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各自爱
8274400000049

第49章 万物有灵且美

起来烧水,煮茶,翻书,散步,买菜,真是做啥都好。

这次我要谈“动物保护者”——这个话题的缘起,是因为最近在看一本书,朱天心的《猎人们》。写的是朱氏一家人喂食及收养流浪猫的事。不是宠物猫狗,而是街猫。我模糊回忆起,平时在小区路边,也偶见流浪猫狗一闪蹿过,彼时也只是漠漠而去,留在心里的时间,并没有长过驻留在视网膜上的。然后我读了这书,才突然感觉到,动物,原本就是和人族共享世界的,不能由人类占尽自然资源,而不给它们留下空间。它们并不只是生物链上,处于下端的一种劣势群体,它们也是有痛感和生存权利的。

带着好奇,我自己寻找,并请朋友介绍了几位动物保护者。

第一个是小王,她自己是做市场推介的,从小家里长辈就饲养动物,她对我说这个很重要,因为老人老是传达这类信息给它,就是动物也会痛苦,她自幼就没有像别的小孩那样戏弄小动物,踩蚂蚁,撕虫子什么。小王说有善心的人也很多,一个朋友在路上捡了一只流浪猫,去找水果店老板买箱子装,老板立刻送了她一个,想要找私家车搭载小狗去医院(因为狗浑身脏一般出租车不肯搭),立刻获准。医药费太高,她在网上求助,很多人捐款,还有人特地去她公司找她聊天,给她两千元现钞。最后小狗找到了主人,他们至今关系很好,会互相发照片聊天。

小朱是一个建筑师,有天回家的路上,无意看见一只小奶猫,一只高跟鞋从那只猫上方一掠而过,她想那它不是迟早会给踩死?——就是一个闪念,开始了她漫长的喂养流浪猫的历程。

她把养猫日记给我看,那些细节超乎了我整个缺乏饲养经验的人的想象。她用鞋盒给猫做了窝,整夜开着灯给它取暖,拔了楼下的自行车气门芯做奶嘴,手机定时,四个小时就起来喂食一次,耐心调奶温,买不到猫奶粉就用婴儿的,牌子换了好几种。有一天太累了七个小时没有喂奶,猫猫很衰弱,她用自己的肚皮给它取暖。

小邱则是一个媒体人,家里收留了九只流浪猫和一条狗。我和她短短的交流中,她说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印象比较深的倒是,她一直在叮嘱我,如果付诸笔墨的话,记得要提醒大家,不要过度接近猫狗,让它们对人类产生信任和依赖,免得被居心叵测的歹人利用,去投毒和诱捕。这个观点是正确和充满疼惜之心的,我觉得作为人类的一分子,简直有点难堪。看过叶兆言的一篇小说,叫《可怜的小猫》,一群坏小孩戏弄一只小猫,把它扔进水里,小猫就拼死往回游,一次次,又被重新扔回水里,它的肚子越胀越大,慢慢沉下去,很多年了,我不能忘记这个小说,它的残酷。所以小邱喂流浪猫,都不会去真正接近它,而是没有特定对象的,随身带一瓶猫粮,看见有饥饿的小猫,就远远地放下就走,怕建立感情。

我问了小王一个很低端的问题,“肯定会有很多人责问你们,现在很多困难地区人都吃不饱,你们还照管动物?”她说是的,这是我们通常会遇到的一个质问。关于这个问题,明星公益爱好者孙俪说得好:“我爱动物,也帮助人,这不矛盾。”——

是的,在这个救助问题上,无需排序,每个人都只能救护自己手边的弱势群体,猫狗,老人,妇孺,或是失学儿童,这是一个对弱势群体的态度问题,一个欺凌弱势群体比如小动物的人,必定也会怠慢底层和老弱。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虐待动物成性的人,进而也会虐人,因为他需要加倍快感的刺激。

在上海等地都有保护动物的义工团,大家目前在推广的理念就是“以收养代替购买”,避免猫狗过度繁殖。在网络积极发布捡来的猫狗信息,寻找合适的有爱心的领养者,签订收养协议,定期回访。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有TNR的团体,即结扎完毕后把猫放养回原处,这样单位面积里,不至于数量过多,造成互相倾轧及伤害。这种方法貌似灭绝猫性,但也是出于爱护的动机。动物保护者小杜说,在她的小区,母猫发情的叫声让居民生厌,为了自己耳目清静,虐杀棒打无所不用其极。她们给猫猫搭了窝,结果又给人恶意拆除,挡上防雨布,还有人往里面扔石头。

朱天心在书里写,她在希腊旅行时,岛上的猫都是肆意地晒太阳,一点都不惧人(在村上春树的希腊游记里亦有类似描述)。欧洲的猫甚至会摊开肚皮让你摸,这种信任和安全感,和国民普遍善待动物,爱惜生灵,是有关联的。而在内地和台湾,流浪猫因为受过骚扰和伤害,一般都很警觉,戒备人类,神经质。西西的书里则写到,内地的动物园,根本不尊重动物,食草动物和它们的天敌做邻居关在一起,都吓得半死。一个国家的人,是否爱护动物,也是民众素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