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8307100000031

第31章 “一次创业”求生存,“二次创业”求发展

所谓“一次创业”,就是指公司从成立到活下来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一次创业”期间,公司的所有目标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活下来。为了这个目标,公司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能立即为公司盈利的事情上来,而像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以及各种流程的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弱化甚至被忽视。

当企业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本身会具备一定的实力。这个时候,企业内部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文化和制度,但过去的工作经历会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工作习惯。这些习惯,通常带有“游击队”的性质,它奠定了公司过去的成功,但却很容易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企业此时如果不进行“二次创业”,不在内部进行一些变革,那么一定会走向衰亡。所以,企业要想迈向更高的台阶,就需要进行“二次创业”。

所谓“二次创业”,就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可以说,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二次创业,在企业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科学化,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简单来说,二次创业就是要抛弃过去曾经使企业取得一次创业成功的做法,用新的管理模式取代旧的模式。所以,二次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告别过去凭借个人素质来赢得并把握机会的时代,重新建立起一个依靠企业整体素质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这场变革对企业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华为在 1997 年左右,也面临着二次创业的问题。虽然说在过去的时间里,华为在不断创造着辉煌,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华为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其研发体系,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当时,这些问题单靠研发系统内部已无法解决。

首先,华为的研发流程是一种“串行”模式。当时,华为中研部的产品研发基本上还是以“开发人员设计,到用户使用再到有问题反馈再修改、完善”的传统方式运作,被称为“串行”模式。

举例来说,从 1993 年到 1997 年,华为的 C&;;amp;C08 万门机至少推出了 10 个正式版本,这虽然从一方面证明了华为早期技术力量雄厚,开发速度极快,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华为在版本研发上缺乏预见性和目的性。事实上,由于研发人员在设计时只注重功能的实现,对新产品的可生产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注重不够,结果就导致了直到产品到了用户那里,才能发觉使用维护的不方便。这样,一方面影响了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再修改需要一段时间,最终就损害了公司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

其次,华为的研发部门不能正确地抓住市场机会。早期,华为的研发往往是被动地被市场的一些特殊要求牵着鼻子走,今天市场部需要哪个某种功能,研发部就加班加点地去实现。当市场部说某个功能不行的时候,研发部又赶忙去修改。由于没有仔细分析和调查市场需求,也没有好好思考下一个版本到底要解决那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前后版本之间的兼容性,华为老是在“打补丁”的产品一方面给市场维护工作带来了无穷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由于研发系统扩展太快,大量刚从学校毕业的基层研发人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重科研成果而轻商品化”的倾向。许多年轻的工程师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对产品的可生产性要求不甚了解,对产品文件的重要性没有切身体会,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及物料的可采购性漠不关心,其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都十分淡薄。

在一次创业阶段,华为研发体系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还在可控之中。但随着华为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研发体系也在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这个时候,研发体系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就开始日益突出,并成为了公司进一步做大的绊脚石。此时,华为才选择了二次创业,通过请 IBM公司的咨询顾问帮忙设计 IPD 流程,从根本上进行了管理流程的变革。

前面曾提到,华为的 IPD 流程建设,虽然花费颇巨,耗时也很长,但它对华为后来的规模化扩张,有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流传着“二次创业”的口号。许多企业领导都希望在公司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后,能够率领旧部继续创造出更大更好的业绩,以实现企业价值以及自身价值的大幅提升。但从实际情况看,提出这个口号的企业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通常来说,二次创业要比一次创业难度大。这是因为在二次创业时,公司的员工,尤其是一些创业元老,已经没有当初的激情和干劲了。而且,一次创业时大家的看法很一致,就是活下去,但二次创业时,大家的看法可能就会出现分歧。

华为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完成流程变革,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不管难度多大,企业要想跨上一个新台阶都必须进行二次创业,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变革。只有认准方向并坚持下来了,企业的二次创业才会取得成功。

我有幸在罗瑞卿同志逝世前三个月聆听了他为全国科学大会军队代表的讲话,他说未来十几年是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我们要抓紧全力投入经济建设。我那时年轻,缺少政治头脑,并不明白其含意。过了两三年大裁军,我们整个兵种全部被裁掉,我才理解了什么叫预见性的领导。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