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经典神话
8276500000004

第4章 伏羲

◎伏羲辨方向

人多了,食物越来越紧张。野兽打完了,草籽吃光了,人们就成群结伙地走往远处寻觅食物。到处荒榛野莽,许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有的被野兽吃掉了,也有的是因为迷失了方向。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一说往外走,不少人心里就感到恐惧。可是,再难也得去,总不能在家活活等死啊!

一群人又要往外走了。他们相扶相伴,拿着简单的行李,伏羲擓着个篮子来给大家送行。他说:大家别害怕,我今天是来给你们送方向的!

大家看伏羲擓了个篮子,就问方向在哪儿?莫非在你的篮子里吗?

伏羲说就在我的篮子里。

大家齐伸了头往里看:

空荡荡的篮子,啥也没有!

伏羲哈哈地笑了,说,我篮子里不空,我擓的是东西!

什么?东西?东、西能擓吗?大家禁不住看了看正在升起的太阳。

伏羲又笑了,说东西当然能擓了。东属木,西属金,木和金哪一样不能擓呢?

有人问,这么说,南北也能擓了?

伏羲说,南北不能擓。南属火,北属水,擓火着,擓水漏。再说,水火不相容,怎么能放在一起擓呢?说罢,伏羲丢下篮子,扭头就走了。

大家愣在那儿,喃喃地消化伏羲的话语。

停了一会儿,一老者哈哈地笑了,说,走吧,伏羲已经把方向送给我们了。大家放心走,我保证再也不会迷路回不到家了!

是吗?有人仍然怀疑。

老者说,东方属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木参天,那不就是东方吗?西方属金,太阳落下的地方山高地厚,那不就是西方吗?南方热,越走离火越近。正午的时候太阳最近天最高,那就是南方啊。北方水多天冷,太阳从来不去。太阳从来不去的水多的地方那就是北!

是嘛是嘛!人们恍然大悟,齐声应和着。

认清了东西南北,先民们信心倍增,从此不管走到哪里,再也没有丢失过家乡,没有丢失过带他们回家的那条小路!

◎伏羲画八卦

伏羲教民辨方向,别男女,开荒种地,播植五谷。有了粮食,有了固定的衣食来源,老百姓的生活日渐红火。当时在孟津一带的黄河里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头长得像龙,有角有须,眼像闪电,身子却长得像马,参差披拂的鬃毛翻卷着无数个漩涡。它在河里翻滚戏闹,千丈浪涛跟着它,一路上汹汹涌涌,势可遏云。它要是一上岸,平地涨水,房倒屋塌。人们叫它龙马,说它是蛟龙变成的。

房塌了,地淹了,人们恨透了这匹龙马,就组织起来,带上长竿、木棍和它搏斗,不少人葬身水底,但终难挡住龙马的肆虐。

伏羲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着急,连天加夜赶到了这里。

伏羲站在岸边观察着水里的怪物。脱衣下水,他要赤手空拳降伏龙马。那怪物正在水中戏浪,猛抬头看见了岸边的伏羲,咴咴儿一声长嘶,刀锋一样从远处疾速游来。奇怪的是,黄河里风平浪静,一个浪花也没有激起。龙马一直游到伏羲跟前,摇头摆尾,温驯地偎依在伏羲身边。伏羲见龙马归服,就拿来一条长绳,把它拴在了一个粗粗的半截树桩上。今天的村子马庄(桩),据说就是龙马被拴的地方。喂河是当时的喂马之地,而雷河则是那时的马圈。龙马是水中瑞兽,离了水活不自在嘛!

龙马水中会游,陆上会跑,空中会飞,漩涡似的鬃毛图案清晰而玄奥。伏羲把龙马牵到一个高高的台子上,仔细地观察,精心地琢磨。这样经过了八八六十四个日夜,他终于发现龙马身上背负的是一个玄妙无比的图案,“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也就是后人多次说到的河图。龙马为什么要示意他一个玄妙的图案呢?伏羲苦思冥想,受到启发,创造出一个玄之又玄、震惊千古的八卦图来。这八卦图的次序为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分别对着的是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卦两两相配,又可变化出六十四个卦象,以此作为工具,就可以推演出世间万物、人间万象的真谛来。古书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说的这件事情。

这以后龙马驮着伏羲,疏通河道,为民造福,干了不少好事。

◎伏羲造音乐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伏羲和子孙们来到河边玩耍,有的拔了草编裙子穿,有的摘了花戴头上美,还有的编了柳筐儿去河里捕鱼……看着子孙们欢乐的情景,伏羲高兴得满脸开花。他来到柳树下,折下一个柳枝,用力一拧,柳皮儿脱离了柳骨,成了一个圆筒儿。伏羲咬断一截,放嘴里使劲儿一吹,“嘀嘀唔唔”的声音响起来,十分动听。他发现,如果用力吹,这个小东西的声音就尖细高亢;轻轻吹,就低沉柔软;稍用力,则明亮浑厚。伏羲为自己的发明高兴,嘀嘀唔唔地吹个没完。

孩子们被他的表演所吸引,停止了各自的活动,一个个围到伏羲身边,仰起脸听伏羲演奏柳笛。性急的,已经折了柳条请伏羲帮忙了。整个夏天,人人有了娱乐的乐器,天天噙着柳笛吹个没完。

转眼到了冬天,大雪飘飞,柳笛吹不成了,可不懂事的孩子们还是围着伏羲要柳笛吹。

伏羲没有柳笛,就用泥巴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给孩子们,泥泥狗、泥泥猴、泥泥燕子、泥泥猪……捏泥巴可是伏羲的拿手好戏,他一边捏,一边给孩子们讲女娲补天、抟土造人的故事。可孩子们听了无数遍,不想听了,他们只想要能吹响的柳笛。

伏羲想,柳笛是两个眼儿,吹一头另一头就响,我是不是在泥泥狗身上也钻出两个眼儿来试试呢!想到就干。伏羲马上拿根小棍儿在泥泥狗头上捅出两个小洞眼儿,他满怀信心地拿起来,轻轻一吹,嗨,泥泥狗真的响起来了!和那支柳笛简直没什么两样,也是用力就高亢,不用力就低沉。

这真是太好了,再也不用受季节的限制了!

造一个,就有人抢走一个;造两个,就有人抢走一双。整个冬天在质朴动听的音乐声里不知不觉地走过去了。

这年的冬天为什么一点儿不冷呢?大家都感觉奇怪!

因为吹响的是“哩哩噜噜”的声音,人们就管这种乐器叫“哩噜”,或者“哩哩噜”、“哩噜噜”,反正人们都知道指的什么,怎么说也不会有谁弄错的!

伏羲发明了柳笛,发明了“哩噜”,发明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了。他索性就在这些泥玩具身上多钻了几个眼儿,两个眼儿的,三个眼儿的,四个眼儿的……最多时,他一气儿在那个大葫芦上钻了七个眼儿,欣慰的是,这些钻了眼儿的泥玩具个个像妖魔附体,舞蹈出一串串燃烧的音符。

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全有了!从此,人们有了自己的乐器,喜、怒、哀、乐,心里有嘴里却说不出来的那些情感都可以用这精灵般美妙的音乐表达了!

直到今天,在河南的淮阳一带,在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的一个月会期的太昊陵庙会上,“哩噜”仍然有人在卖,能吹三个音的泥泥狗,能吹多个音的泥葫芦,涂了色,上了彩,漂亮了一街两行,精神了万千赶会的伏羲的后代。

有人说,艺人们说书时弹拨的三弦,是天皇开始、地皇发展、人皇最后制作完成的。看一看伏羲发明乐器的过程,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完全有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