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读书经验
8308400000032

第32章 处变不惊扭转乾坤

生意人要培养自己的经营战略,即训练自己的"指挥能力",这样就能在公司产生危机时力挽狂澜,救公司于水深火热之中。下面让我们从实战看起:

曾经是PC技术先驱,最大的PC厂商苹果电脑公司,从1995年开始走向衰落,难以为继。然而,这个几乎奄奄一息的企业,在PC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背景下,却从1997年开始奇迹般地复苏过来,扭亏为盈。这其中,苹果公司的决策层在重重危机下处变不惊,以战略眼光理好各种关系,是扭转乾坤的关键所在。

1.走精品路线,造忠实信徒

生意人的战略眼光往往表现在对公司的全面打造之力上。例如:苹果公司的Mac机在PC世界的地位犹如奔驰、宝马之于轿车,劳力士之于手表。虽然Mac机一直定价较高,但不少人宁愿多出钱买苹果机,以显示自己的身份。"苹果"这一战略的明显作用不但实现了"三高"(高质量、高价位和高毛利53%)的目的,而且使它的品牌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形成一大笔无形资产。更引人注目的是"苹果"造就了一大批Mac机信徒。

评论家指出,"苹果"既是一家企业,又代表某种"信念",它不但为持股人提供价值,也是一个宣扬某种精神的组织。其他PC公司只有用户,而"苹果"却拥有"信徒",他们对苹果机"怀有宗教徒般的热情",有的甚至以公司的标志纹身。即使在"苹果"处境险恶时,这一群体依然对Mac机忠心耿耿。一位分析家感慨地说,尽管现在WintelPC(指以微软处理器作工业标准)同Mac机在市场的份额比例为20:1,但是从未听说过有人用针把这家公司的标志往自己的肉上刺。"苹果"在危机中挺了过来,这同它拥有一大批遍布全球的忠实的Mac机信徒不无关系。

2.彻底改组领导班子。优化企业结构

前任总裁离职时,"苹果"正处于低谷,销售额陡降,开支失控,各个分部互相拆台,高层经理热衷于窝里斗,"苹果"引为自豪的顶尖人才纷纷他就。拥有"技术超级明星"、"脚踏实地的经理"、"PC设计与推销大师"等多项桂冠的史蒂夫·乔布斯上任伊始,找准苹果公司内部的症结,不惜对领导班子实行"大换血"。在高层经理中,乔布斯大胆提拔在原先Next公司中配合默契、年轻有为的新生代。董事会6名成员全是新人,除他自己以外,5名都是他亲自挑选的。他给每位董事发3万苹果股票,不给现金,使个人的荣辱得失真正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他自己只作为董事接受股本,不领总经理的工资。通过领导班子调整,确立了他的权威地位,也强化了对整个公司的有效领导,使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挽"苹果"于狂澜之中。

3.利用同盟增强竞争实力

"苹果"的复兴,可以说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在其衰落的过程中,许多软件开发商由于Mac机市场萎缩而不愿为它开发应用程序。1996年有70%的软件开发商开发Mac机软件,到1998年5月下降到20%,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Mac机的销路。为此,乔布斯在集中力量开发新型操作系统OS8.0、0S8.5和OSX的同时,把重建"苹果"同软件开发商的关系作为他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经过耐心工作,加上"苹果"境况的好转,软件开发商的态度有明显的转变。

乔布斯还说服了电子游戏软件开发商与"苹果"合作,因为80%的美国家庭都用PC玩这种游戏。另外,乔布斯创造性地制订了开发专供消费用于联网的iMac计划(i代表因特网)。为了使机器色彩迷人,设计人员专门请来了糖果公司的包装专家。经过10个月的设计,iMac于1998年5月亮相,机器小巧轻盈,两侧为蓝色透明体,机器内部结构可一目了然,给人以亲近感,为其进入寻常百姓家打开了方便之门。

4.与对手联手,共享市场

原先的苹果公司在自成体系方针的支配下,一向独来独往,因为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而目空一切,蔑视同业,甚至讽刺"微软"在1990年开发的视窗3.0操作系统不过是"一块拙劣的废物"。乔布斯就任后,公司一改孤傲的态度,以积极务实的原则处理与同业的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1997年8月乔布斯要求竞争老对手"微软"以1.5亿美元购买"苹果"4.5%股票的方式对"苹果"投资。这一要求得到了比尔·盖茨的同意,这对于处境维艰的"苹果"确实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微软"保证在5年之内为它的Office组件开发Mac系统的应用软件。

乔布斯一再说,"苹果"同"微软"的长期竞争对手关系已成为过去,现在是它的重要盟友。这一步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微软"的实力来支持"苹果"。事实上"微软"已成为最大的Mac系统应用出版商,这对于提高"苹果"竞争力和稳定它的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比尔·盖茨也绝不是慈善家,微软公司反过来要求"苹果"由利用"微软"死对头网景通信公司的"导航员"浏览器软件改为它自己的"探索者"浏览器软件,以遏制"网景"。同时盖茨还考虑到,如果作为视窗操作系统的唯一竞争对手"苹果"垮掉了,"微软"将成为独此一家,更难以应付司法部关于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的指控。

从上述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生意都是在各种关系编织成的网络之中,而现实环境瞬息万变,任何单位都可能面临现实的或是潜在的危机。不少生意人在顺境中尚能左右逢源,一旦陷入逆境,往往手足无措,造成各方面关系僵化,以至于内外交困。在压力之下,生意人似乎更应该学学如何指挥若定,保持将帅风范。这是一种致胜的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