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思慢想:那些不可思议的创意本能
83618700000002

第2章 人生关键点

第1节 “三十而立”的真正含义

未来从30岁开始

人们常说:“人生从40岁开始!”那么为了能从40岁开始人生,30岁以前就要做好准备。所有事物的开始都需要事前准备,所以30岁就应该是40岁以及往后人生的准备时期。

我们听说过很多40岁以后开始成功的人。比如,喊出“天天低价!”(Every Day Low Price!)的口号,受尽千辛万苦直到44岁才转入零售业,最终成为《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规模企业——“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还有在历经无数次的挑战与实验失败之后,终于在40岁时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直到现在一直都被认为是“美国汽车界尊严”的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他们的成功并非只是因为运气好,也不是上了年纪便自然而然成功的特殊人。山姆·沃尔顿在40岁前历尽“千辛万苦”,而亨利·福特则是无数次的“挑战与实验失败”,正是这些修饰语暗示了他们的成功秘诀——为了能在40岁以后获得成功,他们都曾度过无比残酷的30岁。

40岁之前的人生是为了迎接华丽的40岁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准备时期。现在在哪里做着什么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你心中的梦想依然在触动着你(即使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的梦想),那就为了实现那个梦想而努力吧!而这个准备时期就是你的30岁。

秃鹫是一种大约可以活70年的禽类,在能活70年这一点上,秃鹫和人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秃鹫在活了35年以后,长长的喙就会变弯,翅膀也会变得异常沉重,再也无法自由地翱翔蓝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最后肯定连动一动都会非常困难,以至于无法进食——没东西吃那就只能饿死了。那么秃鹫究竟是怎么挺过危机而生存下来,度过余生的呢?答案就在于残酷的自我变化。秃鹫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自我更新过程,那些年老的秃鹫会飞到高高的山顶上,用喙啄坚硬的岩石,靠这种方式使那些都快碰到胸口、又弯又长的喙脱落,然后长出崭新的喙;再用新长出来的喙,将指甲和羽毛一根接一根地拔下来——原本因为衰老下垂的羽毛和喙而托着沉重身子的秃鹫,就这样重新变得像鼎盛时期一样倍感轻松,直到可以再次飞翔。秃鹫之所以能再次翱翔于蓝天,能再活30年之久,其答案就在于痛苦的更新期。

人类也是一样。一过40岁,读书、学习都会变得不再那么轻松。这时候也许眼睛也花了,身不由己了。因此,人类必须像秃鹫一样,在30岁的时候进行一次更新。如果这时不为30岁以后的人生做投资,那你就将永远错过人生中唯一的机会。

首尔大学经营学教授赵东成非常有名,不只是在学术界,在大众间也是鼎鼎有名。他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78年,他以29岁的年龄被聘请,成为国内最年轻的教授。而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并没有在30岁时驻足不前。在他成为教授的第二年,也就是刚好30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新的决定。成为大学教授以后,他把起床时间提前到了清晨6点,起床后就马上参加各种研究活动,或者与企业家、教授们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继续为自己的发展而努力。通过与早餐同时进行的讨论,他经常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等到讨论一结束,他就立刻前往进修学院或者学校上班,就这样把早上的时间利用得比任何人都有效率。

为了培养创意本能,利用早上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直至今日,赵东成教授依然能这么活跃地参加各种活动,就是得益于从30岁开始的持续性的学习与自我启发。年轻时他曾走过经营学学徒的道路,历任经营学会会长时又持续进行各种研究和对外活动,如今他依然在大学里给学生们讲课——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活用“三十法则”人生的人,而“三十法则”现在仍在继续完成着他的人生。

傻瓜与天才的互变

1999年,星巴克在首尔市西大门区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正式开始咖啡事业。自此各式各样的国外咖啡品牌就在韩国国内深深扎根,几乎独霸了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唯独有一家韩国本土的咖啡企业依然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延世大学前有一家叫作“蒲公英领土”的文化咖啡屋。6层楼的规模、8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整个都是咖啡屋。除了在延世大学,“蒲公英领土”在高丽大学、建国大学、庆熙大学、大学路等地上还有25家以上的分店。让人惊奇的是,这个咖啡屋的总裁池成龙直到35岁还只是一个担任教会牧师的神职人员。他是如何在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神职人员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引领成功企业的CEO的呢?他的智商指数(IQ)只有87左右,而且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候,他对于经营方面的知识还完全是一无所知的状态——所有的这些情况都预示着他不可能成功。

故事要追溯到他辞掉神职人员工作的1990年。他因为一个无可奈何的理由而将神职工作辞掉后,瞬间就成了一个失业者。尽管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但他却每天泡在图书馆,从上午10点到下午7点不停地读书。他读书时不分领域,涉猎了包括报纸在内的女性杂志、童书以及经济经营相关领域的书籍。就这样,失业后的3年中,他竟然读了2000本书。读完书后,他对于人生的想法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发生改变。辞掉神职人员的工作变成失业者的时候,他没有任何自信,对人生充满恐惧,但是在读了一本接一本的书以后,他就不再那么惧怕这个世界了。

他将仅有的自信当作资产并决定开一个咖啡屋,却发现经过3年多的失业者生活之后,手里剩下的钱只有2000万韩元而已,这让他长叹了一口气。虽然不是小钱,但这个数目对创业并没有太大帮助,以这点儿钱在哪里都开不了店铺。忧心忡忡的他突然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本印象深刻的创业书。于是他按照在书中所学到的那样,翻遍了延世大学附近的每一块土地,终于找到了一个10平方米的无许可木板房。他用1500万韩元签下了这个比他自己预想的要好得多的店铺,然而,就在他喜出望外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花光全部家产签到的店铺,因为是无许可建筑,竟然拿不到营业许可证。当时的状况令他绝望至极,他不得不放弃所有的一切。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此绝境中就只能放弃多年苦苦赚来的全部资产,就此沉沦下去,但是池成龙却想出了拯救自己且极具创意的好点子。

“对了,应该这样来做,不是要卖咖啡,而是要收文化费(入场费),咖啡和饮料则免费提供,要以这种方式来经营!”

用这个创意,他就可以开始营业了,而且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大学生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大学生们的大力支持之下,“蒲公英领土”继续着它的红火,现在遍布全国的25家分店全都生意兴隆。

作为总裁的池成龙在30岁以前一直是个牧师,对经商可以说完全是个门外汉,然而他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自我启发,使自己成为能够发挥创意本能的点子天才,最终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池成龙对正在经历30岁的年轻人强调30岁的重要性时说道:“要比普通人多读书,要变得更聪明,到后来你会知道年轻是多么珍贵的东西。所以绝对不能把青春白白浪费掉。”

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只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启发,就商靠普通人的智商获得成功吗?蔚山大学的周尚尹教授针对创意力与智商给出了以下的定义:

“创意力跟智商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智商是根据理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创意力就是摆脱理论的束缚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会按照既定的道路来引导我们,单靠以智能为基础的理论,是无法发挥出创意力的。”

就如我们在池成龙的事例中知道的一样,创意力与智能是无关的。与众不同的构思和独特的想法是通过永无休止地自我启发产生的。如果这不是事实,那么不管池成龙做什么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傻瓜和天才共存于同一个头脑中,即使托智商的福而获得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没有创意力,就会在应用方面碰到困难。池成龙虽然智商并不高,但是他在30岁时并没有疏忽学习和自我启发,从而将潜藏于自己身体里的天才创意力挖掘了出来。

越老越年轻的大脑

在2007年KBS-TV[2]“答题英雄”的节目中,61高龄的权吴识成为了答题英雄。在这位年龄最高的“答题英雄”的生活中,运动与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每天都会读书,每天都持续着学习与运动并行的生活。他的生活和大脑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最终电视台决定探究他的大脑结构。结果大出众人的预料——虽然他已年过古稀,大脑却还保持着30岁的状态。为了准确地比较,人们还检查了同年龄女性的大脑,结果发现那位女性的大脑体积明显变小,而大脑中央的脑室扩大,造成了大脑中空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在年龄上一样,但是大脑的状态却截然不同。那么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一个人通过勤奋的头脑训练,使脑细胞再生的数量刚好填补了死去的量,而另一个人因为懒于头脑训练,脑细胞无法再生来弥补死亡数量,于是差距就产生出来了。这也说明脑细胞的再生量会根据环境以及本人管理与否而有所不同。直到不久之前,脑细胞还被公认为只要死去就不会重新再生,但是最近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脑细胞也会再生。根据头脑经营状况的好坏,我们既可以减少脑细胞的死亡量,也可以增加再生的脑细胞数量。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唐纳德·海博以“根据头脑经营的脑细胞再生”为主题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大学研究室里的实验用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放在实验室里不管,另外一组则带回了家。放在研究室里的小白鼠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而带回家里的小白鼠则让它们跟孩子们一起玩耍,然后再重新带回实验室。实验证明,跟孩子们一起生活过的小白鼠同放在实验室里的小白鼠相比,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被孩子们抚摩过、一起玩耍过的小白鼠,因为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相反,一直被关在实验室里面的小白鼠,则表现出跟之前毫无区别的能力水平。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活用大脑能提高学习能力。

1998年,脑科学家们通过尖端影像设备,找到了脑细胞再生的决定性证据。他们给癌症患者注射荧光染料后,开始追踪癌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染料集中分布于大脑的海马部位。这是神经细胞,也就是神经元正在分裂、增殖的证据。

英国的迈格尔教授通过对伦敦一名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研究,也证明了脑细胞的增殖。现在伦敦的出租车主要是一种叫作“black cap”(黑色帽子)的汽车。特别的是,“black cap”上没有指引道路的导航仪,所以出租车司机们不得不记下复杂的伦敦市区所有的道路和建筑。如果你想参加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考试,就需要先花短则1年半、长则3年的时间,骑小轮摩托车转遍伦敦的大街小巷,记下地理情况。因为只有把7万多条道路及沿线所有建筑和场所全部记下来,另外至少还要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里的常识装到脑袋里,这样才能给乘客提供贵族般的高级服务。一旦考试合格,这份高收入的终身工作就会成为生活的保障,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拼命地准备考试。当然也不是考试通过一次,以后就可以疏忽学习。成为了出租车司机以后,人们也要继续去记忆所有道路,所以不管年纪多大,只要还在干“black cap”出租车司机这一行,就要持续不停地学习。

迈格尔教授对“black cap”出租车司机和同龄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磁共振显像扫描,结果显示虽然他们年龄相当,但在大脑的体积上却有着明显的差距。因为“Black cap”出租车司机一生都在学习,进行着大脑运动,所以大脑组织要比普通人的大,而且后脑勺也明显增大,微微隆起凸出。所以,并不是人上了年纪脑细胞就会一起变老。变老的只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的大脑。脑细胞也像肌肉一样,只要不断地活用它、不停地训练它,你就能保持一个年轻的大脑。

不要错过让自己成为天才的机会

像莫扎特、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等被评价为取得了人类能完成的最伟大事业的天才们,到底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呢?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森·埃里克森一直致力于对天才的智商进行研究,他说:“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他分析天才是由1%的灵感、70%的汗水和29%的自我启发组成的。认为成功者们都具有非凡智能的想法只是一种误解,其实他们并不是智商特别超群的人。据调查,成功者们的普遍智商指数(IQ)也不过115~130,比普通人稍微高一点儿而已。这个数据约占全部人口的14%,也就相当于每100人中就有14人具备成为天才的条件。

当然,这些人肯定在平均水平之上,然而我想说的是“天才们并不一定天生就有比别人优秀的头脑”这个事实。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生前因其无数异想天开的点子而被称作天才,但他的智商指数(IQ)也不过122而已。爱因斯坦、毕加索、达尔文等人小时候也都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而经常不及格;艺术大师凡·高、高更、柴可夫斯基、伯纳德·肖,这些人的情况也一样。为了发现自己的才能,就要唤醒潜藏于自己体内的创意本能,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知道大脑到底是怎么运作的,要清楚这个过程。而事实是,经常动脑会使脑细胞增长,而一旦停止弃用就会退化,在这一点上大脑跟肌肉其实是一样的。

神经元(神经细胞)通过各个胞体发出的树突和突触连接,而学习和运动则会使新生的突触更为发达,从而强化大脑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神经连接也会旺盛成长,强化神经元间的引力。如下图所示,如果不断地学习,就会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大脑新生毛细血管,促进血管通路的扩张。如果血流活动变得旺盛,就会分泌神经化学物质和各种生长因子,逆转脑细胞破坏过程,在物理上强化其回路。基于这种原理,就会生成勤奋的脑细胞,从而帮助大脑唤醒创意本能。

那么是谁第一个认识到人类具有创意性智能的呢?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坚信人类拥有通过努力获得无穷发展的可能性,他为后世留下了这样的话。

“如同锻炼身体就可以增加肌肉一样,通过不断地训练,头脑在各方面都会变得很有用。要尽可能减少畏惧心,让自己充满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思考。”

在爱迪生刚好82岁的那一天,一个新闻记者扔给他这样一个问题:

“在您迄今为止的发明中,您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就是发现了如同小孩子的大脑一样的天才性。”

爱迪生将这种和小孩子的大脑一样的天才性头脑称作“Little People(小精灵)”。“Little People”是爱迪生发明出来的词语,意思就是“掌握想象力的头脑”。像小孩子一样单纯的头脑,是量产想象力的一种“发电所”,爱迪生强调,虽然努力也非常之重要,但是“要首先回到蕴涵着天才之魂的孩童心态”。“Little People”可以在人类的肉体和灵魂里填满创意性,爱迪生说过要在自身内面发现“Little People”,这才是真正找出创意本能的方法。

一切皆有可能

大家一般都认为,过了30岁身体就会慢慢衰老,所以大脑也会同样变得运行迟缓,但这是错误的想法,大脑要过了30岁或者40岁以后才会变得更加活跃。过了30岁以后,大脑就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个时候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瞬间。因为若你能在这个时候很好地利用它,你接下来的整个人生都将变得不一样。

对大脑进行研究就会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到了20岁后半期,大脑的编制会变得相当稳定。在那之前,大脑只是在不稳定中重复着生成和破坏,直到20岁后半期才编制成为最理想的形态。然后过了30岁,大脑就会以统一的形态定位,接着就会经历一次爆炸式的发展过程,大脑变得越来越好,渐渐地你就会发现一些年轻时找不出的事物之间的连接纽带。原因就在于到了30岁以后,你所能观测到的这些连接纽带的范围会飞跃式地扩大。

《纽约时代》杂志在2008年5月20日曾有过这样的报道:“跟上了年纪大脑能力就会低下的传统观念不一样,相反地,年长者的大脑有可能比年轻者的大脑更为高明。”

“虽然上了年纪以后记忆力有可能退化,但相反,判断力和创意力则会增强。”一直进行关于年龄和智能变化研究的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约翰·宏,耗费毕生精力从发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上来探究智能的变化。他将人类的智能分为流动型智能(Fluid Intelligence)与结晶型智能(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流动型智能是指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记忆力、图形知觉能力等与经验无关的智能,而结晶型智能则指诸如词汇、一般常识、言语理解、判断等,可以通过经验、训练和教育等环境因素来发育、积累的文化性智能。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流动型智能处于优势,所以善于数学计算和推理,而且记忆力也比较优秀。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环境因素而发育的结晶型智能开始强化的现象会愈发明显。所以,在年轻人的智能中,流动型智能更为活跃,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事务中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所必需的智能就将变得越来越活性化。

在谈到这两种智能的时候,约翰·宏同时谈及被称作“统管智能”的“第三智能”。这种智能是指把握现象的能力、企划力、决策力等统合大量情报并做出新决定的能力。据说,有些人的统管智能在30~40岁会上升,但相对地,有些人也会降低。这种统管智能包含了直观和直感的本能,在这种意义上它就是创意本能。

虽然任何人都具有创意本能,但是根据管理与否,它可以被强化,也可以被削弱。我们要记住的是,创意本能站在弱化与强化的十字路口上的阶段,就在30~40岁——创意本能被强化的人有可能成为点子天才,而如果放任自流,任其生锈,你就会堕入推不出新想法的无能状态。

但就算是这样,也没必要担心现在的自己不够聪明,因为大脑具有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的可能性。可是,还有一点要先强调一下,就是“你有多热爱这么珍贵的大脑呢”?关键就在于,在学习新东西、新领域上,你能敞开多大的胸怀?而如果你热爱你的大脑,你是否敢于去做大脑想要做的事情?

成功与平庸的差距

H银行是韩国国内的一流银行之一,李支行行长在出席该银行新行长就任仪式的时候,他的脑海中掠过了各种想法。

现在即将就任新行长而站在自己前面讲台上的金行长,20年前与自己还是在同一个部门工作的同事。而且金行长还不是H银行出身,IMF外汇危机之前他曾在S银行工作,而后随着S银行被H银行合并,他才成为了H银行的一员。

在合并的时候,金行长还是支行行长,但之后因为他的营业能力得到了认可,虽然他并非本银行出身,还是不停地升职,在升任副行长之后终于成为了银行的一把手——行长。李支行行长曾是他的同事,但在过去的20年间也只是勉强保住了原来的职务,最近才艰难地坐上了支行行长的位置。

20年前,不论金行长还是李支行行长,都曾在S银行同样的职位上工作过,但是现在情况却完全不一样。李支行行长仔细地想了想:

“我这个朋友到底是怎么成为行长的,而我又做错了什么,始终摆脱不了这个位子呢?如果说原因在于努力,那我应该也不输给他,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理由非常简单明了。这并不是“努力的差距”,而是“努力方法的差距”,因为一个人只是侧重于肉体上的努力,而另一个人则重视提升创意力上的努力。

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金行长不仅以充满创意的想法开辟了新市场,还以革新性的思想热情地工作,最终取得了出众的成果。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取得成功之后,他最终升到了行长的位置。

当然在20年前,金行长和李支行行长的创意本能几乎没有什么差距。两个人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李支行行长将创意本能搁置一边,使创意本能生了锈;而金行长却不断地磨炼它,努力刺激迸发新想法的冲动。

人类的能力到了30岁就会开始画一个下降曲线,但是与此相反,创意力即使过了30岁也不会停滞,而是会继续成长。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独一无二的业绩,并且得到别人认可的成功者们,即使过了60岁,他们的创意本能也是不会生锈的。

美国精神心理学家J.史蒂尔曾经研究过人类的精神能力与年龄的关系,他注意到“成功者与未成功者的精神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换言之,即成功者的记忆力、想象力、创意力、判断力等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是未成功者却在30岁以后表现出大脑能力整体退化的现象。

据分析,根据年龄的不同,成功者达到最佳状态的大脑能力类型也会有所不同。记忆力在20岁时达到最佳,理解力和想象力则是在30~40岁时、创意力是在40~60岁达到顶峰——若把这些看作智能构成比的话就可以知道,成功者的结晶型智能与创意本能都非常发达,但是未成功者的创意本能构成比则明显低下。

跳出思维的坑实例之一

民族史观高等学校 第0课时,体育

每天清晨,坐落于江原道平昌的民族史观高等学校,都会响起一阵响彻整个村子的声音。早上6点刚一过,全校学生就聚集在学校体育馆进行30分钟的体育教学,活动身体练习剑道,边喊边运动。对于这一体育教学的效果,民族史观高等学校艺体能力科的金明顺老师做了这样的说明:

“早晨运动可以促进早餐的食欲,让规律的生活习惯渗透全身,另外还有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内伯威尔高等学校也跟韩国的民族史观高等学校一样,每天早上都要做运动。内伯威尔高等学校是从4年前开始设置第0课时的体育课,全校学生在教学开始前便聚集在体育馆跑步、运动。特别是,学校会在学生们的胳膊上贴上心率测量器,来测定心脏跳动次数。只有当心脏跳动次数达到每分钟160~190次左右,才可以停止运动回到座位上,而要达到这样的数值只有全力运动才行。在谈到让学生们这样运动的理由时,身为体育教师的保罗·金塔斯基一再强调早晨运动的重要性,并说:“早晨运动,可以使大脑分泌多巴胺、5-羟色胺之类的激素,而这些会提高注意力与积极性,对学习很有帮助。”

这个学习的运动礼赞并没有到此为止,连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会诱导学生们自由运动他们的身体。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学生们在听讲的同时,有些会在书桌下,弄个像秋千一样的脚踏板摇晃双脚,或者把大大的球放在椅子下面滚动。上课途中,学生们都会时不时将身体重心偏至左侧或右侧,来回交替,据说这种动作有交替左右大脑半球的作用。内伯威尔高等学校采用这种持续的运动教学获得了极大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以至于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运动教学前提高了大约10%。如今该校引以为豪的科学课程在世界上排行第一名,而数学方面也是稳坐美国高等学校排行的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