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企业家里面,知名度最高但却又最低调的一个人,恐怕非任正非莫属。
20 多年来,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企业神话,但是任正非本人,却始终保持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色彩。据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位记者能正式采访过任正非,也没有哪个记者拍摄到过任正非出席各种会议的照片。国内外各种高层次会议、颁奖大会的主办单位都邀请过任正非,但他拒绝出席一切颁奖活动,拒绝参加任何与华为的客户没有关系的会议。
“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曾多次将任正非列为备选人,但任正非一直拒绝参选。该活动策划人很无奈,“很多专家都认为他没有入选是一个遗憾,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不参与任何媒体的活动,我们只有尊重他的选择。”
任正非为什么如此低调?我们可以从一篇短文中一窥端倪:
中国三十年的开放史改革史,也同时是一部无数的商界流星们纷纷升起又急急陨落的充满了悲喜色彩的历史长剧。昨日指点长空,风光无限;今日遍地黄花,一派萧索。何故也?一句话——显,则险矣!
争利于时,乃商人之本性,从商之要义;而逐名于朝,却是商人之大忌,经商之歧路。熙攘之红尘无疑有既定的角色定位,从某些意味上讲,“明星”的桂枝专属于从艺者和从政者,以及其他阶层者去攀折,唯独企业家和从商着要远离,甚至越远越好。名利不可兼得,就像从政者不得趋利,商人亦不应竞名。
三十年的中国商史,有太多的商界强人耐不住寂寞,在些许的成就和有缺憾的辉煌面前,被动的或主动的将自己置于炫目的聚光灯下,或五色杂陈的 Party 聚会中,去寻求飞蛾扑火的那一刹那的快感……其结果往往是,名成矣又败矣,而利亦失矣,甚或身裂也。
相反的是,那些有足够定力的孤独者,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商界的孤独英雄,也有可能造就中国级世界级的相对长寿的商业帝国,也许在当下会默默无迹,但他们,很可能就是浩浩上河中的那颗恒星——相对于红尘中的流星而言……
这篇短文发在华为内刊《华为人》上时,署名为“佚名”。但据接近任正非的内部人士透露,“从文字风格上看,非常像是任总原创。出自谁手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对商业本质的领悟,确实为高见。”
不管这篇文章是不是任正非所原创,它确实反映了任正非在名利上的一些态度。而且,这篇短文中所包含的对名和利的认识,对所有的企业家、创业者,都有醍醐灌顶的警醒意义。
人们创业,历尽艰辛把企业做大,通常无不是为了名利二字。但是,诚如上面短文中所讲:“争利于时,乃商人之本性,从商之要义;而逐名于朝,却是商人之大忌,经商之歧路。”商人争利无可厚非,但如果太看重“名”,就可能会走上歧路。
当一个企业家不把名看得太重要的时候,他就会更加冷静和理性,更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当然,他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利”这个商人应该做的事情。任正非 40 多岁创业,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打造出了华为这个让跨国公司都紧张害怕的中国企业,不能不说与他把名看得很淡有关系。
当然,大多数人都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即便是任正非,他之所以对名利看得比较淡,也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革期间,因父亲受到批斗,入伍后的任正非一直没有通过入党申请。在部队里,他无论如何努力,都与立功、受奖的机会无缘。而他领导的部门中,每年都有不少战士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等,唯有他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任正非后来才说自己“已经习惯了不应得奖的生活”。
粉碎“四人帮”后,任正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他又因两次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于是,“标兵”、“功臣”等荣誉排山倒海地涌来。不过,受过去经历对心理素质的“打磨”,面对这一切,任正非非常淡定。
正是这种经历,让创业之后的任正非在名利上无比淡然。他不但自己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允许公司的人随意接受媒体采访。面对很多记者的抱怨,他解释说:“我为什么不见媒体,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并不是所谓的刻意低调。”他还说:“媒体记者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企业老总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我不认为自己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影响力,但是很敬业、无私、能团结人。这些年华为有一点成绩,是在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以及在核心管理团队的集体领导下取得的。只是整个管理团队也很谦虚,于是就把一些荣誉虚拟地加到了我的头上,其实难副。”
不接受采访并不是高傲。任正非在公司内部除了对高管比较严厉,对普通员工,他总是平易近人。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华为公司总部,两个女职员在电梯里抱怨着公司财务制度上的一点小问题。她们注意到电梯里还有一个面相敦厚的长者,但她们当时并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个人太普通了。这两个女职员第二天被告知,她们所抱怨的那个问题已经解决。她们惊问为什么,对方告诉她们,任总亲自打来电话。此时,这两个女职员才知道那个敦厚的长者就是任正非。
还有一位员工,有一次出差回深圳,在机场碰到任正非,他当时想装着没看见。没想到任总却主动走过来和他打招呼,问寒问暖,还开车把他先送回家后自己才回去,这一举动让员工很感动。
这种行事风格,显然与那种在外面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回到公司就变成“土皇帝”的老板截然相反。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非常自然的低调普通,任正非在华为员工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面精神的旗帜。
对待客户,任正非也同样低调谦虚。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大型的国际通信设备展览会,香港一家电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走到他的面前交换名片,他谦和而有礼貌地作出回应,当这位首席执行官回到宾馆的客房整理手中那一叠厚厚的名片时,竟惊奇地发现一张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名片,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跟任总交换过名片?原来他把那位穿着朴素、和蔼可亲的老人当成了一位普通的参展客户,这让他错过了与任正非总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令他十分后悔。
在外界的传言中,任正非总是被形容为“冷酷”。但实际上,任正非的内心却有着细腻的柔情,他看似暴躁的性格背后,实际上却是柔情似水,甚至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这从他写的《我的父亲母亲》、《悼念杨琳》、《北国之春》等文章中均可以感受到。
无欲则刚,当一个创业者,尤其是已经获得了一些成就的创业者不被名利羁绊的时候,他是最强大的。他不用活在别人的舆论和评价当中,不会因为别人的期望就不顾实际的让公司“大跃进”,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指责就改变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他们顺从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所带领的公司,要想发展不好,反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业界巨头,这是严酷的事实。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