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贪恋财物,最终却无福享用,这就是那些整天钻在钱眼里的人的可悲下场。绳子总在细处断,过多的索取会让生命之绳早早断掉。

懂得奉献的人生前死后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奉献是一种付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把爱心与奉献作为自己品德修养的人,必然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尊重。而那些一心想着索取的人,只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烦恼。

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奉献的美丽。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决心要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把爱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却遭到重重误解,但他仍然选择继续奉献,因为,奉献使他更快乐。奉献是人间之真情,奉献者是快乐的。也许有人会问,难道锦衣玉食、每天被供养着不快乐吗?难道这不是每个人的理想吗?其实,奉献和付出正是爱的本意,谁奉献得多,谁就能更好地体验到周围的美好。

奉献还是人际交往的有效桥梁。正是奉献与助人,把人心连在了一起,主动向他人伸出双手,便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联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奉献不是觥筹交错,不是讲究哥们义气。奉献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以真诚为基础,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以此为快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多了朋友,多了爱,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孤独与猜疑。所以说,奉献更能促成一种和谐共存的人际互动。

古谚有云:“日进斗金,无非日食三餐;良田万顷,无非夜眠七尺。”又云:“知止不殆,知足常乐。”一个人如果人心不足、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就必然会迷失心智,成为物欲的奴隶,最终被欲海所吞噬。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只有那些时时、处处、事事为别人着想,善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快乐而有意义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让我们习惯于奉献、习惯于互助吧,不仅为了别人,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心灵。心灵就像一朵常灌常新的花朵,不仅需要用他人的关爱来浇灌,还需要用我们自己的付出去滋润。奉献多一点,付出多一点,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