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集
8347400000005

第5章 成就辉煌细节至上

目标越细,心里越踏实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有一个过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急于求成的人,到头来总会适得其反。而且,如果目标过于笼统,忽视了实现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那就失去了可操作性,其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大为降低。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你怎样吃掉一只大象?”当然,答案是:“一口一口地吃。”你把一项艰难的任务细化成一步一步的具体活动,然后从第一个活动开始做。这样你就不会因为目标太遥远或者太大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有学者为了研究相关内容,专门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20千米外的一个村庄步行前往。第一组的人对村庄的名称和路程一无所知,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刚走了不到5千米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又走了几千米,离终点只剩三四百米时,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最后坚持走到终点的不到一半的人数。

第二组的人被告知村庄的名字和路,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路程每缩短一千米大家便有一阵小小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同样的例子在其他领域也是屡见不鲜。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比赛是比拼体力和耐力的运动,不仅要身体素质好还要有耐性,才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山田本一不善言辞,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以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合理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细化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10多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距离吓倒了。”这是胜利者的获奖感言,也是成功者的行事风格,更是通向成功的经验之谈。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定的目标成为一个空想,一定要尽可能地把步骤细化,越是这样做,你才能在实现的过程中越踏实,不至于迷茫,同时也不会因为失去路标而让自己失去方向和信心。

关注细节,接近成功

或许注意细节并不值得我们把它当做“成功”的一个话题,然而事实上,它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有一则轶事,说到美国总统麦金莱(Mckinley)曾想从两个老朋友中选一位担任驻外大使,但是他无法决定谁较适合;后来他回忆起多年以前的一件小事——在一个风雨之夜,麦金莱搭上街车坐了最后一个座位,随后上来一位老妇人,手挽沉重的衣篮,站在走道上没有人让座。这时麦氏的一个朋友(亦即两位候选人之一)坐在前面低头看报,想要借此遗忘周围的一切。最后还是麦氏起身让了座。——这个朋友一定做梦也想不到,这么一件小事竟然决定了他的命运。假使他有先见之明,恐怕会情愿让一百次座位给别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类因小失大的例子随处可见。

没有随手关门,文件忘了签名,瓦斯忘了熄掉等等小事,都可能酿成无法收拾的意外。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因为小数点的误置而失去一项专利;有些战役的失败关键就在“少了一根钉子”。

人往往好高骛远,喜欢成大功、立大业,疏忽了“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肯踏实地关注细节。一位法国名厨说:“假使我没有这几把快刀的话,还不是跟一般厨子一样?”这正是注意细节的好榜样。

注意细节也不能太过极端,成为“见树不见林”,甚至“见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西方希腊罗马人喜欢讲究品德,而公认的诸德之首则是“Prudential”,也就是“谨慎与明智”,因为谨慎与明智常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是不可互缺的。

有人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与“大德不逾矩,小节出入可也”来为自己的粗线条作风辩白,但是却忘了先反省自己是否具备大德,是否是“成大事者”。《圣经》上记载一位精明的管家把主人吩咐的琐事办得非常妥当,主人对他说:“你既在小事上忠信,我必可托你大事;你去负责治理十个城市吧!”医师疏忽了细节,可能使病人丧命;律师疏忽了细节,可能使好人蒙冤;在牧师眼中,却没有细节可言,因为凡与心灵有关者皆是重大之事。

注意细节,是负责与谨慎的表现;一个负责而谨慎的人,总是更接近成功的。

不等不靠,机会要靠自己创造

成功的人创造机会,迷茫的人等待机会——这就是成功者与失意者的最大区别。没错,当今社会机会遍地都是,但都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你,可以说是大部分都与你不合适。所以,你要学会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开辟一条通向成功的大道。

一次战役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暂时休整,然后等待机会,再去进攻另一座城市,亚历山大听后对此表示不满:“机会?机会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正是由于不断地创造机会,才使亚历山大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帝王之一。也唯有不断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无论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这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是最危险的。一切努力和期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如果你看过林肯的传记,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以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不仅如此,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生活必需品也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吸取知识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继续阅读,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素养……

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成长于艰苦的环境中,但他努力奋斗,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完美的伟大人物。

林肯出身贫寒,本来社会资源就比较少,如果他一味地等待而不知自己创造,则无论如何是达不到后来的高度的。正是他看准了人生的一个个机会,并且善于把握机会,在别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为自己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

一丝不苟成大器

任何困难和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事情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态度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日本的一位成功者——野田圣子,就是一丝不苟、终成大器的例证。日本国民中一直传颂着一则动人的故事:多年以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生。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将从这里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为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做出成绩来!

但是残酷的现实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老板竟安排她这个漂亮的姑娘去刷洗厕所!对于刷洗厕所这样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都不会主动接受,更何况一个喜爱洁净的少女呢?

开始,圣子虽然不停地暗下决心,鼓足勇气去尝试、去适应。但是,真正到自己手拿着抹布伸进马桶时,视觉和嗅觉上的不良反应还是难以遏制地扑面而来,她感到恶心,胃里翻江倒海,想吐又吐不出来,实在太难受了!而老板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是: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知道这样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她为此而痛苦,陷入困惑与苦恼之中。她也想过退却,想过辞职,但是又不忍心自己人生面临的第一课就以失败告终。她认为那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她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她想起了自己刚来的时候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可是,即使她憋足了气要干好工作,还是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她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眼看就要放弃。

就在这时,一位令她感动的前辈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苦恼和困惑。他并没有对她反复说教,而是亲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她树立了工作的榜样。

因此,他非常愉快地帮她进行工作示范,一遍一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非常得意地去欣赏自己的工作成果,就像欣赏一幅作品。接下来,让圣子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没有丝毫犹豫,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光洁如新”。

这给她的震撼是巨大的,这位前辈不用多少语言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朴实的道理:你只有抱着认真的态度工作,结果才会令人满意。

就这样,她从前辈的关怀、鼓励中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激动不已的她从目瞪口呆到热泪盈眶,从如梦初醒到恍然大悟,从痛下决心到付诸行动:就算今后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厕所的人。

从此,她开始振奋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她的工作中去。虽然从来没有老板在身边监督,但她始终记得前辈的榜样力量,并尽量让自己的工作质量达到他的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过的马桶里的水,既是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她的这份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终于使她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具备这种精神后,她克服工作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困难,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人生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程。几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她成了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就是野田圣子。

做事一丝不苟,不仅能够体现你严谨的态度,更能无限接近成功。

从细节发现成功的捷径

那些成功者总是能利用别人的钱办成事,这也许就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福勒是美国一位黑人家的孩子,他有七个兄弟,家里相当贫穷,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他最后选定经营肥皂。

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长达12年之久。后来向他供应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

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只积蓄了两万五千美元作为保证金,然后在十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000美元,如果他不能在十天内筹齐这笔款子,就要丧失所预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他当肥皂商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同行的尊敬和赞赏。现在他去找他们帮忙了。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

在第十天的前夜,他筹集了115000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0000美元。

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第六十一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六十一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

他走了进去。

在那里,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惫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一千美元吗?”

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

“是呀,谁不想发财呢?”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0000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钱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

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装了一张10000美元的支票。

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品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馆,都获得了控制权。

很多有志青年都抱怨没有创业资本,于是彷徨无计,终日坐卧不安。殊不知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创业之初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总是能利用别人的钱办成事,这也许就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做好分内之事就是成功

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曾讲起他少年时的一段经历。在他13岁时,他开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那个加油站里有3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法里斯想学修车,但他父亲让他在前台接待顾客。

当有汽车开进来时,法里斯必须在车子停稳前就站到司机的门前,然后忙着去检查油量、蓄电池、传动带、胶皮管和水箱。法里斯注意到,如果他干得好的话,顾客大多还会再来。于是,法里斯总是多干一些,帮助顾客擦去车身、挡风玻璃和车灯上的污渍。有段时间,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开着她的车来清洗和打蜡。这个车的车内地板凹陷极深,很难打扫。而且,这位老太太极难打交道,每次当法里斯给她把车准备好时,她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让法里斯重新打扫,直到清除掉每一缕棉绒和灰尘她才满意。

法里斯其实对这个老太太非常不满,终于有一次,法里斯实在忍受不了了,他不愿意再侍候她了。法里斯回忆道,他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工作!不管顾客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记住做好你的工作,并以应有的礼貌去对待顾客。”法里斯听后非常感动。

是的,“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做好应做之事,即不要忘记工作赋予你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不要忘记你的使命。一个轻视工作的人,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父亲的话让法里斯深受震动,法里斯说道:“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学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待客之道。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职业经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记住,这是你的工作!”这句话应该告诉给每一个员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也不能找任何借口。法里斯也许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激励才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

社会的分工决定了你的工作性质,这件工作就是你的分内之事,把它做好就是一种成功。不要总想着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因为,你把自己的琐碎小事做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积极攀登成功之梯

1972年,张果喜从江西余江揣着200元钱来到上海,寻找出路。他四处打听也没有找到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他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然可以卖到二百多元钱!想到自己老家有很多樟木,他灵感迸发,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可以一试。他立刻返回老家,按照上海雕刻艺术厂雕刻的樟木箱,照葫芦画瓢做了一个。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果喜自己制作的第一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个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这是张果喜的第一桶金,他的创业资本,就是变卖家产,用所得的钱购进樟木原材料。随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洞察力,迅速壮大了自己的产业。现在,根据《福布斯》发布的资料,张果喜的身价已经达到12亿元人民币。

假如没有30多年前的那次上海之行,张果喜也许还是江西乡下的一个普通农民,天天为填饱肚子而疲于奔波。

张果喜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机会就像一架通向成功的梯子,等着你攀登。当你看到它时,只要积极攀登,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一切都始于微小的行动

人人都想着做大事,成功的标志也是要做有影响力的人或者做出有影响力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就很容易忽略那些细小事情,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豪言壮语,都必须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1962年7月,在美国西北部一个叫本顿维尔的小镇上,一家名为沃尔玛的普通商店开业了,店主是44岁的退伍男子沃尔顿。30多年后的今天,沃尔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连锁集团。在2004年和2005年《财富》500强排名中,沃尔玛的营业额名列全球第一。沃尔玛创下了一个商业奇迹。

第一次走入沃尔玛连锁店时,人们总是被它巨大的面积所震惊,继而为它的便宜价格所打动。同样一件商品,沃尔玛的售价至少会比其他店便宜5%,但是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一个售货员的微笑,那样亲切自然。让人每次去沃尔玛店购物,都能享受一个消费者内心的满足。

沃尔玛经营宗旨之一便是“天天平价”。他的老板沃尔顿常常告诫员工:“我们珍视每一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在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意味着除了提供优质服务外,我们还必须为他们省钱。每当我们为顾客节约了一美元,就使自己在竞争中先占了一步。”这是一种先进的销售理念,而且也深深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心。

为了不愚蠢地浪费一美元,沃尔顿亲自作示范。他从不讲排场,外出巡视时总是驾驶着最老式的客货两用车。需要在外面住旅馆时,他总是与其他经理人员住的一样,从不要求住豪华套间。

为了赢得这一美元的价值,沃尔玛实行了全球采购战略,“低价买入,大量进货,廉价卖出”。沃尔玛中国采购总监芮约翰每到一地,都要察看各家商店,认真比较价格,选择合适的商品。

价格与服务是沃尔玛赢得竞争的两大法宝。已在中国工作了5年的芮约翰说:“你知道我们有一个微笑培训吗?必须露出8颗牙齿才算合格。你试一试,只有把嘴张到露出8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能表现得最完美。”这让人不禁想起初识沃尔玛时的印象,原来售货员的微笑都有着如此严格的规定,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造就了他们注意到各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力争做到最好。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没有空气开始时的微小扰动,也不会有后来的狂风呼啸。另外,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你的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有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永远都要牢记细节的重要性。

观察入微,曲线求胜

人人都希望成功,而且大家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现实的复杂总是远远超出想象,有时候,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你需要“绕道而行”,从而开拓新的途径,或者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快地到达成功的顶峰。

哈维·卡梅隆是一家小的信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个顾客。那个经理一看他就说,卡梅隆先生,你其实不用对我这么热情,我们公司绝对不可能和你下信封的订单。因为我们公司的老板和另一个信封公司老板是多年的深交,而且你也不用再来拜访我,因为有很多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曾拜访过我3年,所以我建议你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卡梅隆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他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这家公司里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不放过。有一次他发现这家公司采购经理的儿子很喜欢打冰上曲棒球,他又知道他儿子崇拜的偶像是洛杉矶一个退休的全世界最伟大的球星,后来发现这个经理的儿子出车祸住在医院。这时卡梅隆觉得机会来了,他去买了一根曲棒球杆让球星签名送给这位负责人的儿子。

他来到医院,这个人的儿子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卡梅隆,我给你送礼物”。“你为什么给我送礼物?”“因为我知道你喜欢曲棒球,你也崇拜这个球星,这是一根他亲自签名的曲棒球杆。”这个小孩兴奋得也顾不得脚疼了,要下床去玩耍一番。

他的父亲来医院发现他的儿子好兴奋,整个人都变了,不像原来那样垂头丧气、面无表情。他问他儿子怎么回事,儿子高兴地说:“刚才有一个叫卡梅隆的人送了我一根曲棒球杆,还有球星签名。”就是卡梅隆的这个细节上的举动,赢得了采购经理的好感,同时也赢得了数万美金的订单。

卡梅隆是个有头脑的推销员,他知道用曲线救国的道理为自己的产品敲开另一扇门,从而获得了最终的成功。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推销方法:留心目标的弱点或软肋,然后一举攻克,取得成功。

欲速则不达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得精。

有一位房产商人丹尼斯,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心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丹尼斯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他不断做不同的业务,每天只知道朝着理想努力,但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行为。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丹尼斯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丹尼斯失败了。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不达。”他总结了自己这些年来的行为,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答案,他开始锁定目标,操起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丹尼斯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人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

一个用心不专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当一个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缩成一点时,他会成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战无不胜。一个人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连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绩。

每日都进步,成功有前途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正是有了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在量上有个增加的过程,最终才能引起质变,达到成功的巅峰。

牛顿无疑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那些伟大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思考着它们。”还有一次,牛顿在公开场合这样表述他的研究过程:“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在脑海里不断激荡,反复思考,慢慢地,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一片阳光灿烂。”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来取得成功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换来的。

所以,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无视其在成功道路上的积累过程是不正确的,是无法学到这种精神的精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迈斯特说过:“耐心和毅力就是成功的秘密。”没有农夫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点滴辛勤劳作,光播种,而不善于耐心地、满怀希望地耕耘,就不要奢望收获的喜悦。最甜的果子往往在最后成熟,西方有一句格言:“时间和耐心能把桑叶变成云霞般的彩锦。”

卡尔·华尔德曾经是爱尔斯金(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钢琴家)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在给爱尔斯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的钢琴?”

爱尔斯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别,千万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不会每天都像现在这样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闲暇,3分钟、5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这样一来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14岁的爱尔斯金对卡尔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并且他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

当爱尔斯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想兼职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书、批改作业、开会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他一直不曾动笔,他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他突然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他的话。到了下一个星期,他就按照卡尔说的一步一步做。只要有5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他就坐下来写作100字或短短的几行。出乎意料,在那个星期爱尔斯金竟写出了相当多的稿子。

后来,他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去创作长篇小说。虽然爱尔斯金的授课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短短余闲。不仅如此,他每天还坚持练习钢琴。他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他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总而言之,积少成多,不要忽视分散的、细小的事物或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它们,一样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坚定信心,稳步前进

信心是一个人朝着成功迈进的支撑力量,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信心,他将很难坚持,哪怕一分钟。

斯瓦布先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非常贫苦,他只受过短时间的学校教育。从15岁起,就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赶马车了。过了两年,他才谋得另外一个工作,每周只有2.5美元的报酬,可是他仍无时不在留心寻找机会。果然,不久又来了一个机会,他应某工程师的招聘,去建筑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一个工厂,日薪1美元。做了没多久,他就升任技师,接着升任总工程师。到了25岁时,他就当上了那家房屋建筑公司的经理。又过了5年,他便兼任起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了39岁,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斯瓦布每次获得一个位置时,总以同事中最优秀者作为目标。他从未像一般人那样离开现实,想入非非。那些人常常不愿使自己受规则的约束,常常对公司的待遇感到不满,甚至情愿彷徨街头等待机会来找他。斯瓦布深知一个人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不畏艰难,一定可以成为成功的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篇情节曲折的童话,我们从他一生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他做任何事情总是十分乐观和愉快,同时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罗伯特·梅里尔在布鲁克林长大。那时他胆小,而且说起话来口吃得厉害,所以最怕被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有时,当罗伯特知道上课时老师会向他提问,他就逃学,每逢躲不开的时候,他就背对着全班站着朗读,同学们常常取笑他。

而罗伯特真正得到解脱是在15岁的时候。那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他不得不辍学,在曼哈顿地区帮父亲和叔叔把服装和鞋送到顾客家里去。他们付不起工钱,但是干那种跑腿的差事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起初罗伯特对歌剧情有独钟——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她是一个业余歌手,嗓音优美。当她听到罗伯特在家里唱歌,就带罗伯特去拜见一位声乐老师。这位声乐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大都会歌剧院里,罗伯特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敬畏。罗伯特交不起学费,但是这位老师同意他靠奖学金学习唱歌。

罗伯特利用午餐的时间,手里抱着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课,或是干完了活去上课,那时已经累得精疲力竭。罗伯特和妈妈都没有把上课的事告诉父亲,因为他们知道他是不会理解的。

一天上完课后他回家晚了,父亲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不能再保密了,他只好把上声乐课的事告诉了父亲。虽然父亲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课,但没有阻止他。

这以后不久的一天,罗伯特去第五十七街送货的时候,看见在斯坦韦大厅前围着一群人。原来是旅游胜地艾迪罗恩迪山的斯卡鲁恩庄园要招收一名暑假帮工,这里正在进行面试。

罗伯特唱了一首歌,压倒了四十多名对手,得到了这份工作。那时候他十八岁,因为缺乏实际经验,他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在工作中他什么活都得干,这种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女声合唱队唱歌的时候,他给她们伴唱,同时还为一个名叫雷德·斯克尔顿的青年喜剧演员当助手。第一次听到观众的掌声时,他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罗伯特不敢相信,只要一上台演唱,他的口吃就消失了。每次站到一批新的观众面前,他的自信心就得到进一步加强,胆怯也随之消失。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的软弱一面是能克服掉的。

罗伯特后来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有九位美国总统曾慕名前往听他演唱。

每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都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这是正常的,但是这些年轻时的自卑感总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消失。区别在于:有些人早早地甩掉了这个思想的包袱,他们成为了较早成功的人;而有的人迟迟不能从自卑中走出来,那么他们旧的自卑尚未消失,新的自卑又出现了。很明显,后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急于求成,万事不成

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有时候,你觉得形势发展势如破竹,却往往忽略前期的充分酝酿和准备。因此,难以看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往往把别的相类似的事物作为参照物,一旦有阻碍或者拖延,就会心急气躁。这是一种明显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很容易最终导致失败。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为将来的嫩枝丫破发和快速生长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足了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结出花蕾,完全不顾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的石头袭击。甚至,孩子会攀上它那细弱的躯干,不仅破坏了好不容易结出的果实,而且还让果树自尊心深受打击。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身材强壮,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早已耗尽了不多的养分,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不得不将那根瘦小的枯木砍下,用作烧火棍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千万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最终会适得其反,落得失败的下场。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完成,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的确,坚持,真的很重要。人无毅力,不战自败。一个人如果没有毅力,必将被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打败,甚至在还未开始前,就已经注定了打败。有毅力,你才会赢。

某老师在一堂咨询课上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有人去买警犬,香港的要10万元,而德国的要100万元。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买主拿了一包海洛因给它们闻,然后藏起来。两条警犬同时被放出,它们同时找出了海洛因。

“10万元和100万元也差不多嘛。”买主说。但卖警犬的人提议再试一次。同样是藏海洛因,但这次在路上出现了一条母狗。两条警犬被放出后,同样直奔海洛因所在地。区别出来了:香港警犬开始注意母狗,越跑越慢,并且与母狗亲热起来了。而德国警犬置若罔闻,狂奔至藏匿点。

所以,10万与100万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即目标明确后,能否经受住各种诱惑。能够经受各种诱惑,始终如一地朝着目标进发,才能真正完成任务。而老是受到各种干扰,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就要打折扣。

其二,如果你每年年底存14万元,并且将存下的钱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上,因而获得平均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10年后,是36万元。

老师询问如果以此类推存40年后是多少?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不过猜的最多是二三百万元。

老师一步一步地演算给大家看,最后却是1.0281亿元!

全场的人都惊呆了!

所以,成功的关键是目标明确后,坚持、坚持、再坚持。但坚持10年就已经不易了,而要坚持40年真是难上加难。然而,奇迹就是这样创造的。

老师最后总结:成为亿万富翁是完全可能的。在确定目标后,比的就是耐力、毅力,看谁能坚持住,坚持到极限,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一旦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经受住各种诱惑,心无旁骛,坚持到底。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脚踏实地,稳步前进

浮躁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大学中,学生急于为了一份工作而去做校外兼职,甚至不惜放弃学习的机会,造成本末倒置;刚上岗的员工看不起自己的岗位,急于跳槽去寻找更高薪酬,更低劳动强度的工作,却往往事与愿违,不能达到所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都急于求成,忽略了踏踏实实工作的态度,没有做好前期准备,这样是无法抵达成功彼岸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曾经有一位66岁的老人计划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下一步,然后再走一步,就这样,我到了这里。”

与此类似,1938年,本田先生还是一名学徒,就变卖了所有家当,全心投入研究制造心目中认为理想的汽车活塞环。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与油污为伍,累了倒头就睡在工厂里,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产品制造出来,以卖给丰田汽车公司。为了继续这项工作,他甚至变卖妻子的首饰,最后产品终于出来并送到丰田去,但是事与愿违,他的活塞环被认为品质不合格而打了回来。为了求取更多的知识,他重回学校苦修两年,其间经常为了自己的设计而被老师或同学嘲笑,被认为不切实际。

他虽然备受周围人的冷遇,却对这些视而不见,这一切痛苦他都忍受了下来,咬紧牙关朝目标前进,终于在两年之后取得了丰田公司的购买合约,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当时,因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一切物资吃紧,政府禁卖水泥给他建造工厂。他没有就此停止前进,而是决定另谋它途,和工作伙伴研究出新的水泥制造方法。建好了他们的工厂。战争期间,这座工厂遭到美国空军两次轰炸,毁掉了大部分的制造设备。本田先生迅即召聚了一些工人,去捡拾美军飞机所丢弃的汽油桶,称其为“杜鲁门总统所送的礼物”。

因为二战期间日本各种物资都十分欠缺,而这些汽油桶则刚好提供了本田工厂制造用的材料。不久之后他们又碰上了地震,夷平了整个工厂,这时本田先生迫于无奈不得不把制造活塞环的技术卖给丰田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由于是战败国,遭遇了严重的汽油短缺,本田先生根本无法开着车子出门买家里所需的食物。在极度沮丧下,他不得不试着把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主要是做出一种省油的尝试。如果成功,他坚信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给他们装部摩托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马达都用光了。他想,何不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他所发明的摩托车?但当时他最欠缺资金,和以前一样,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想出个办法来,最后决定求助于日本全国1.8万家脚踏车店。他给每一家脚踏车店用心写了封言词恳切的信,告诉他们如何借着他发明的产品,在振兴日本经济上扮演一个角色,结果说服了其中的5000家,凑够了生产所需的资金,进而让自己的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今天,本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及美国雇有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国的销售量仅次于丰田。本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可说全是本田宗一郎一个人始终凭着决心和毅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来的成功才是最稳固的成功,否则就有可能想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无法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