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面子效应——领导有了面子,你也有了前程
心理学名词
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
这个心理学效应给职场人的启示是,作为下属,不要在公开场合使上司下不了台,而且要给上司留足面子,这样的话,上司不给你升职都过意不去。就像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人们都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人们都不喜欢那些不喜欢他们的人。”
作为上司,谁都希望手下有一个能及时帮自己找回面子的下属。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希望有下属主动为自己填补一些工作上的漏洞,以维护自己的尊严。你有这个觉悟吗?身为下属,随时帮助领导挽回面子,尽力维护领导的尊严和权威,是最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青睐的方法。假如你做得到位,对你的前程当然大有帮助。
在特殊情况下,及时为上司“补台”,保住上司的颜面,这样你就会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给你的职场生涯点亮绿灯。当然,你救驾的方式一定要自然,不要表现得过于明显,如果只有你和领导本人明白就更好了。
经典案例
林志军升职了,这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林志军的能力真的很一般,要升职也不应该是他啊。后来,知情人为大家揭开了谜底。
上个月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林志军陪领导去见客户,就是那顿饭让林志军在公司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那一次,领导见的客户是北方人,而且对方非常地热情好客。听说当地有个习俗,那就是招待客人的时候要大碗喝酒,而且如果客人喝的酒非常少的话,就表示彼此的交情浅,客人不够义气。
不巧的是,领导的胃病前几天才好,他肯定不能喝多少酒,不然会出事儿的。而随行的人当中,只有林志军识时务地站了出来,替领导挡掉了所有的酒。让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林志军的酒量非常好,而且,喝了酒的林志军谈吐豪爽,却又毫不失态。他不仅令大家大开眼界,还让领导在客户面前很有面子,使那次洽谈相当成功。
回公司后不久,领导就把林志军提拔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且专门批示,让林志军主要负责接待北方的客户。这丝毫难不倒他,不管是陪外地客户游览,还是陪客户、领导打高尔夫,都成了林志军的拿手好戏。用豪爽同客户联络感情,用业绩讨领导欢心,林志军踏上了职场的高速通道。
你学会了吗?
领导有权决定每一位下属的升降、去留、奖惩,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下属的切身利益,所以,下属一定要给领导足够的面子,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或者让自己的职场平步青云。为了让领导颜面有光,你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遇事多请示领导。领导的地位要高于下属,自然比下属更有能力,再加上领导有心理上的需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面子需要”,假如下属经常向领导请示工作,就可以将这种需要提供给领导。
第二,提意见要格外注意。提意见通常要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而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尤其是领导,因为那会大大伤及他的面子。如果有很好的意见要提,你就要多用建议的语气和方式,如“我觉得……,你的意见呢”,引导领导自己发现错误。
第三,不要指责领导。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就算是在受了委屈时,下属也不要图一时痛快而顶撞领导,不顾领导的面子;更不要在同事面前发牢骚、诋毁领导,让领导丢失颜面的人不会有好果子吃。
达维多定律——淘汰自己,向上司学习
心理学名词
达维多定律,由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提出,他说:“如果一家企业想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就要努力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同时第一个淘汰掉自己现有的产品。”从表面上来看,前者不容易做到,而后者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而是要谈谈如何淘汰现在的自己。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无法接近上司,是否觉得自己和上司的谈话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是否经常会在上司面前出现语塞的现象?如果想和上司交谈自如,那你就要用点心了,可能你还没有学会淘汰自己。
假如现在的你一直无法引起上司足够的“兴趣”,就请你把一些固有的想法淘汰掉,试着重新考虑一下上司在会议上的建议,让自己更符合上司的期望,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重新来与上司交流沟通。
经典案例
周晓伟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经常要写报告、做方案给他的领导。他的领导是全国出名的职业经理人,于是周晓伟不敢“糊弄”,写报告格外用心,可每次他将报告呈给领导时,领导总是随意地翻一翻,不置可否。周晓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写得很好的报告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呢?
仔细思考过后,周晓伟觉得报告可能不符合领导的口味。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领导的做事方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领导自己写了一份给大客户的策划方案,让周晓伟负责传送。因为不是机密文件,所以周晓伟就看了一下。
看到策划方案的第一眼,周晓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领导写的报告,比自己多附上了一份简短的概要。这份概要提出了肯定能让客户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客户有兴趣仔细看这份策划。就这个短短的概要,就让周晓伟自愧不如。作为日理万机的职场人,不管是领导还是客户,他一天的工作已经够多的了,根本没有多少时间仔细阅读文字细节。如果他人给的文字材料上能附上一份简洁的概要,就会节省时间,通过阅读这份概要,迅速知道你的文字的大意,快速作出决策。
如果没有概要,由于事多人忙,看的人会出于对长篇大论的反感,不但无心细看报告,还会产生一种厌倦感。这样,辛辛苦苦作出的报告就有可能被否定,也失去了一个机会。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在写报告做方案时,周晓伟的报告就加上了概要。
最重要的是,领导看到周晓伟如此用心,对他越来越器重了。
你学会了吗?
看到了吧,其实真正阻碍你前进的根本不是你的上司,而是那个被各种想法装满了的自己。是的,因为你已经被自己林林总总的固有思想彻底填满了,所以没有丝毫的空间来加工新的思路,自然也就没办法接纳上司传递给你的信息。因为你不懂得淘汰自己的老旧思想,所以你丧失了与上司交谈的机会,也无法得到与上司接近的机会。
对一个成功的职业者来讲,与诞生一个新的观点相比,淘汰自己现有的观点或许更容易一些。更多地听,更少地表达,学会接受,而不是一味给予,放弃原有的思维模式,把上司的思维装到你的大脑里,相信这一次你一定能离上司更近一步。
地位效应——等有了职位,再发表意见
心理学名词
在人群心理学中,人们将处于不同地位的人所提出的意见、办法会产生不同效应的现象,叫做地位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托瑞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让飞机场空勤人员(其中包括驾驶员、领航员和机枪手)一起讨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案,先让每个成员拿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将全组同意的办法记录下来。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成员赞同领航员的办法,而很少成员赞同机枪手的办法。当领航员有正确办法时,群体会100%的同意;而当机枪手有正确办法时,群体仅有40%的人同意。尽管机枪手的回答也从专业角度做出了分析,也无法改变什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地位效应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
仔细回想一下会议桌上的场景,你就会发现,那些地位高的人所提意见、办法会被多数人认同、赞成并执行;而地位低的人所提的意见、办法,就算是正确的,或者跟地位高的人一模一样,大家也会有所质疑,而很少会被人认同、赞成,更不要说去执行。
经典案例
郑建国非常看不惯同一组的大林,看到大林升了职他非常气愤,觉得领导这样做非常不公正,于是,他不顾自己普通员工的身份,敲开了领导的门。
他表明自己不同意大林的任命,不就是陪客户吃饭吗,这么多员工拼死拼活地工作,难道还抵不上那杯中酒吗?领导听了之后非常反感,但并没有马上发作。领导一直对业绩超强的大林心存好感,所以听了郑建国的话很不高兴,他压抑着怒气问:“那你有什么建议呢?”
郑建国没有听出领导的怒火,而是接着说:“作为一名好员工,不能随波逐流。我也申请接待客户,我觉得正式地向客户介绍公司的情况更好,也一样能顺利签约。”领导对此表示认可,让他去试试。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郑建国的签约率却非常低,客户们不仅对郑建国的说教不感兴趣,而且对合作也比较冷漠。郑建国输在了自己的大言不惭上。
其实,领导同意他的建议就是等于默认了他的失败,因为领导更加知道,无论是拉客户还是和同事处好关系,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签约是最好的方法。况且,吃饭、娱乐都是人最本真的追求。在吃喝玩乐之间,大家互相卸下了心防,才能拉近距离。
只是郑建国不知道,领导之所以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领导不反感别人对自己的管理和任命方式提出质疑,尤其是那些没有出众业绩、没有一定职位的普通员工。
你学会了吗?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实际上的确如此,普通员工在公司中说话没有足够的分量,对事情结果的发展控制方面也远不如自己的老板拿捏得那么好。如果随便提出意见,搞不好的话,不仅自己忙忙碌碌,上司、下属、同僚还会对你的处理结果大有意见。
当然,就算已经在公司中有了地位,也不要经常给老板提意见,除非有很大的把握让领导信服。最正确的做法是,踏踏实实的自我修炼。
拉伯福法则——陪上司一起回头看看
心理学名词
拉伯福法则,指最伟大的真理往往太重要了,以至于它不可能是一项全新的,所以,应该回过头来从以前的经验中总结,是美国管理者米契尔·拉伯福在探索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的。
有一段时间,米契尔·拉伯福受困于自己企业的管理,当他试图从众多管理理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时,有一个朋友对他说:“当你面对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回过头从最基本的起点处慢慢来,就会找到答案的。因为最伟大的真理往往太重要了,以至于它不可能是一项全新的。”
就这样,米契尔·拉伯福有了灵感。他回过头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反复思索,最后总结出了一条公认的“最简单、最明了,同时也是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即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这个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一个人和上司的相处遇到瓶颈时,在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回头看看,重要的是让上司跟自己一起回头看看。当然,职场大多数明智的上司都会想到员工的前面,并带领员工走出瓶颈,不过,假如这一次是你主动带着上司走出了瓶颈,你也必将收获属于自己的职场阳光。
经典案例
萧萧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自己在职场中所犯的错误——她不该得罪自己的上司。萧萧是一名勤奋、上进、才华横溢的员工,客户均对她充满好感在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上,她也做得无可挑剔,所有同事都认为她必将是公司的一颗新星。
然而,她并未获得丰厚的薪资,也并未得到提升,甚至职位也越发不稳固。最终,她由众人瞩目的位置上跌落下来,黯然退去。在获得受人瞩目且令自己有些目中无人的成功后,萧萧忽然与自己一直向往的晋升机会失之交臂。没有人告诉她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更具讽刺性的是,继而分配给她的竟是一项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任务,该项目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曾几何时,与其保持业务往来的都是收效最佳的客户,由她所负责的项目亦备受瞩目,而此时此日,她却被那些职位低于自己的人所轻视,被公开怠慢。她不再为众人所注意,这一切清楚无误地告诉她,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驶离了快车道。
萧萧为之感到愤怒、感到背叛。她曾经那么优秀,曾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价值。她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在瞬息之间变得无法收拾。后来,她终于悟透了,自己不该那么张扬,最起码不该在上司的面前那么轻狂。为了挽救自己的职场危机,她请上司共进晚餐。
那天晚上,她说了很多,主要是说上司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对上司的敬佩,还有跟上司一起奋斗的事情。刚进公司时,萧萧很低调,也很努力,跟上司一道做成了几个大单。后来,上司对萧萧的态度明显改观了,而萧萧也收敛了很多。
你学会了吗?
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看的,你想到了吗?
第一,回顾相处最默契的时刻。
选一个恰当的时机,陪上司一起回顾你们配合最默契的时刻,可以从时间说谈起,可以从工作性质谈起,也可以从工作状态谈起……回顾,对打破当前的僵局大有助益,能提醒上司默契才是常态,“瓶颈”只是暂时的。
第二,回忆曾经的小事故。上一次你和上司如何一起解决了同样的问题,它跟这次有什么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先把自己能做的做到了,再去引导上司。
第三,以前遭遇的瓶颈期。不要刻意回避,让上司觉得你可以正视自己的问题,这会让他愿意接纳你们这一次出现的“瓶颈”。不排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会让上司更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