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借梯登天
8337400000023

第23章 巧借鸡,生金蛋

聪明的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你是否为一个聪明人,就看你能否借到别人的“鸡”生出自己的“蛋”来。

俗话说:“有心遍地财”。处处留心,处处有商机;事事在意,随时可发财。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学会借用别人的财富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样是一种生财之道。

段恒中是较早在国内采用“借鸡生蛋”的资本运营方式的企业家之一。段恒中刚开始创业时调查过全国很多饮料厂家。因为,他的旭日集团如果要快速地发展根本没必要购买和安装新的生产线,而可以采用租赁厂房或委托加工的方式生产旭日升产品。根据当时调查的结果发现,有许多饮料厂家的生产线严重开工不足甚至停工。所以段恒中就从中选定了60多条生产线,开设了23家分公司,采用租赁和委托加工的方式开始用借来的鸡下旭日升的蛋。

这种低成本扩张的资本运营方式解决了资金、时间、运输等快速扩张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由此生产能力扩大了。接着,旭日集团为了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展开了全面的宣传攻势,达到了空前的状态。那时在任何时段打开电视,不管是在中央电视台1一8任何一套节目,还是全国各省市卫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甚至在全国90%以上的县级电视台,几乎都可以看到旭日升的产品宣传。报刊、户外广告、流动媒体等等也同时被旭日升的产品攻占。除此之外,旭日集团还利用直升机进行宣传公司的企业形象和产品的特点。

旭日集团总计派出了几百名冀州员工,到全国29个、自治区的各大城市,通过地毯式布点,建立起48个旭日营销公司、200多个营销分公司,形成了遍地开花的营销网络。一夜之间,“旭日升”在中国茶饮料市场独占鳌头。他们除了依靠几千家联盟经销商占领市场以外,还组建了数千人的直销队伍占领如机场、铁路、宾馆、娱乐场所等经销商无法顾及的市场,从而使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度增长。当时各销售公司均有自己出奇制胜的妙招。例如呼和浩特市销售公司邀请国内著名笑星、歌星联袂演出,曾创造了“一天占领一座城市”的奇迹……

1998年,旭日升当年销售收入竟惊人地达到30亿元,最高时的市场占有率近乎垄断,达到全国茶饮料市场的80%,也创造了国有品牌在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饮料大鳄的争斗中的最佳战绩。由此他们不得不为段恒中的远见所折服。假如他不果断地下定决心利用那些即将破产的饮料公司,有可能“冰茶神话”仅仅只是幻想。

当时,旭日集团启动了全国各地约6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饮料罐装生产线,容纳带动了315家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盘活呆滞资产65亿元。

1999年,“旭日升”冰茶、暖茶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定为全国供销系统首批重点名牌产品。同年旭日集团经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综合评定,成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冰茶”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旭日集团产品的“特有名称”,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无权使用,这是国家工商总局首次对一个企业的产品以认定特有名称的方式实施的保护。

2000年成都糖酒会,旭日集团再次“借鸡生蛋”,让人们酣畅淋漓地看到了旭日升茶饮王国的鼎盛景象。会上,“旭日升”再次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成都人和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眼球。在这几天,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旭日升”的势力、实力和魄力:超大型的户外广告,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现场利用29200多个冰茶空罐筑成的宏伟城墙,最佳位置的超大展台,以及层位证等后面的“旭日升”标志等,被称为“最霸道的广告”。

2000年,旭日升总产量达103.6万吨,在中国饮料十强中排名第二,几乎占据茶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茶饮料大王。2001年,经评估,“旭日升”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60亿元。这意味着假如平均到每个冀州人,那么每人将有5万元!

段恒中的“借鸡生蛋”策略为旭日集团所带来的利润是不可估量的。在商场上,往往那些勇于抢占先机的人才能尝到最甜的果实。如果再插上“借”的翅膀,就一定能够一飞冲天。

通过段恒中的成功经历,相信每个人都对“借鸡生蛋”有了更深地了解。那些没有资本,却拥有成就一番伟业的理想,从中吸取些经验又何妨?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从“借鸡生蛋”开始的,并且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版本的、精彩的“借鸡生蛋”的故事,胡雪岩“借”官银开钱庄,沃尔特·迪斯尼“借”大公司的钱发展迪斯尼乐园的声电技术,而日本的见村善三就是靠着“借”地皮炒房地产而白手起家的。

在工业化的社会,寸土寸金。但是见村善三发现不是全部土地都昂贵得可怕,也有不值钱的土地和没人要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一般是被围在别人的土地之中的地块,也有不通道路的,或者是卖不掉也无法利用的土地。文章就做在这类土地上,见村善三对这类土地的持有者逐一进行拜访,向他们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良好计划:不必出卖,只是由见村善三负责在其上盖厂房,然后租给企业使用,而土地持有者可以每月坐收相当于单纯出租土地数十倍之巨的租金。这种诱人的条件足以使闻者动心而绝无异议。见村善三开设了见村善三产业开发公司,展开了积极的业务推销。建造在见村善三所觅来的土地上的厂房,其租金一般比在街市的低廉,故要找主顾也并不很难。见村善三、土地持有者和企业家三方一旦达成协议并签约,见村善三便向银行贷款、造房,然后根据银行所规定的期限及时还款。数年以后,见村善三产业公司的代办费一年即达20亿日元。

有许多人站在“舒适区”,他们永远是安全的,可是他们永远都摆脱不了贫困。凡是有所成就者都敢于冒险,并且他们已准备好危机来临时的应对办法,所以他们能够获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