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是指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以焦虑、抑郁、强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和成人一样,儿童焦虑症与抑郁症通常会伴随发生;同时,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儿童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分方式与成人大致相同,即抑郁症儿童会表现出低积极情感及高消极情感;焦虑症儿童会表现出高消极情感,却不会表现出低积极情感。
一、儿童与青少年的焦虑障碍
一个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孩子一直在担心:和一个重要的人分开对他和他所爱的人都是非常危险的。
几乎所有儿童都经历过恐惧和担忧,这是正常发展的必经过程。常见的恐惧大多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包括怕黑、怕想象中的怪物(五岁以下儿童)以及惧怕与父母分离(十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在成年人身上,女性表现出感到恐惧的情形多于男性,这种性别差异至少可部分地归因于男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使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害怕某些事物。DSM-Ⅳ-TR诊断标准中指出,欲将恐惧和其他担心均归类为障碍,必须视儿童功能是否出现损害的情形而定。尽管如此,儿童则不必认识到他们的恐惧或担心是过度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因为儿童有时无法做出判断。基于这些标准,约有12%~20%的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患有焦虑障碍,这是儿童期最普遍的障碍。
(一)分离焦虑障碍
1.儿童分离焦虑障碍及其临床描述
儿童分离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是指儿童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严重的、过度的焦虑反应。幼儿或学龄前儿童与他们的亲人离别时出现某种程度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现象。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对与亲人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中心内容时,才成为儿童期分离焦虑障碍。据估计,约有4%的儿童和少年患有分离焦虑障碍,女孩要比男孩稍多一些(APA,2000)。
该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即六岁以前,主要表现为离家到别的地方会遭受很大的困难;不能单独待在房间里,害怕独处;不敢独自睡觉,要求父母陪他睡,入睡后经常做噩梦;拒绝到朋友家里做客、替父母到外面跑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缺少自信心,对新环境很敏感。有些儿童会大发脾气、哭闹,或要求父母不要离开,还有部分儿童会出现头痛、胃疼、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个案研究——分离焦虑障碍
约翰尼,八岁,在学校开学六周后都没在学校完整地待上一天。每天早上,她恳求母亲让她待在家里,有时她说胃疼,其他时候说感到很虚弱,需要在家休息。她父母对她的行为感到很困惑,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并有一帮朋友。她回校后,坚持让学校的护士打电话告诉父母她在学校的情况。在家的时候,她总是黏着母亲。睡觉的时候噩梦不断,经常半夜跑到父母的卧室,抱怨说梦见父母被杀了。诊断为分离焦虑障碍。
(资料来源:Lauren B。Alloy et al。,Abnormal Psychology,7th ed。,1996)
2.儿童分离焦虑障碍的病因学及其治疗
儿童分离焦虑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
(1)心理因素。儿童期经历的各种应激事件对儿童分离焦虑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父母死亡、改变住处或患严重疾病、转学等都可能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体验,导致分离焦虑障碍。经历各种创伤事件,如被绑架、受到暴力侵害也有可能引起儿童情绪的波动,进而引发分离焦虑障碍。
(2)遗传因素。儿童分离焦虑障碍与遗传因素的确切关系尚无定论,但有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虑表现,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可达50%。
(3)家庭因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家庭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儿童躯体发育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儿童会非常依赖他们的父母,父母提供给他们的不仅是一种物质的支持,更是其情绪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受到父母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对某些事件做出过度的反应,或对儿童过度地保护,那么这个孩子将有可能发展出焦虑问题。同样,亲子关系不良,父母一再地排斥孩子,或虐待孩子,也容易引起儿童的情绪障碍。
对儿童分离焦虑障碍的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家庭治疗为主。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详细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发病原因以及病情的发展过程,对儿童焦虑时表现出的担心和痛苦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儿童的顾虑,并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言语给予必要的解释,树立儿童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治疗则通过协助父母认识到其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改变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增加儿童的安全感;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和对待儿童,既要让儿童感到家长的温暖,又要使儿童自己独立。
(二)儿童社交恐惧症
儿童社交恐惧症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和回避行为,并达到异常的程度。这种障碍影响了大约1.5%的儿童和青少年。该症多发生于六岁以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在新环境中,或与陌生人交往时,反复出现过分敏感、退缩、害怕、紧张、害羞等症状;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有过多的关注,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行为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有些儿童甚至在交往过程中哭泣或大发脾气。
社交恐惧症儿童在家里能和父母相处得很好,但在学校里他们表现得非常退缩。这样就经常干扰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当然也阻止了他们交朋友。由于儿童不能回避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情境,因此他们可能比成人更加痛苦。此外,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感到焦虑。
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具体措施如下:
(1)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对该症儿童的回避行为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即当儿童出现某种良好的行为时,立即给予正强化;出现回避、退缩等不良行为时,则不给予强化或给予厌恶刺激,以逐渐消除儿童过分敏感、紧张、害怕和害羞的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社会化行为。
(2)家庭心理治疗。了解儿童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父母的行为方式等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影响,对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别给予心理行为指导。
(3)自信心训练。适用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儿童。通过对儿童进行示范训练、社会性奖励和角色扮演,让儿童逐渐学会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克服过分敏感、紧张、恐惧和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逐渐消除儿童在社交过程中出现回避和害怕的程度。
(三)广泛性焦虑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一组以恐惧和不安为主的情绪障碍。它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仅仅是对未来和不明确的危险或者对并不存在的足以引起焦虑的情况的焦虑。焦虑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刺激程度极不相称。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该障碍通常以对表演情境的预期焦虑的形式存在,其担忧可能是间断或连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儿童的焦虑是广泛、全面的,指向多种日常生活事件,他们经常不能缓解焦虑,并常伴有肌肉紧张、头疼或恶心等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担心学业和交友失败;过分及不切实际地担心,烦躁不安,紧张,无法放松;易激怒,常发脾气,好哭闹;难以集中注意力,自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易疲劳,感到心力交瘁,精疲力竭;肌肉有紧张感;食欲不振,恶心或其他躯体部位不适;睡眠障碍(如失眠、易醒、想睡又睡不深等);自知焦虑不好,但无法控制。
就儿童广泛性焦虑障碍发生的病因而言,父母教养不当可能是原因之一。有证据表明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儿童主要来自这样的家庭——只有“好”的行为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治疗仍然以心理治疗为主,具体措施如下:①家庭治疗。降低家长对儿童的过高要求和期望,调整家庭关系,改变那种只有孩子出现“好”行为时才能得到爱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家庭环境。②生物反馈治疗。降低儿童的焦虑程度,学会放松自己。③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的同时可以应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
二、儿童与青少年的抑郁症
(一)儿童与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描述
儿童也和成人一样,也可能出现抑郁症。儿童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过度悲伤,在没有明显理由的情况下痛哭;对身边的许多事物,特别是以前很喜欢的东西,如玩具等失去兴趣,而一旦对某事物有兴趣,兴趣的持续时间很短;学龄期儿童在学校里不能集中注意力;几乎没有朋友,在社交过程中表现出社会退缩;有部分儿童甚至有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出现睡眠障碍;没耐心,易怒;部分儿童出现如腹痛或头痛等生理症状。
就儿童抑郁症的流行率而言,Kazdin(1994)指出,大约有2%的17岁以下的儿童经历了严重的抑郁症。此外,Hankin 等人(1999,1992)指出抑郁症的比率在11岁以前的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差异,但到16岁以后,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两倍。
(二)儿童与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儿童或青少年变得抑郁寡欢?如同成人那样,研究证据显示,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成人遗传学研究的结果也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另外,儿童抑郁症研究也把焦点放在了家庭和其他关系上,并视其为可能与生物因素相互影响的压力来源。父母中有一位患有抑郁症,便会增加儿童或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几率。配偶双方或任一方的抑郁症经常与婚姻冲突有关,因此可以预想,抑郁症会对这些家庭的儿童造成消极影响。
就心理社会因素而言,亲子关系疏远,儿童被排斥或一再地受虐待,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抑郁症;负面的生活事件、重大的变化,如父母早逝、突然失去亲人是儿童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一些负面的认知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原因。此外,重性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交技巧不良,兄弟姐妹、同伴及朋友之间的关系不良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起因和结果。抑郁症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较少,同伴拒绝他们是因为他们会使周围的人不愉快。消极的互动方式可能增加抑郁症儿童本来就具有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与自我价值。父母频繁的批评也可能对孩子的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造成严重的损害。
就生物学因素而言,研究表明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存在某种影响,如血清素或肾上腺素功能低下,也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三)儿童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
和对成人抑郁症的治疗一样,儿童抑郁症的治疗也有多种方法。
(1)药物治疗。给儿童青少年服用抗抑郁药。研究发现,对儿童病例,药物治疗并未收到一致的成效,但是这些药物似乎能够对患抑郁症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作用。
(2)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和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认知疗法就是归因训练,即教儿童学会外部归因(如“这不是我的错”)、不稳定归因(如“这不会经常这样的”)和不全面的归因(如“并非所有的事都很糟”)。认知治疗者也辅导抑郁症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如何增加活动水平、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如何改善他们的情感交流,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分享各方面的情绪。根据儿童的年龄,对抑郁症儿童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社交技能训练,但标准的认知治疗适用于7~8岁以上的儿童。
(3)家庭治疗也是重要的方面。父母要了解儿童抑郁症的性质,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重视亲子沟通,使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关心和爱护,对有自杀念头或行为的儿童要密切监护,防止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