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潜伏办公室的108条心理学法则
8324000000001

第1章 摆脱菜鸟的尴尬

光环效应——像明星一样光芒四射

心理学名词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戴恩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各有特点,有的很有魅力,有的一般,有的很差劲。然后,他让被试者用一些与魅力无关的词语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证明,有魅力者的各项评分都较高,无魅力者的各项评分都较低。

这种由认知特征泛化并逐渐推及其他方面的现象,就像月亮周围的层层光环一样,向四周弥漫、扩散,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光环效应”。一旦“光环效应”奏效,人们极易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现在,很多商家都选择让歌星、影星、球星来代言商品,就是在利用明星的光环效应,借助明星的知名度来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销量。这就是对光环效应的最佳应用。

其实,光环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看你如何利用它,利用得好,就可以放大身上的亮点,使你的职场之路顺风顺水;利用得不好,就会将身上的缺点暴露出来,画虎不成反类犬。

经典案例

苏珊如今已经是一位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职场女性。但刚进公司的时候,她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她的这种改变源于一句话。一次她去总公司开会,董事长说,“一个人要成功,首先是让自己被别人注意到,提高自己的身价。”苏珊突然明白了,机会确实是不会自动降临的,只有成为一个发光体,自己才能得到机会的青睐。

之后,苏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认识自己。她把公司里和自己可能有往来的人员名单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并牢记于心。她开始有计划地与这些人物接触,通过正面和侧面对他们进行了解,使自己尽量熟悉他们。在与人交流中,她总不忘尽力称赞别人,并在谦恭中找出各种可能的理由,把自己的名字和公司领导的名字并为一谈。

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苏珊还很热心地帮助身边的同事。同事们对光芒四射的苏珊表示了肯定,这样就帮助她提高了知名度,成功地为她起到了宣传的效果。不久以后,很多不认识的同事也开始热情地跟她打招呼。重要的是,苏珊的这些好名声引起了公司各个层次的领导的重视。于是,上司在做决定时,也总希望听听她的意见,然后才做出明确的决定。

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多了,苏珊觉得自己办起什么事儿来都开始得心应手了,而同事们更加乐意在她身边帮助她。对待自己能力的提高,苏珊也不敢懈怠。最终,苏珊的工作表现得到公司领导普遍赞赏,她得到了一个新的职位——经理助理。

你学会了吗?

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人们往往根据自己对别人已有的了解,而对他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在光环效应的笼罩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就会被无限度地夸大,其相应的缺点或优点也就自动退隐到光圈背后,严重者甚至会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觉得一个人不错,就会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并将其视为知己。如果你能利用好光环效应,便可以放大自己身上的亮点,摆脱职场菜鸟的尴尬地位。

老鹰效应——敢说会做才能出人头地

心理学名词

老鹰效应,源于一个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很多人都知道,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经研究发现,老鹰之所以会成为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跟它们的喂食习惯有关。通常情况下,老鹰每次能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却并不多,仅够喂食一只小鹰所用。

老鹰喂食跟其他的鸟类不同,它们并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优先喂食抢得凶的那只小鹰。由于母亲比较偏心,所以瘦弱的小鹰始终都得不到食物,结果最后都饿死了,而抢得最凶的小鹰,却因食物充足而存活了下来。长此以往,老鹰这个种族一天比一天强壮,最终得以称霸鸟类。

后来,心理学家就将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为“老鹰效应”。

职场环境跟小鹰的生存环境差不多,职场新人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在工作中,善用“老鹰效应”的人很多,他们明白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拿出小鹰那种拼命抢夺食物的精神,懂得利用心理学,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经典案例

方瑜和米娜同时进的公司,按理说应该感情不错,但两人的背景相差很大,所以米娜一直瞧不起方瑜。方瑜只读到高中,没有考上大学不说,还做了很长时间的服务员,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公司非常缺人的情况下,利用假学历进了公司。

后来,人事部门发现了这件事,就找方瑜谈话。她并没有表现出胆怯,而是镇定自若地解释道:“我渴望这份工作,看到那么多的竞争者,我只能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到了公司之后,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尽管学历不高,但我也没有挑待遇。而且,我的年纪也不大,作为女孩,我能把自己最有精力的几年时光奉献给公司。其实,我一直想找机会向公司诚恳地道歉,我用假学历确实不对,但我想等工作做得更好的时候再跟领导讲,因为我对这个团队已经有了归属感……”

听了这番话,人事经理被眼前的这个女孩感动了,认为她有股闯劲儿,而且方瑜也适应了公司的工作,她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尤其在社交往来上,方瑜有一定的优势,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能巧妙地应对,还能迅速解决问题。再者,公司也不想花时间去招聘、培训新人。

米娜不知道方瑜假学历的事情,但她骨子里有一种清高,所以对方瑜的很多做法表示不屑,如方瑜总是喜欢在午餐时凑到上司的桌前,告诉他自己读了一本什么书,或者讨论刚学过的管理学课程;方瑜还特别勇于在部门会议上发言,甚至将一些私下跟自己探讨过的不太成熟的想法讲出来。米娜觉得方瑜各方面跟自己都差一大截,连自己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从来不乱发表意见,而她那么张扬,肯定不会有好果子的。

不久,让米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她还在努力学习最新管理课程的时候,方瑜却升职了,因为她很受主管的欣赏,领导还当众夸她“积极向上、富有魄力、敢说敢做,具备可贵的领导才能”!

你学会了吗?

领导会选择你,既不是因为你能马上让公司赢利,你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因为你真的合适、真的才华横溢,而是领导在心理上觉得你很适合,觉得你才能出众,觉得你胸有成竹。公司开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发言,或者逃避发言,因为害怕别人认为自己的话是废话。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你们都在和同样的恐惧作斗争。

对职场新人来讲,能否大胆地迎接竞争,能否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是一个无法突破的迷局。其实,要完成这一步的飞跃并不难,只要先实现自己心理上的飞跃即可。在下次讨论的时候,大声地说出你的想法,你就会对自己更自信,你的职场生涯也会从此改变。想让领导把你当成金子,那就让他觉得你具备发展壮大的可能性。

多看效应——提升人气要靠“出镜率”

心理学名词

多看效应,指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那些人缘好的人都善于运用多看效应,他们非常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双方的熟悉程度,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人看一些人物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出现二十几次,有的照片出现十几次,而有的照片只出现一两次。最后,他让看照片的人说出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证实,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人们对某张照片就越喜欢。也就是说,看的次数与喜欢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另一位心理学家也做过相关的实验。在一所大学里,他随机进入几个女生寝室,发给这些女生几种口味不同的饮料,并请她们以品尝饮料为由,在这几个寝室里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能互相交谈。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请她们说出相互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程度。结果证实,两个女生相互喜欢与否跟双方见面的次数关系很大。见面次数较多的,相互之间喜欢的程度也就越高;见面的次数较少或根本没有见面的,相互之间喜欢的程度就会低一些。

如果一个人想改善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那只能多到朋友家走动走动,就算只是露个面,小坐一会儿也非常有效。作为职场新人,如果一味地自我封闭、埋头苦干,恐怕很难在同事那里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相反,要是能多跟同事拉拉家常,多跟领导交流沟通,增加自己在同事、领导面前的“出镜率”,那他的人际吸引力通常会有所提高,并有机会得到领导的青睐。

经典案例

毕业后,珊珊进入一家大公司实习。不久,公司组织了一次活动,大家做了这样的一个游戏,那就是选择一个人站在高台上,背向同事,然后倒下,倒在同事的手臂中。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人相信自己的同事,相信他们是自己的依靠。

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因为在大家的眼里,后背是最容易遭暗算的地方,因为你看不到它。大公司本来就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大家对这个游戏都很不屑。

但是,珊珊站了出来,虽然她的心里也非常紧张,但是她还是没有犹豫,也没有窥视别人。珊珊知道,当自己窥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可能在窥视自己,即便不是自己的队友,也可能是自己的老板。而且,她觉得这是一个让大家认识自己的好机会。

于是,珊珊来到台上,对大家说:“各位同事,晚上好!我是新来的苗珊珊,愿意第一个玩这个游戏,请你们接住我哦!”然后,她毫不犹豫地倒了下去。同事们牢牢地把她托了起来,令她平稳“着陆”。

经过这次活动之后,珊珊成了同事中最受欢迎的人。在平常,她也是个比较活跃的女孩儿,喝下午茶时,她总会跟大家聊上两句,这让她的人气指数扶摇直上。由于出镜率比较高,领导和同事对珊珊的印象都不错,她成了实习生中第一个转正的员工。

你学会了吗?

在职场中,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有些人很会做人,经常跟同事聊天儿、拉家常、送点小礼物……有些人经常出现在领导的左右,一副愿效举手之劳的表情。他们的人缘是不是比较好?领导是不是对他们赞不绝口?不管是外貌还是能力,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可能都算不上突出,为什么他们在公司里就能受宠呢?很简单,他们都知道“多看效应”的妙用。

轰动效应——让领导知道你是个人才

心理学名词

轰动效应,指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冲动和对名人事件的关注冲动,是一种迎合人们心理的效应。在生活中,没有谁会满足于死水一潭,人们需要涟漪,需要波澜,需要刺激,需要激情,需要宣泄的渠道,于是,传播轰动事件就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共性。用弗洛伊德的话来分析,就是宣泄心理能量可以达到心理平衡。

现代社会,就业机会确实不少,但哪里竞争得都很激烈,要想在这千万人同挤独木桥的职场中胜出,你就要随时有所准备,抓住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而利用轰动效应,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在办公室中属于弱势职员,刚进职场业务能力不是很强,人缘也不是很好,在老板的眼睛里似乎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你还是默默无闻的职场菜鸟,如果你想改变目前的状态,那轰动效应就是你的首选。在这种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引起轰动,让领导和同事知道你是一个人才。当你声名远播之后,一切就都好说了。

经典案例

张燕做了一件轰动全公司的事情,她不仅成功让大家都记住自己的名字,还成了敢于和大领导直接对话的“牛人”!

周一,她走进公司,当看到同事们都一脸惊讶的表情,张燕就明白自己上当了。上周老邢告诉她,周一公司组织大家去郊外踏青,所以,张燕就穿了一身青春靓丽的衣服来公司。其实,这只是老邢的一句玩笑话,今天跟往常一样要开例会。在同事们揶揄的笑声中,张燕迅速走进了市场部,然后径直走向自己的位置。

看到张燕的穿着,老邢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他先是耸耸肩,接着摇了摇头对张燕说:“哎呀,燕子,不好意思啊!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忘了和你解释。”张燕只能苦笑地说:“没什么,无所谓的,这么穿也挺好看的!”虽然故作镇定,可她的心却跳得厉害。一上午,她就在强烈的不安中度过,一想到十点半钟要开会,她就有一种想撞墙的冲动。真不知道怎么面对老板,以及各大部门的各位总监与所有同事。

马上就要开会了!怎么办啊!上司胡总监见自己穿成这样,肯定得大发雷霆。可是又来不及去买衣服,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果然,开会之前,老板就发现了她,并用麦克风大声问:“怎么穿成这样!”张燕打了个冷战,她知道自己已经轰动全场了,会议室的所有眼睛都在看着自己,听自己解释。

紧张地扶了扶眼镜,张燕故作镇定地说:“咱们是做艺术设计的,我觉得,如果每天都穿着黑漆漆的正装,视觉感官就受不到刺激,我们的思路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从来没有人当终顶撞过领导,张燕居然在喜欢开会和开人的老板面前说了这么一番话。所有人都傻了,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张燕。

老板沉思了有“一个世纪”,然后缓慢地开口:“你是新来的员工吧?”张燕只能说:“您好!我叫张燕,在市场部工作。”听完后,老板笑着说:“嗯,我们做市场的,就需要有思想的人。张燕是吧,我认同你的想法,这个建议不错。但是,在公司里还是穿正规点儿比较好,以后注意。我代表公司欢迎你的加入,坐下开会吧。”

这件事情让张燕成了公司的红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老板时不时地就会提起她,说:“张燕还是挺有想法的,大家应该向她学习。”

你学会了吗?

对职场新人来说,假如能够制造出效果良好的轰动效应,说不定你的整个人生都会不一样。其实,轰动效应的制造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抓住一个机遇,在重要场合语出惊人,或者在关键事件中做出成绩,你就可以立刻被大家刮目相看,成为办公室的明星,并获得超值回报。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超出领导的预期时,就会为企业带来绩效、人才的双重惊喜,自然会形成轰动效应。如果你一直被别人忽视,如果你想在职场中求得自己的空间,不妨利用一下轰动效应。当然,制造轰动效应应该以给自己带来轰动效益为前提,否则,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