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8347100000025

第25章

两个孩子之间总是存在竞争,这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如此,尤其是家庭的头两个孩子之间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然而,任何生活在一起的两个孩子之间都会存在竞争。其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当另一个孩子出生时,首先出生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原有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就像我们指出的那样(参见第八章),如果孩子们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这种恶性的竞争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了。

“他的算术很差。”

对受到溺爱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学校中的最大困难,因为算术所涉及的是社会逻辑,而在那些被溺爱的孩子身上恰恰缺乏这种社会逻辑。

“他的大脑一定出了问题。”

然而通过我们的观察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从他的角度出发,他的行为非常合理和正常。

“他的妈妈和老师觉得他手淫。”

他可能会手淫。然而,大部分孩子都会手淫。

“他母亲说,他的眼睛有黑眼圈。”

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他进行了手淫,尽管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

“他吃东西特别讲究。”

这表明他很渴望目前关注他,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

“他惧怕黑暗。”

这也是被溺爱孩子的一种常见的表现。

“他妈妈说他的朋友很多。”

在我们看来,和他成为朋友的人都是那些能够受他支配的人。

“他很喜欢音乐。”

对音乐人的外耳进行一番考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人们可以看到,音乐人的外耳曲线发育得更好。我们对这个孩子进行观察之后发现,他的外耳很精致、敏感,这种敏感性表现为喜爱和谐的声音。具有这种敏感性的人更适合接受音乐教育。

“他喜欢唱歌,却患有耳疾。”

这种人对我们生活中的噪音一般都很难忍受。有些这样的人更容易患上耳疾。听觉器官的构造是通过遗传而来的,这就是音乐天赋和耳疾会在代际之间传承的原因。这个孩子受到耳疾的困扰,在他的家族中的确有几个人对音乐很精通。

要想矫治这个孩子,就要设法使他变得更加独立自主。目前,他还不能自立。他认为永远都要依赖妈妈,永远都不离开她。他总是渴望得到妈妈的支持和关心,他妈妈自然也乐于这么做。然而现在,我们要让他完全拥有自由,让他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甚至犯点错误。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是不会学会自立的。他还要学会不和哥哥争夺妈妈的爱。这样一来,兄弟两个都会感觉受到了偏爱,他们的嫉妒心理自然也就消除了。

还有一点是非常必要的,那就是要让孩子鼓起勇气去面对学校生活中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他不继续上学,情况会怎么样呢?他如果离开学校,就会偏离生活中有用的一面。他可能先会逃学,接着干脆不去上学,之后离家出走,还有可能加入帮派。防患于未然总是最好的,现在通过训练让他适应学校生活总好于以后对付一个少年犯。学校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重要的测试环境而已。孩子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没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社会情感,这就是他在学校遇到困难的真正原因。然而,学校应该让他重新鼓起勇气,重新让他找到自信。无疑,学校本身也存在问题,班级人数可能太多,在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勇气方面,教师也可能缺乏准备。这就是事情的悲剧。但是,如果这个孩子有幸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能够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振作起来,那么他就得救了。

案例五

这是一个关于10岁女孩的案例。她因为在算术和拼写方面存在困难,被送到我们诊所来接受指导和治疗。

对于那些被溺爱的孩子来说,学习算术都会很困难。这并不意味着被溺爱的孩子就一定学不好算术。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通常的情况会是这样。我们知道,左撇子在拼写方面一般都会存在困难,因为他们养成了从右向左的习惯,他们一般都会从右向左来阅读。他们可以进行正确地阅读和书写,只是方向相反罢了。人们对这一点通常并不在意。人们只知道他们无法阅读,也只会简单地说他们无法正确地阅读和拼写。所以,在我们看来,这个女孩或许是个左撇子。可能还有其他原因造成了她拼写的困难。如果是在纽约,我们还要考虑她可能是其他国家的移民,所以对英语还不是很熟悉。如果是在欧洲,这个可能性就会很小。

“她有着意义重大的经历:她家庭的大部分财产都丧失在了德国。”

对于她什么时候从德国移民的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个女孩曾经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而现在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新环境对她来说就像一种测试,从中可以看出她有没有受过与人合作的训练,有没有社会情感,有没有勇气,同时也可以看出她能不能接受贫穷的现实,或者说,从她对新环境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她有没有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合作。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她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她在德国时还是个不错的学生,她8岁的时候便离开了德国。”

这是两年前的事情。

“她在美国学校里表现得并不好,因为她在拼写上存在困难,而且这里教授算术的方式也不同于德国。”

教师并不总能照顾到学生的这些问题。

“她受到母亲的溺爱,她也很依恋母亲。她同样也喜欢父亲。”

假如你向孩子提问:“你最喜欢的是谁,父亲还是母亲?”他们通常都会回答说:“我都很喜欢!”他们这样回答是被教育的结果。如果想测试出这种回答是否可靠可以有许多方法。其中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坐在父母中间,我们和父母交谈,这时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转向她最喜欢的人。同样地,当孩子走进父母的房间时,她会朝着自己喜欢的人走去。

“她有一些同龄的女朋友,但数量有限。她最早的记忆是,在她8岁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在德国的乡下居住,那时她常常在草地上和小狗一起玩耍。那时她家还有一辆马车。”

她对曾经的富裕生活、草地、小狗和马车仍然记忆犹新。就如同一个落魄的富人,总是会回想起她曾经拥有的一切——汽车、马匹、高大的房子和佣人等等。我们不难看出,她很不满意目前的状况。

“她经常会做有关圣诞节的梦,梦到圣诞老人送给她礼物。”

她在梦中所流露出的愿望与现实中是相同的。她总是渴望得到很多东西,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被剥夺了很多,她想再次拥有她曾经拥有的一切。

“她常常会依偎在母亲身边。”

这种举动是一种失去勇气和在学校遭受挫折的表现,我们告诉她说,尽管与其他孩子相比,她遇到了更多的困难,但是,通过勤奋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她仍然可以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她再来诊所时,妈妈并没有陪着她,她是独自一人来的。她的学习取得了一些进步,在家里,她也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我们曾经告诉她要争取独立,不要总是依赖她母亲,要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她为她父亲做早饭。”

这是合作感的一种表现。

“她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有勇气了。她也能和我们更自在、更从容地谈话了。”

我们让她回去叫她母亲一起过来。

她母亲陪她一道来了,这是她第一次造访我们的诊所。母亲的工作一直都很忙,抽不出时间。她告诉我们,这女孩并不是她亲生的,而是在孩子两岁时收养的,而女孩对此毫不知情。在孩子出生的头两年时间内,她先后一共被转送了六户人家。

孩子没有美好的过去。她似乎在生命最初的两年内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所以,我们所面对的女孩,曾经遭人唾弃、被人忽视而后来又得到悉心照料。她很害怕失去当前这种良好的境况,这是源于她对早年痛苦生活的无意识的印象。或许那两年对她来说太刻骨铭心了。

“当这位母亲领养这个女孩的时候,有人建议她要严加管教这个女孩,因为她的家庭出身很糟糕。”

建议她这么做的人中了遗传学说太深的毒了。如果她严厉管教了孩子,但仍然出现了问题,这人就会辩解说:“你看,我没说错吧!”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变成问题儿童,他们也难辞其咎。

“孩子亲生母亲不是一个好女人,这让养母觉得自己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因为她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养母有时还对孩子实施体罚。”

对女孩来说,现在的情况似乎没有比以前更好。养母有时会突然中止对她的溺爱态度,取而代之的却是严厉的惩罚。

“养父很宠爱这个孩子,会满足她的所有要求。如果她希望得到什么,她不是说‘求求您了’或‘谢谢您’,而是说‘你不是我妈妈’。”

孩子或者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或者是碰巧说了这么一句直击要害的话。曾有一个20岁的男青年觉得自己不是他妈妈亲生的,而他的养父母发誓说,从来没有人将真相告诉过这孩子。很明显,这个青年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孩子能从很小的细节上得出结论。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养母认为“孩子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然而,孩子自己可能已经对这一点有所察觉了。

“然而,这女孩只会把这样的话说给妈妈听而不是爸爸。”

因为她找不到攻击爸爸的机会,因为爸爸满足了她一切的要求。

“她妈妈无法理解她在新学校所发生的变化。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很差,她便对孩子实施体罚。”

不佳的成绩已经让可怜的孩子感到羞愧和自卑了,回家后还要遭受母亲的责罚,这实在是太过分了。成绩不佳而导致的羞愧和自卑的情绪和母亲的责罚,其中的任何一种就已经是过分的了。教师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他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给出不佳的成绩单,或许就拉开了孩子在家里遭受更多惩罚的序幕。明智的做法是,教师尽量不要给学生这样的成绩单。

“这孩子说她有时候会突然失控,大发脾气。她在学校的情绪就不是很稳定,她激动亢奋,扰乱课堂秩序。她认为自己要做到永远第一。”

我们其实不难理解这种欲望。因为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并习惯了从爸爸那里得到她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她喜欢成为第一的愿望我们也很容易理解。我们知道,她原来曾拥有乡村的草地等等,现在她感觉自己的一切优势仿佛都被剥夺了。所以,她现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会更加强烈。然而,她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便得意忘形,开始接连不断地制造麻烦。

我们告诉她,她必须要学会与人合作。她所有激动亢奋的举动都是为了成为关注的中心,她发脾气的目的也是要让人们注意她。为了表现对妈妈的反抗,她便不好好学习。

“她梦到圣诞老人送给她许多东西,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她总想唤起一种曾经拥有一切而“醒来时却发现一无所有”的情绪。这种情绪中蕴藏的危险不容忽视。如果我们在梦中曾拥有一切,而醒来时却一无所有,我们无疑会大失所望。然而,梦中的情绪和醒来时的情绪并不是矛盾的。也就是说,在梦中唤起这种情绪的目的,并不在于唤起一种拥有一切的美好感觉,而恰恰在于唤起一种失落感。她做这样的梦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体验一种失落感。很多患有抑郁症的人都会有与此类似的美好的梦境,醒来时却发现一切恰恰与梦境相反。对于这女孩为什么喜欢体验失落感,我们不难理解。她对自己的前途看不到一点光明,因而想把一切都怪罪到自己的母亲头上。她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而她的母亲什么要求都不满足她,“她还打我屁股,只有爸爸才会给我我想要的东西。”

下面我们对这个案例进行一下总结。女孩总是追求一种失落感,并把这种情绪都怪罪到自己的妈妈头上。她这是对妈妈的一种反抗。如果我们想让这种反抗停下来,就要让她相信,她在家里、梦中和学校的所有行为完全是基于相同的错误模式。她之所以会养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主要是因为她来美国时间太短、不能熟练掌握英语。我们要让她认识到,这些困难其实并没有什么,通过努力都是很容易克服的,而她却把这些困难当做对付妈妈的工具。同时我们也要劝说妈妈不要再责罚孩子,这样她就找不到任何反抗的理由。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我不能集中精神、无法自控,乱发脾气的原因,就在于我想给妈妈制造麻烦”。如果她能对这一点有所认识,她的不良行为就会停下来。如果她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理解她的所有经验和印象蕴藏的深刻含义,她的性格是不太可能发生改变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清楚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一个人怎样运用他自己的印象和经验。或者说,心理学就是要了解人们据以行动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感知图式,了解人们怎样看待刺激、怎样对刺激作出反应和怎样运用它们来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