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主管枕边书
8308700000050

第50章 人心的争取是管理的头等大事

平庸的中层主管用员工之力,高明的中层主管用员工之心。人心,一种令人无法捉摸的东西,却成了虚与实的管理之道的交汇点。

中层主管只有争取到人心,才能实现真正的领导。人心是根本,是管理的关键,如果管理者能够争取到人心,那么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对于中层主管来说,增强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才能促进组织的发展。然而,提高领导力和影响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中层主管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们进行的是管理而非领导。他们果断地采取严格的制度管理,用僵化的规范和行为标准约束员工的行为,并用呵斥和无情的惩罚维护这一严格的管理体系的运转。实事求是地说,这一体系是有效果的——严厉的惩罚使得每一双“手”都变得听话和顺从了,没有人胆敢违反操作规程,更没有人敢犯错——然而这些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一种损失,“手”的听话和顺从导致了“心”的违背和背离;不敢犯错同时也意味着创新的乏力。从长远来说,这种管理是失效的,是不利于获取员工的忠诚的,是有碍组织长远发展的。

要想实现卓越的绩效,成就伟大的事业,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心之为用大矣哉”这一博大精深的领导智慧,必须争取人心,争取员工的尊敬、忠诚和敬仰。若忽视了对于人心的争取,舍本求末,抛却领导而注重管理,只会导致企业成长的乏力。

“要领导而不要管理”是“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经典管理理论。他说:“新经济时代将不再属于管理人员,这个世界将属于那些热情而有魅力的管理者。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较之削弱、压抑和控制而言更善于鼓励、激发和唤起各个层面的人的中层主管。很多经理人认为,领导和管理都是相当模糊的概念,要想准确把握并非易事。但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准确界定领导和管理,并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却是每一位经理人必须去做的事。

实际上领导并非是一个概念模糊的词语,它与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领导是作用于“心”的,而管理则是作用于“手”。著名的经典管理著作《领导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做事的方式不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改变,你就没有实施领导。”领导就是通过争取人心而影响他人,借助心灵的力量引导群体活动以达成共同目标。

在一部名为《兵临城下》的战争片中,有一段对话准确地诠释了领导与管理的异同。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前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展开的殊死保卫战。当时德军势头凶猛,而苏军却节节溃退。苏军元帅在震怒之下,问手下的军官怎样才能守住阵地。

一位军官建议:“对所有背叛、逃跑的军官和士兵杀无赦,以此加强纪律。”

另一位军官则说:“我们要树立一位英雄来激励他们(士兵),必须给他们希望,给他们勇气,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爱,让他们相信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奇迹。”

元帅采取了第二位军官的建议,向苏军士兵宣传一位多次死里逃生,以一敌十的战斗英雄。英雄形象的树立为苏军带来了希望,最终他们击退了德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从本质上看,第一种建议是要加强管理,着重于计划与控制;而第二种建议则是要加强领导,着重于建设远景与激励,获取人心。这两种建议突显了领导与管理的不同。

提升组织绩效的关键就在于获取人心。当中层主管以自己的热情、信念、勇气、信心和忠诚博得了组织成员的人心的时候,令中层主管头疼的一切问题——诸如员工的惰性、不忠诚、激励乏力等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组织会变得更有效率,竞争力会大幅提高,事业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这样一种理念:把对人心的争取作为管理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