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8307100000024

第24章 把钱花在刀刃上

所有成功的商人都是赚钱好手。但是,现实社会里,会赚钱的商人不少,会花钱的商人却不多。

商人这个词,总是给人唯利是图的感觉,所以人们普遍对商人的印象不好,但对企业家这三个字却非常尊敬。

其实,会赚钱的商人,如果也会“花钱”,他就离企业家近了一步。

如何才是会“花钱”?简单来说,就是要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去。如果公司赚了钱全部塞到自己的腰包里去,老板一个人过着皇帝般的奢侈生活,员工却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艰苦生活,这不叫会花钱。

任正非敢于花钱是出了名的。他曾在公司内提出“不敢花钱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花不了的要扣工资”、“省钱的不是好干部”等理念,鼓励员工在该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舍得花。

华为规定,市场人员出差时下飞机就可以打车,费用完全由公司报销。对于这一规定,曾有公司领导提出能否用坐民航大巴来降低成本。但任正非却说:如果你们不让市场人员坐的士,我就降你们的工资。

任正非不是“土财主”,也不是暴发户,他之所以如此舍得花钱,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公司形象。像市场人员下飞机就可以打的,其实也是提升公司形象的一种形式。而市场人员在出差时住高档酒店,请客户时出手阔绰一餐万金,也都是为了证明公司的实力,以打动客户。一个最经典的案例是:华为原来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都是租用的民房,后来任正非认为要想与国外公司竞争,就要让客户相信华为的实力,而要想让客户相信华为的实力,就要提升公司的形象,于是,在任正非的指示下,从 1995 年开始,华为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和研发中心都租用了最好的写字楼,办事处主任们都有独立的办公室。

可以说,只要能提升公司形象,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利,任正非在花钱上都是“大手大脚”。

1998 年秋天,华为在内蒙古设立实验局研发出 GSM 产品,准备接受国家邮电部电信管理总局的测试和验收,以获得入网许可证。华为组织了现场验收会议,准备邀请国家邮电部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各省市电信管理局的官员到现场参观。

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条件很差,实验局现场距离呼和浩特约 600 公里,为了节约专家和领导的时间,华为想出了租用直升机运送的办法。因为没有民用直升机,华为就向空军求助,并为此支付了相当昂贵的费用。结果,因为交通问题解决了,全国各地的官员、专家、客户到了很多,现场效果非常好,华为顺利通过了测试,获得了入网许可证。

2000 年的香港电信展,据内部人士透露,华为在该电信展上耗资2 亿港元,主要用于邀请客户和发放礼品。

当时,华为邀请了来自全世界 50 多个国家的 2000 多名电信官员、运营商和代理商。客户的往返路费和食宿费全部由华为支付,往返机票一律头等舱或者商务舱,住在五星级宾馆,还准备了上千台笔记本电脑作为礼品。当然,华为的礼物并非白送,他们在电脑中安装了公司的宣传资料和 DV 影片。

据称,这是华为第一次高调地在国际电信界展示自己的实力,尽管事后有人认为花费太大,但不可否认,华为给世界各地的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任正非在“挥金如土”的同时,却也有非常节省的另一面。

1996 年 3 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合资项目,任正非率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入住在贝尔格莱德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为了体面,他们订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房费约 2000 美元。不过,房间并非任正非一人独享。晚上,大家分别在总统套房的几个房间打地铺休息。次日清晨,早早起来让服务员打扫卫生,以便会见客人。

这一行程,任正非让随行者明白了“什么时候应该花钱花到手软而不心软,什么时候应该厉行节约”。

有一位华为员工回忆,1997 年,任正非带他们几人去热带雨林旅游,出发前大家去商店买旅游鞋,他和同事选择了名牌耐克,而任正非却选择了最便宜的一款不知名的普通鞋。对于大家的不理解,任正非说:“我是来出差的,和你们长驻人员不一样,穿一次就扔掉了,不用买名牌的。”然而,旅游结束返回驻地后,这位员工却发现任正非在卫生间里用刷子刷洗那双鞋,以便带回深圳。

该花的一定不要吝啬,不该花的一定要节省,这就是任正非的花钱技巧。

其实,谁都会花钱,但是要把钱花到刀刃上,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就是门学问了。一个企业的财务问题可以笼统地概括为五个方面:赚钱、省钱、存钱、花钱、捐钱。但是绝大部分的老板都只停留在前三个阶段。大家都知道赚钱很难,但是当企业做大,有了固定的效益来源以后,最让你头疼的却是怎么花钱。

企业做大了,需要花钱的地方自然也就变多。但如果不懂得把钱花在刀刃上,最后不仅会形成浪费,还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效益。

有一个小工厂的采购员,是老板的亲戚,不仅不懂采购,而且还特抠门,买设备时只会比较价钱,而不看重产品的质量。结果,因为买回来的设备质量太差,维修费和报修费都要花上很多。后来老板下决心请了一个业内专业采购人士,这个采购员和上一个的做法完全不同:凡是一次性投资一定要买最好的,生产机器和工具都是原装进口,大大改变了以前经常修机器的局面。结果,这位采购员虽然在采购时花的钱多一点,但当把后期的维修等费用也考虑进来后,他的采购成本反而是很低的。

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企业最怕的不是怕花钱,而是怕没有把钱花到刀刃上。像设备和工具必须要买质量最好的,如果质量跟不上,工作中总是出故障,损失的还是企业本身。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靠的就是企业的效益。把钱花在刀刃上,恰恰提高了企业的效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刚起步的创业者尤其要注意钱的使用。如果开始时不懂得如何分配资金,不能把每一分钱的用处都计划好,以后急需用钱的时候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依靠人才。只有人才才能为公司创造最大的效益。但是怎么才能留住人才呢?薪水高低,赚钱多少,是几乎所有人心底认定的自己社会价值的体现。

华为从创业之初就远远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高薪,对人才的吸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任正非从一开始就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东西——价值分享。就是在用知识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与价值的创造者分享财富。

一位叫刘平的人回忆了他初到华为时的印象:

那时华为新招人员的工资标准是本科1000,硕士1500,博士2000,特招人员除外。我在学校的工资是 400 多元。我在华为 2 月份的工资是 1500 元,但我二月份只上了一天班,结果还拿到了半个月的工资。第二个月,我的工资就涨到了 2600 元。那时候,令我激动的是,每个月工资都会上涨,到年底时,工资已经涨到 6000 元。

刘平才到华为一天,就领到了半个月的工资。第二个月工资直接从 1500 涨到 2600.试想一下,一个月的时间能做出多少贡献呢?华为这么做看起来“很败家”,但实际上却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投奔。

其实,公司无论大小,要花钱的地方都很多。但是,对创业公司来说,有两个地方是尤其值得花钱的:①凡是能够让客户满意的事情都值得花钱;②凡是人才,都值得在他们身上投钱。

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相比,创业公司资金薄弱,只有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立即产出效益的地方,才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也才是真正的把钱花在刀刃上。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