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8307100000003

第3章 练好基本功,你也能成功

有很多年轻人都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或者也想成为成功人士,但又常常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却又不知道自己差在哪里。如果说学历、资金已经不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那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当然是要练好基本功。一个学音乐的人如果在前期没有经过发声、吐字等一系列的训练,他能唱出动人的歌曲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实,创业一点也不难,原因很简单:你走路还没走好,就想跑,当然会摔跟头。许多小本创业的年轻人都以为自己能在商业化的比赛中跑上几圈,所以对各种创业比赛都跃跃欲试,等比赛失败以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自己缺乏最基本的锻炼。只有平时点滴的积累,才能增强你的实力,让你在创业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到这里,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已经被提过很多次的基本功到底是什么呢?比较笼统地说,那是一种从创业的逆境中磨炼出来的能力。人的商业潜能和创业智商是可以无限提高的,根本不必去感慨别人的成功富有,因为只要你肯坚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也一定能做到。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刚毕业不久,在你进入一家公司时,不管你学历有多高,都要从基层做起。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只是一个小本创业者,你的“基层”就是周边大众的生意圈。哪怕只是从摆地摊开始做,你也能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经验和财富。就像你学来的知识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一样,请记住:别人的成功、经验、思维永远都是别人的,你可以借鉴,但不要去“克隆”。说的灵活一些,就是尽快用各种商业实践活动的历练,形成一套自己用的顺手的经验和思维模式。而这些,就是你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不仅仅要吃苦耐劳,当然这种精神还是很重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找对方法。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上学时,可能班上学习最刻苦的学生学习并不是最好。创业也一样,只有找对方法,再加上刻苦耐劳的精神,才可能成功。有时候,不要觉得做成一件小事不算什么,真正的成功是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堆积而成的,细节决定成败。

有“经营之神”称号的王永庆出生在台北新店的一家贫苦的农家,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15 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 200 块钱。

但问题随着就来了,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不过,16 岁的王永庆已经表现出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去便成了回头客。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 12 斗,后来一天能卖 100 多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就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也存了不少钱。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生意就有了起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收获颇丰。这个普通的农村小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200 元起家,成功仅靠一粒米。相信很多人的条件都比他好上很多,至少在启动资金上就比他有优势。许多大生意都是从“一粒米”的成功中累积而来的,想捡西瓜的人太多,如果你没有竞争优势,为何不从捡“芝麻”做起呢?现在的很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或者刚刚起步,根本没有能力和资金去从事钢铁、石油等大规模的投资产业。但如果从身边的小生意做起,逐步发展做大,也是一种好方法。只要经营有方,再小的生意也能发展的很好。就像王永庆,不光是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淘陈米洗米缸。或许会有人对这些“小事”嗤之以鼻,以为创业就是风风光光地做大事,其实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一步一步地从头做起。成功没有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练好基本功,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并持之以恒。

不只是王永庆,世界著名的佛勒制刷公司,它的老板佛勒在创业之前也面临着很多创业者遇到的矛盾。没有资金,这是他首先考虑到的问题,也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他选择这个本小利微的行业之前,也有过思想上的斗争。他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疑问:“干什么不行,怎么做起刷子来了呢?”这东西不光利润太小,而且谁家会天天买刷子呢?

但佛勒说:“我也想做大生意赚大钱,可是我手里的本钱,只够做小生意的。”最终他选择了做刷子这个小生意,并踏实地把这个小生意经营好,因此才走向了成功。

其实,生意不在大小,“米粒”“刷子”虽然小,但是每家都要必备。只要经营有方,丝毫不比做石油、钢铁等大规模的生意差。假如问大家一个问题,杯子和金戒指哪个更重要呢?肯定会有不少人说金戒指重要,但是若没有了杯子,就喝不到水,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怎么再谈别的呢?创业也是一个道理,不要忽略身边的细节,可能平时觉得大不了的事,就是你成功的基础。卖糖水也可以卖到“可口可乐”这种世界级的大企业,卖快餐也能卖到“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成功。而它们,也只是水和饭而已,真正让它们神奇起来的是对待小事的态度,这也是成功的基本功。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下面坐了满满的人,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位大师的精彩演讲。大幕慢慢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

主持人对观众们说:“请两位身强力壮的人到台上来。”不一会就有两名身强力壮的人跑到台上来。

推销大师这时开口了,他说:“请你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先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但一声震耳的响声后,那吊球却纹丝不动。他接着用大铁锤不断砸向吊球,铁球还是不动。很快他就气喘吁吁了。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这时,那个推销大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锤子,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停顿一下,再继续用小锤敲。大家都奇怪地看着他,推销大师却自顾自地敲下去。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经开始骚动,甚至还有人不满地骂起来。

那个推销大师就像一点都没听到,只一味地敲着铁球,大概敲了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排的一个人突然尖叫了一声:“啊,看铁球动了!”

这个推销大师开口讲话了,他的告别演讲只有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从这个推销大师的例子中就能看出来,成功就是把小事、简单的事重复做。如果只有三分热度,就算你有个“大锤子”,同样也不会成功。没有谁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世界电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我也是从做小生意勤勤恳恳,才奠定下现在的基础。想从事大发明必须从身边的小发明入手,想做大事,也必须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如果只有三分钟热度的话,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错过其他的机会。创业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没有坚强的意志,就很难坚持下去。而考验意志的方法,就是看你对待小事的态度。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成功。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