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秋,毛泽东因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通过老师杨昌济的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陈独秀。通过短暂的接触,陈独秀对社会问题的精辟见解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毛泽东。从此,陈独秀成了毛泽东心目中崇拜的人物。
1919年底,为了把反动军阀张敬尧逐出湖南,毛泽东亲自率领一个代表团到北京,以争取社会舆论和在京湖南知名人士的支持。在北京期间,他又一次与陈独秀交谈,并商讨了工读互助团的问题。次年2月,陈独秀回到上海。3月5日,毛泽东与陈独秀等联名在上海《申报》上刊登了《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事》,重申了他们发起工读互助团的目的在于:使有新思想的男女“解除旧社会、旧家庭种种经济上、意志上的束缚,而另外产生一种新生活、新组织出来,以实行那半工半读、互助协助的办法”。5月,毛泽东到上海后,立即找陈独秀商讨组织“改造湖南联盟”的计划,陈独秀除对这一计划提出详细意见外,还向毛泽东谈了自己的建党计划。可见,这时的毛泽东与陈独秀是真诚相见、无话不说的。
正是这一次接触,陈独秀对年轻的毛泽东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后来毛泽东对斯诺说的:“陈独秀说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一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超过任何其他人”。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