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8313900000052

第52章 彼得的执行力

话说耶酥带着弟子彼得四处云游,目的是对彼得进行言传身教,用中国的俗话说就是:行百里路读万卷书。

路过一个村庄,耶酥看见地上丢弃着一个旧马掌,于是耶酥示意彼得将马掌拾起来。彼得装做没有看见,因为彼得正走得劳累,根本不想弯下腰做这件似乎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于是看着别的地方装糊涂。

耶酥只好自己将马掌拾起放进包中。

师徒两人继续行走,路过一个铁铺,耶酥用旧马掌换了两个铜板,然后在集市上买了二十枚樱桃。渐渐的耶酥和彼得走出了村庄,在荒野中愈发感觉到饥饿和炎热。彼得心中惦记着耶酥买来的樱桃,为何还不拿出来一吃痛快呢?

彼得的一举一动尽收耶酥的眼底,于是耶酥有意拿出一颗樱桃,悄悄的丢在彼得的身前。彼得也在观察着耶酥老师,一看有樱桃落下,立马弯腰拾起樱桃,擦也没擦就丢进了嘴里,这感觉真是爽呐。

于是耶酥一次又一次的将樱桃丢在彼得看得到的地方,彼得一次又一次的弯下了腰。当最后一颗樱桃也被彼得弯腰拾起的时候,耶酥问彼得:为什么当初我让你弯腰拾马掌你不愿意,而现在我没有让你弯腰,你却一次又一次的弯下腰呢?要知道,你刚才弯下腰的次数是拾一次马掌的二十倍,如果当初你听我的,拾起那个旧马掌,你就可以少弯十九次腰了。

彼得愣在那里,然后很有愧的低下了头……

这是一个典型的有关执行力的故事。

耶酥和彼得的故事,关键点在于前后的弯腰。第一次是耶酥让彼得弯,彼得不弯。第二次是耶酥并没有让彼得弯,而彼得一次又一次的弯了。彼得没有弯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劳累而懒惰;二是未看到直接的好处;三是未对师傅产生高度的认同,即唯师命是从。要解决执行力的问题,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没有执行,一切企业文化终将是纸上谈兵。企业文化应当包括执行力文化,而执行力是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环节,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步,执行力就是企业文化的根须,深深植入现实的土壤,直接与生产力与价值创造发生关系。当企业文化落地时,员工都会形成一种从本职工作出发基于提升企业核心优势的思考习惯和行为习惯,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默契。这种习惯和默契,会使企业自动自发有效运转。之所说自动,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与默契;之所以说有效,是因为文化是与核心竞争优势相匹配的“好”文化。这时候显现给客户的,也会是一个和气生财的企业,给人的感觉会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极易引起共鸣,使满意顾客变成忠诚顾客,与此同时,企业在其他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形象也会进一步完善。

员工的执行力就是企业的战斗力、竞争力。在我们的企业中,任何一位员工,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庞大系统中的一个部件。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才可能使系统高效运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管理者本身的角色就是以教练者的身份,指导下属进行工作和达成工作目标的,而管理者的执行力如果不到位,管理思想与指导方法没有尽可能的运用于实际的管理要求中,就会使下属以至于更基层的工作人员不能认真的对待和落实上面的执行目标与工作方案。下级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执行,而上级明了下级如何去具体实施才能实现目标更是执行。因此,真正的执行者应该是管理层的每一个成员。不同能力的人执行力是不同的,在一个团队中,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常常会取决于管理者的执行力是不是够格和到位。如果管理者的执行力强,就会影响到团队中的每个人。而在我们的身边,常见到的现象是遇到问题时,悬而未决,遇事拖延,最后不了了之。就说明领导的执行力受阻了,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放慢速度。一个企业的运作,是靠全体员工的团体协作,不是靠一个老板或某个领导。为此我们必须提升管理团队、制定战略、细化方案、加强检查,形成一个执行力培育体系,从而提升整个团队和企业全体员工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