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借梯登天
8337400000052

第52章 借名生财,财源滚滚

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无限,一呼百应。他们大多总是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的名声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他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旦时机成熟,则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功业。在当今社会,通过借助名人效应、借助品牌效应、借助其他企业的吸引力等来宣扬自己的名声,无疑是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

借名可以生利,在商业领域中可以迅速打响企业的品牌,有了名气,可以帮助你赚到巨额利润。

人既没有虎狼之速,也没有熊豹之力,而得以“食其肉而寝其皮”何也?就在于人能借万物之力而生存、发展和壮大。要想成事、成名、发财,更应深谙“借”的学问。

荀子曾说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是故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借”字。所以,想致富的人别老把眼光盯在本钱和才能上,本钱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即使你没有本钱,如果善用“借”的手段,那么,也有可能圆自己的发财致富梦。名人效应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借助名人效应,往往能够让你在商业领域中钓到巨额的利润。

南方药厂研制了新药“三九胃泰”,为了打开销路,请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为其做广告,大大地提高了这些产品的知名度。

制造力士牌香皂的厂商高价聘请国际著名影星娜塔莎·金丝姬做广告,金丝姬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只用力士牌。”

20世纪20年代,冼炳成在上海九亩地也就是如今的露香园一带挑着食品流动设摊,出售自制的陈皮梅、牛肉干等小吃。一天,冼炳成从报纸上看到香港一家名为“冠生园”的食品店歇业的消息,他便借用这家食品店的名经营。

当时,香港冠生园食品店在上海很有名气。冼炳成使用香港冠生园食品商标纸做包装,人们便以为香港冠生园在上海设立了分店,冼炳成的产品即时上了一个等次,成为名牌产品。后来,经过冼炳成一番努力,生意发展得很快,先后在汉口、武昌、南京、杭州、庐山、天津等地开设分店。

抗日战争爆发后,冼炳成以重庆为中心,分别向昆明、贵阳、成都、泸州等西南城市发展。同时也拓开了东南亚市场,为中国的食品工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我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会同上海医药工业公司研制的上药牌920营养发水,对脱发有特殊疗效,原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在任时爱用此药。

一次,施密特在去美国同里根总统会谈判时,随行记者发现他的手提文件包内放置四瓶上药牌920营养发水。这位记者报道了这个发现。

中国厂家抓住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以此事为例在国内外大做广告宣传,立即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中国920营养发水热,并被誉为“中国神水”。此后,中国920营养发水的年出口量连年大幅度上升。

以上的种种成功经验都证明,借名生利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有些商人之所以失败,除了自身的原因和社会客观条件外,恐怕还有一点就是欠缺“借”的智慧。

借名生财,是许多商人巧妙施用的谋略,其中,借用典故、故事、传说来为商品扬名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

提到“咸亨”酒店,自然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名人孔乙己,想起浙江绍兴。孔乙己曾经在咸亨酒店喝过酒。他在咸亨酒店的名言“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算偷”,在中国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有印象。

就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绍兴一家“咸亨”酒店隆重开业了。酒店开业以后宾客如云,恐怕就连鲁迅先生也想不到会有如此繁荣的景象。远近游客频频举杯,极兴之际戴着旧时的那种毡帽,倚在门口拍照。不到两年时间,该店的月营业额就升至30多万元,比同行的大酒店还多。

创名牌企业,创名牌产品,就得借名人效应,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打出一张“名牌”,即可雄踞一方市场,兴盛一个企业,繁荣一方经济,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乃是发展壮大企业的重要举措。

同名人交友、结谊也能树立企业或产品的形象。

二阶堂进先生,是与田中角荣、大平正芳齐名的日本政治家。他曾两次来沪访问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大家或许感到很奇怪,一个世界著名的政治名人为何会对宝冶公司如此赏光?原来在几年前,宝冶公司与日本产研工业株式会社在上海创办中日合资企业“宝日公司”的过程中,高天赐经日方企业领导人小泉满先生和青木先生介绍,结识了二阶堂进,此后,这一老一少在多次交往中结成了忘年交。

1994年3月10日,二阶堂进先生应宝冶总经理、宝日公司董事长高天赐的邀请,带领日本著名实业家共5人,专程来沪参加宝日公司投产典礼仪式。二阶堂进先生的这次来访,除了出席宝日公司投产典礼并剪彩、参加上海市政府安排的有关活动之外,还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对外友协安排的活动,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见。二阶堂进先生的整个活动行程,宝冶总经理高天赐始终作陪。一个国有企业单独进行如此高规格、国际性的公关酬宾活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宝冶公司成功地“利用”世界著名政治家之名,创造了轰动性新闻效应,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轰动效应。上海人说:宝冶是一个“神秘”的企业!北京人说:宝冶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

这次活动,由于二阶堂进先生是中日友好使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所以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短短几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各大新闻媒体都相继作了大量的报道。宝冶公司由于同二阶堂进联结在一起,巧妙地利用二阶堂进这个名人,取得了不可估量的广告效应,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借名生财关键是抓住一个“名”字。名人、名书、名地、名物都可成为借的对象。不过,借也有个技巧的问题。要将自己的商业经营行业与所借之名巧妙地联系起来,而不是生搬硬套。否则,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