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亮出真我的资本
8282500000022

第22章 第一次亮出自己:让对方永远记得你(2)

因此,在初见面时,你何妨也利用这种“不像”的效果?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银行家都是很严肃的,但我却曾遇到过一位笑容满面,爱说笑话的银行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记者也给人一种穿着比较潇洒的印象,而我遇到过一位穿着黑色西装的记者,也使我觉得耳目一新。

当然,把自己本来的形象否定掉,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划算,可是在某些时候,这种“不像”的意外性,反而会带来特殊的效果。

(4)借第三者的立场提出反论

对于初见面的场合来说,提出反论的不是面对面的对方,而不在场的第三者,就能使人感觉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在必须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的初次见面中,大家都不好意思否定对方的言论。有时候对方明明说得不对,想提出反驳又怕得罪了对方,不提出来,又觉得憋着难受,真是左右为难!

尤其是在初见面的场合,如果正面与对方唱反调,对方在做出冷静的判断之前,常常会先怀疑你是否有接受的诚意,因而产生反感。再说,在彼此毫不了解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否定,往往会使对方觉得你是在全面否定他。

假若对方的说法真的有错,提出修正还是必要的,重要的是你提出反论的方法和态度。就对方而言,提出反论的就是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实在是件难以忍受的事。但相反地,提出反论的人不在眼前,而是社会上的普通人,那么他的反感就不会那么深,也不会直接地对你进行反驳。因此,你可以先说明:“有一些人认为……”然后提出反论,就不会那么刺激对方了。

(5)了解对方所渴望的评价,给予赞词

迅速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与愿望,投其所好,而又不露痕迹地夸赞几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能干的店员除了善于推销亮出自己之外,还长于阅人,只要一会儿功夫,就能看出客人的情绪和愿望。

以一个业绩很高的服饰店员为例,如果客人是个胖子,她会拿一件小一号的衣服给对方试穿;如果是个瘦子,则会取出大一号的衣服。客人当然知道自己穿几号的衣服,会对店员说:“不行,我是穿X号的!”这时,这位店员就会很惊讶地说:“啊!真的吗?可是我一点都看不出来呀!”

这种丝毫不露痕迹的赞美,不像奉承话那样听了让人起鸡皮疙瘩,却又正好说进对方的心坎中,实在非常高明。此外,像美容师对客人说:“你的头发是天生的自然卷,不用烫就有波浪,真让人羡慕!”报社的编辑对作家说:“依你执笔的速度,一个礼拜的时间足够了!”同事之间说:“上面的人都很欣赏你的能力!”诸如此类都属于这种心理战术。

他们的共同点是:正好说中了对方的心事。头发自然卷的人都是为自己蓬松飞扬的头发烦恼,所以美容师必须强调自然卷的优点,使客人觉得这位美容师善体人意。编辑对作家说的话,一方面是鼓励,一方面也是赞美,所产生的作用,足可使这位作家如期交稿而不拖延,因为没有一个作家愿意被人视为“拖拉高手”。而一个普通人,不管有没有升迁的可能,总是希望自己的才能受到重视,你的鼓励可使他发挥全力。

总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所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给予赞美。如果你能发掘出对方的这种“评价需要”,他就会觉得你是最了解他的人,这一点与平常的奉承完全不同。就像公司里有些职员卖力地工作,他的目的倒不一定是想得到升级,而是期望获得上司的重视。因此身为上司的人,应适时地给予鼓励慰勉,称赞他处理业务的能力。不管你夸奖的程度如何,他都会觉得高兴,而更卖力地为公司服务。

八、善于倾听,亮出你的耐心

倾听对方的话时,要对对方的话积极地反应,对方会觉得你确实对他的话感兴趣,在用心聆听。

要表示你在仔细倾听对方的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停地点头,发出“嗯!嗯!”的声音。可是要注意,这种方式用多了,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第一、点头次数太多,会破坏发言者的情绪,令人觉得厌烦。尤其是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最忌讳这一点。当你在访问特别来宾时,因为面对着客人,也许还不觉得。可是在收音机旁的听众,看不到现场的情况,只是不断地听到主持人穿插的“嗯!嗯!”听不了多久就会“咔嚓”一声,把收音机关掉。

第二、不断地点头和发出“嗯!嗯!”声,会让对方看成是一种机械性的反应,认为你并没有专心在听,而只是敷衍性地伪装做作。因为无论他说的是对是错,你都一味地点头如也。不要多久,对方就会失去说话的欲望,让你自己唱独角戏!

事实上只要你认真地听对方的话,一定会发现有不太了解的地方,有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为了表示你受感应的程度,除了普通的“嗯!”之外,应积极地有所反应。例如:“原来如此!”“啊!太意外了!”“喔?”“为什么?”“就因为你……”诸如此类,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过要注意的是,你的反应要适可而止,不要太多话,话太多了等于是“抢风头”,一样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既使嗜好与对方一致时,也不要抢着说,应做个好听众。

例如打交际麻将时,一方会不露痕迹地让另一方赢。见面双方找到共同的话题时,也应克制自己,让对方多表现。

一般说来,共同的话题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处理不当,也会成为失败的原因,必须特别注意。

又例如,两人相谈之下发现高尔夫球是彼此的嗜好,话就会讲不完。可是在无意识中,也会产生竞争的心理,好像身在球场上一样。如果其中一位技高一筹,另一位可能甘拜下风,提出许多问题来请教。但是如果双方势均力敌,这就有得瞧了:这一位认为该多练习,那一位认为天分更为重要,难免会开始抬杠。加上人都有夸耀自己拿手好戏的心理,话讲多了,往往忘记身在何处,弄到后来,完全忘了原来在谈什么,甚至演变一场舌战,弄得不可收拾。

戏剧家在表现对立关系时,会把两位竞争者的个性描写得很相近;而两位能够沟通的朋友,其个性却完全不同。这种表现手法乍看似乎有点矛盾,可是仔细想想,就会觉得非常正确。

因此,当你与人面谈时,若发现自己的专长或嗜好与对方一致,应当克制自己,尽量做个好听众。

许多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打交际麻将时,应该不露痕迹地让对方赢。如果忘记了这次打麻将的目的,深醉于“战场”上,与对方争个你死我活,客人难免不愉快,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太不划算了!

还有在酒廊中接待客人时也得注意,有些较好色的人,一看到漂亮的女招待就忘记了此行的目的。为了博取女招待的好感,会拼命炫耀自己,比如,开多大的公司啦,一年做多少生意啦,世界各国差不多都去过了啦……只顾自吹自擂,完全忘了在一旁的客户。结果你倒是得到招待小姐的好感,可是却失去了重要的客户,这划得来吗?

如果说上面谈的克制自己没有问题,那么当发现对方有小错误时,要克制自己亮出自己的耐心,也许就比较难了。其实,若发现对方有无关紧要的错误,最好的作法,应视而不见。

因为郑重其事地指出对方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会引起对方的紧张与不安,破坏会谈的气氛。

有个推销员为了拓展业务,一天要跑好几家公司,接洽的对象,多半是科长级的人,偶尔也会见到经理。这一天,这位推销员在接连拜访了好几位科长之后,来到某公司,接待他的是一位经理。尽管彼此都交换了名片,可是一整天的忙碌使得这位推销员有点糊涂,在谈话当中,他还是不断地称呼对方为“科长”。

等他回到自己的公司整理名片时,这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十分紧张地打电话道歉。但那位经理却说:“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没关系,你不要放在心上!”语气里所表现的豁达,使这位推销员又感激又敬佩。

的确,明明是个经理,却让人叫做科长,平常人总会有点不快。但是对方却亮出自己的耐心,不但没有当场提出纠正,甚至事后还安慰对方,可见得是个气度恢宏,胸禁开阔的人,也就难怪这位推销员要佩服不已了!

类似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最平常的例子,就是督促小孩做功课的态度。小孩功课有错误,与其直接指出来,不如让他自己发现。这种方法,无论是用在父于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是很有效,因为保持了犯错者的自尊,加深了其自我纠正的印象,以后会避免再犯。在人际关系上,这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