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被一条大河隔成两半。清末时,大河里洪水泛滥成灾,冲垮了唯一的石桥,掀翻了数叶小舟,断送了七八条人命。
县令便拨了专款,动用民工建筑大桥,以连接大河两岸,沟通交流,发展经济。
工程进展相当顺利。这是顺民心应民意的举措,自然深得响应,民工们做起工来也格外的卖力气。不出两月时间,一座雄伟壮观的十三拱石桥赫然显现在老百姓面前。
然而,就在石桥即将竣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稀奇古怪的事情——正当中那一拱上有一块石头突然咚的一声落入了河心,石桥自此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豁口。民工们就推了石块来,量了尺寸,凿好了之后去补那缺口,然而奇怪的是新放上的石块总不合适,要么尺寸过小,咚的一声又掉入了江心,要么尺寸过大,放之不上。总之是让大家颇费了几番周折,却依然没有办法,就连最出名的老石匠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望而兴叹。
大家以为是得罪了河神,取了纸香焚烧了,依然补不上那豁口。县令非常着急,便悬下千两赏钱,招募能补其豁口者。
临河的千秋街上,林林总总十几家酒肆,终日人来人往,生意都很火暴。其中有一家,是二层的小木楼,楼角上悬一酒幌,上书四个大字:望江小楼。掌柜的为人忠厚老实,在这座小城里以仁义著称。远近的客商入了店,吃喝自然招待得周全,酒足饭饱之后,若说句身上没有带钱,掌柜的便一笑,说道:“没关系,下次再说吧。”
客人走了,掌柜的连账也不记。十天半月后,那欠酒钱者自会前来付账,从无赖帐者。所以,远近的人进了城来,都喜欢这望江小楼。许多前来试着补那石桥豁口者,也多半齐聚此处,上桥试过了便垂头丧气而回,却又不肯走,偏要留下来看个究竟,看最后是哪方神圣能补上那豁口。
一日,望江小楼来了一个破衣长者,看年纪在八十开外,浑身灰垢,二目却甚是有神。上楼来拣一方桌,灰沓沓朝那里一坐,点了一点头,对掌柜的说要好酒好菜。酒菜备齐,长者边饮边听旁人的谈话。酒足饭饱之后,又要了上好的房间,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后又要了好酒好菜,独自坐喝。如是半月,掌柜的都好生伺候。
第十六天,破衣长者又饱食了一顿,忽然说道:“掌柜的,算账。”
掌柜的一笑,说道:“总共七两三钱银子,您老就给七两得了。”
破衣长者笑道:“好爽快的人。银子我是不会少给的,这一块,价值一千两,你就不用找了。”
旁人一听,都大吃了一惊,纷纷直了眼睛去看那长者。只见那破衣长者从怀中摸索了半日,竟摸出了一块黑色丑石,有半个草帽大小。
众人大笑,嚷道:“没有钱就直说么,白白吃住了半月时间,竟拿块石头哄骗掌柜的,你还是骗三岁毛孩去吧。”
破衣长者一笑,问道:“掌柜的,我这银子收也不收?多了也好少了也好,就这一块了。”
望江小楼掌柜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只好收下此银。”
众人都为掌柜的鸣不平,斥道:“老儿好无道理!见掌柜的老实忠厚,竟如此戏弄?!”
望江小楼掌柜的笑了一笑,止住大家,说道:“看来这一位先生手头实在紧些,这半月酒钱算得什么,就权当交了一个朋友,就让他去吧。”
那破衣长者笑呵呵的望了望掌柜的,说了句“吾去矣”,言毕,不见踪影。
众人大骇。
前来补缺的匠人已经是越来越多,却都无功而返。县令大人愈加心急如焚,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一日,有一好事者对望江小楼掌柜的说:“何不拿门后的那一丑石去一试?”
掌柜的笑道:“开这等玩笑干什么?这丑石还成了奇石不成?”
然而那好事者却执意劝他一试。
万没想到,那半个草帽大小的黑色丑石卡到了大桥豁口处竟是稳稳当当,天衣无缝,珠联璧合!惊得众人都张着大嘴半日说不出话来。
缺了半年的大桥豁口竟让望江小楼掌柜的那块黑色丑石给补住了!
鞭炮声四起。
衙役红漆托盘托来了白银千两,要掌柜的收下,说这是赏钱。
然而,望江小楼掌柜却摇了摇头,不肯收银子。
众人都吃了一惊,忙劝道:“这白花花的银子注定了是你的,为何不要,快快收下。”
然而掌柜的却执意不收。
县令亦觉惊奇,遂前往,说道:“这位先生,你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这银子理应归你,你就收下吧,这也算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掌柜的见县令如此说,便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只收我那半月酒钱吧。”
说罢,遂取了白银七两,余者死活不肯再收。
县令大为感动,便想一主意,命令望江小楼掌柜的给大桥取下一名。
掌柜的见推脱不掉,便凝眉思索半日,说道:“世间万物,所归所属,自有定数,是你者,自归你所有,非你者,当勿占勿取。所取所舍,当用心量衡再三,此桥就叫做‘量心桥’吧。”
此举,在小城里被传为佳话。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
千秋街上这家望江小楼换过了十几代主人。然而,一代却不如一代,皆变得心狠手辣心术不正起来,都挖空了心思,以歪门邪道挣些不干不净的钱。每换一代掌柜的,量心桥上的那一块黑色丑石就下陷一指。等望江小楼更名为五星级望江宾馆的时候,忽然一声巨响,但见那黑色丑石陷下去坠入了江心,桥身亦废弃坍塌了。
自此,小城里没有了量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