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主管枕边书
8308700000013

第13章 避免不懂得权衡多数与少数

成功的管理人与失败的管理人之间的一个显著的区别便是:前者懂得掌握“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Principle of“Vital Few”and Trivial Many),后者则否。

这个原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的。它的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关键性的少数因素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原则”——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素,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素,这种80/20原则又被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举例说明如下:

80%的销售额是源自20%的顾客;

80%的生产量是源自20%的生产线;

80%的病假是由20%的员工所占用;

80%的档案使用量集中于20%的档案;

80%的菜是重复20%的菜色;

80%的垃圾是源自20%的地方;

80%的看电视时间都用于20%的节目;

80%的阅读书籍都是取自书架上20%的书籍;

80%的看报时间都用于20%的版面;

80%的电话都是来自20%的爱讲废话的人;

80%的外出吃饭者前往20%的餐馆;

80%的讨论都是出自20%的讨论者;

80%的教师时间都被20%的学生所占用。

“80/20原则”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管理学家看重的是这一结果体现的思想,即不平衡关系存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正如里查德·科克有一个精彩的描述:“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努力只带来20%的结果。”

实例一:在存货管理制上,有所谓“ABC分类法”。该分类法将存货分为A、B、C三类。A类代表“重要的少数”,这类存货量少而价值高。它们应备受重视而享有最佳的存货管制,对这部分存货应有最完整的记录、最充裕的订货等候时间、最小心的保管等。C类存货则指“琐碎的多数”而言。这类存货量多而价值低,例如文件夹、钉书针、纸袋、公文袋、信封、邮票等办公文具等,对这类物品来说,简直不须有任何存货管制,因为如施以精密管制,则所花的费用可能超过这些物品本身之价值。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负责人发觉这类物品用尽时,才设法加以补充。B类存货则是指介乎C类与A类之间的货品。通常这类货品在存货管理时采用机械化方式,即当存货量降至某一特定数量时,企业应自动增补存货。

实例二:某保险公司在偶然情况下针对其客户之大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总营业额中几乎有90%的营业额来源自总客户中不足10%的大客户。这个发现促使该公司对大小客户一视同仁的营业政策产生巨大的改变——集中时间与服务以照顾少数的大客户。结果,该公司的总营业额及利润即刻出现增长的趋势。

实例三:某公司曾经要求各阶层中层主管指出阻碍公司利润增长的因素,共37项。由于项目太多,无法同时予以解决,公司当局遂要求各阶层中层主管将这37项因素按其重要性的高低循序予以编排,终于发现前五项因素是构成了阻碍利润增长的“重要的少数”罪魁祸首。

实例四:某钟表公司的总裁发觉该公司所生产的众多钟表模型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模型的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4%,遂决定停止这些模型的制造。在其后六个月内该公司利润逐渐递增。

实例五:某部门中层主管因患心脏病,遵照医生嘱咐每天只工作三四个钟头。他很惊奇地发现,这三四个钟头内所做的事在质与量方面与以往每天花费八九个钟头所做的事几乎没有两样。他所能提供的惟一解释便是:他的工作时间既然被迫缩短,就只好将它用于最重要的工作上,这或许是他得以维护工作效能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这些事例都说明了20%那部分事务的重要性,中层主管想要提高工作绩效就必须懂得权衡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运用好“80/20原则”,这样,不仅自己节省了精力,还能将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