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层主管要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在对上司的态度上既不能卑躬屈膝,也不能顶撞冒犯,那么中层主管对待上司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总起来讲,应当是:
(1)服从而不盲从
中层主管服从上级,这是一条组织纪律。作为中层主管,应该遵守这条纪律。这也是一条起码的准则。坚决贯彻这条准则,是每一个社会组织、社会机构得以存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可靠保证。
应当指出,中层主管对上司的服从绝不是盲从。有一些人觉得,要与上司搞好关系,就要顺着上司来,上司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是错误的。靠盲从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根本谈不上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认识到,在一项决策尚未出台以前发表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指出问题,在上司有明显失误时严肃地提出批评、告诫,以及在上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时据理力争,这既是中层主管的权利,又是下属的义务,是对整体利益以及上司个人负责的表现。作为中层主管,可能会因敢于直言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必须坚持真理。
(2)尊重而不庸俗
这一条的要求是:一方面,中层主管对上司要采取尊重爱护的态度,对上司的繁忙要予以体谅,当与己有关的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时,不可妄加非议、恶语中伤或采取无理行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对上司阿谀奉承,投其所好。现在,有些人在上司面前一味恭维,称呼担任副职的上司时,故意去掉“副”字,以博得欢心;见到上司有缺点,非但不指出,反而替其掩饰;还有的请客送礼、打“小报告”等。凡此种种,都是把与上司的关系庸俗化的表现。对此,我们应坚决予以摒弃。
(3)出力而不越位
真正做到出力而不“越位”,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这是作为中层主管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任何人都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体,他总是在社会中居于某一特定位置,有一套与这种位置相关联的行为模式,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即人们的角色定位。这种角色定位是社会客观赋予每个人的,代表了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谁都不应超越。它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必须与它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处于常态,保持和谐。反之,则必然引起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紧张,甚至危及正常工作和秩序,给社会和事业造成不良影响。
上司和中层主管之间的角色关系被确定,人们就会依照彼此间所认可的相互交往的方式同对方“打交道”。作为上层领导,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作为中层主管,则围绕企业愿景去实现目标。上司和中层主管都各干各的事情,各守各的本分。既不应要上司领导去干中层主管人员的事,陷入事务主义;也不应让下级人员去做领导的事,出现“越位”,即越权或擅权。
我们强调,要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找到一个稳妥的出力方式。
“越位”是中层主管在处理与上司关系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错误行为。它的主要表现是:
①干工作越位。哪些工作应该由谁干,这里面有时也有几分奥妙。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有些工作,本来由上司出面做更合适,他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干工作越位。
②表态越位。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事件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是无效的。
③决策越位。决策,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处于不同层次上的领导者其权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决策可以由中层主管作出,有些决策则必须由上司作出。有的下级人员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明明应该由上司作出的决策,他却超越权限,自己擅自作出。
④某些场合越位。有些场合,如应酬客人,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上级的地位和身份。有的人作为下属,张罗过欢,显自己过多,显上司太少,这也不好。我们常从电视里看到,中央领导接见先进人物,参加宴会,一般主要领导走在前面,给的镜头要多些;照像也都是主要领导处于显赫位置。这点,我们在处理与上司关系时,很有必要借鉴。
⑤答复问题越位。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而有的人明明缺乏这种权威,却擅自答复,这也是越位。
尤其与疑心重的上司相处时,不越位更是让自己免受不必要猜疑的工作方式。
(4)规矩而不拘谨
中层主管在上司面前,言谈举止应该庄重文雅,不能过于随便或轻浮。但是,在上司面前也不能十分拘谨,说话办事缺乏个性,处处谨小慎微。作为中层主管,要想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应该依靠自己认真、积极、有创造性地工作,并且不断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能错误地以为只有唯唯诺诺、掩饰个性才是良策。尤其是在今天,我国建设和改革都是开拓性的,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这就更需要中层主管、特别是青年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富有创造性。由此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掌握好了以上这些原则在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时才会游刃有余,而你的晋升之路也会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