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切都还来得及:刘心武经典散文
83619400000008

第8章 在柳树臂弯里

不止一次,村邻劝我砍掉书房外的柳树。四年前我到这温榆河附近的村庄里设置了书房,刚去时窗外一片杂草,刈草过程里,发现有一根筷子般粗、齐腰高、没什么枝叶的植物,帮忙的邻居说那是棵柳絮发出来的柳树。以前只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行”的话,难道不靠扦插,真能从柳絮生出柳树吗?出于好奇,我把它留了下来。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它竟长得比人还高,而且蹿出的碧绿枝条上缀满二月春风剪出的嫩眉。那年春天我到镇上赶集,买回了一棵樱桃树苗,郑重地栽下。又查书,又向村友咨询,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定时间伺候它,到再过年开春,它迟迟不出叶,把我急煞,后来终于出叶,却又开不出花,阳光稍足,它就卷叶,更有病虫害发生,单是为它买药、喷药,就费了我大量时间和精力,直到去年,它才终于开了一串白花,后来结出了一颗樱桃,为此我还写了《只结一颗樱桃》的随笔,令它大出风头,今年它开花一片,结出的樱桃虽然小,倒也酸中带甜,分赠村友、带回城里全家品尝,又写了散文,它简直成了明星,到村中访我的客人必围绕观赏一番。但就在不经意之间,那株柳树到今年竟已高如“丈二和尚”,伸手量它腰围,快到三拃,树冠很大又并不如伞,形态憨莽,更增村邻劝我伐掉的理由。

今天临窗重读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音响里放的是肖斯塔科维奇沉郁风格的弦乐四重奏,读毕望着那久被我视为赘物的柳树,樱桃等植物早已只剩枯枝,唯独它虽泛出黄色却眉目依旧,忽然感动得不行。安徒生的这篇童话讲的是两个丹麦农家的孩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常在老柳树下玩耍,但长大后,小伙子只是进城当了个修鞋匠人,姑娘却逐渐成为一位歌剧明星,这既说不上社会不公,那姑娘也没有恶待昔日的玩伴。小伙子鼓足勇气向姑娘表白了久埋心底的爱情,姑娘含泪说:“我将永远是你的一个好妹妹——你可以相信我。不过除此以外,我什么也办不到!”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在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频繁地发生着吗?人们到处生活,人们总是不免被时间、机遇分为“成功者”与“平庸者”“失败者”,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天道?安徒生平静地叙述着,那小伙子最后在歌剧院门外,看到那成为大明星的女子被戴星章的绅士扶上华美的马车,于是他放弃了四处云游的打工生活,冒着严寒奔回家乡。路上他露宿在一棵令他想起童年岁月的大柳树下,在那柳树下他梦见了所向往的东西,但也就冻死在了那柳树的臂弯里。我反复读着叶君健译出的这个句子:“这树像一个威严的老人,一个‘柳树爸爸’,它把它的困累了的儿子抱进怀里。”

我也算一度“成功”吧?不过比从未成功过的人更惨痛的是,很多人的“成功”也就一度而已,“江山代有才人出”,“成功新秀”往往对“过气”的“成功者”“老实地不客气”。几年前我还赴过一次“坛”上的饭局,席间一位正红紫的人士听到有人提到一位老同行,绝无恶意,很自然地说:“他还写个什么呀,别写啦,别写啦!”当时我虽面不改色,心中着实一痛,真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感觉。那也是后来我退出“坛”争,自甘边缘存在的缘由之一。现在面对窗外的柳树,我再一次默默地坚定自己朴素的看法,那就是在世为人也有不谋成功的自由,平庸者和失败者也一样有为人的尊严,那位被如日中天的成功者敕令“别写啦”的老同行,当然有继续写作的天赋权利,写不出巨著无妨写小品,写不出轰动畅销的,写自得其乐的零碎文字也不错,记得那天报纸副刊末条是他的一则散文诗,淡淡的情致,如积满蜡泪的残烛,令人分享到一缕东篱的菊香。

中央电视台有《艺术人生》节目,每次请的嘉宾都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其手法之一,是忽然请出明星昔日的同学、同事、邻居,大都是仍旧平庸的社会存在,他们或动情地忆及被明星坦言忘记的琐事进行颂赞,或举出明星宁愿被他人忘却的尴尬往事小作调侃,主持人则居中将社会宠儿与社会庸常以情感的链条勾连,也就使一般受众在观赏中对成功与未成功的对立状况获得心理润滑。看得出有的明星在这些久违的人物出现的瞬间,多少有些冷然,然而一般在几分钟以后,就都被激活了心底尚存的淳朴情怀,那时荧屏上的声画往往会惹人眼热鼻酸。

我会更好地伺候窗外的樱桃明星,我不会伐去那自生的陋柳,手持安徒生的童话,我目光更多地投向那株柳树,柳树的臂弯啊,这深秋的下午,你把我困累的心灵轻柔地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