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各自爱
8274400000038

第38章 狗与狼

乌克兰的一个边陲小城,犹太人聚居区,它的居民分布,满像一幅宗教卷宗:上层,也就是半山区,是富人的别墅群,那里有清新的流云,远离尘寰的静谧,新鲜的空气和水源;下层,人间地狱,嘈杂的市场,污水横流,窄街小巷,操波兰语、俄语、意地绪语涨红了脸还价的小市民。在这个坐标系上,地理位置的上下,是平行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

小姑娘亚达,就和她的爸爸、堂兄姐一起蜗居在这个底层。

她的妈妈住在一个黑边镜框里,爸爸整日碌碌。她的家是一个阴森的所在,采光不好的小走廊,又深又大的壁橱。她唯一的朋友,是隐匿在天花板的人影和斑渍中的一个白色小人像。每天晚上,她微笑,对它道“晚安”。然后爬上小床去睡觉。

终于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富人区的她,在栅栏里,看到了无意走过的男孩哈里,“她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小孩子”。再然后,这个瞬间记忆守恒了。她用了无数的夜晚去浇灌这个萌芽的意象,一个眉目纤细的小男孩。他陪她说话,和她嬉戏,给她解闷,看她画画,黄昏时,半山富人区亮起星星灯火,亚达开始想,哪个灯光是哈里的呢。临睡前吻别的小人,他占据的臆想空间,彻底让位给了哈里。在她若干年的成长里,她一直是为哈里而活的,她学法语,她跳芭蕾,她画画……哥萨克的骑兵军蹂躏了整个犹太社区,她赤足褴褛地逃到哈里家,后者拒绝她,不是因为厌恶,而是恐惧。亚达的破衣烂衫,她口中的犹太隔离区惨境,使哈里一尘不染的富贵生活蒙尘了,暗淡了。她对他的爱,也让他畏惧,那种强烈的得到欲望之物的需求,让从不对任何人事施力的他,觉得很粗暴。

这里!全书最震撼我的理念出场了!继“红玫瑰与白玫瑰”

之后,我又发现了一种更NB的小说人物分类法,即内米洛夫斯基提出的“狗与狼”。哈里是一只室内动物,小宠物狗,被文明驯化过的,他自小习惯了鲜衣美食:乌木家具,满橱的瓷器,用高脚蛋杯吃溏心蛋,拿镀金剪刀剪蛋壳。他非常依赖结实温暖、秩序井然的人际关系网。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一切都太熟练了,可以不经过大脑,直接过渡成身体反应了。还有什么比这更乏味的?而亚达呢,她是一匹兽性尚存的狼。她这一辈子都无法过渡成一个女人,像哈里后来娶的劳伦斯那样,服侍丈夫,照顾孩子,尾随丈夫身侧,在他坐定之前,就把烟灰缸,书和葡萄酒放在他的手边。她永远都学不会布置起居室,用手搓麻布估算窗帘的价位,选用合适的灯罩。等等等等。家居生活,对她而言,是压顶的灾难。她的幸福是什么呢?就是“工作一整天,或躺上一整天,不会有人操心我在干什么,沿着塞纳河走上一下午,查看河水的颜色。巴黎没一个人关心我的死活和去向”。

话说到这里,你明白没有呢?狼孤行于荒野,既不是自私,也不是家庭责任淡漠,只是天性如此罢了。耳边嘶嘶而过的风声,溅上满脚雪泥,任意东西,疾奔旷野的快感,只有一匹狼才能明白。当然狗有时也会溯源返祖,渴慕野性,所以,哈里娶了劳伦斯之后,马上就对这段合并同类项的婚姻疲劳了。他爱上了亚达,那是异质的吸引力。这里我不比较狼和狗的道德优劣。比起人性的广袤丰富,道德律这玩意实在是太狭隘。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是它写出了两种完全不同族群之间的彼此渴望。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这样一种爱。你爱一个人,可是,他与你根本不在一个生活层面上。他是你平民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这种爱的底色,是蚀骨的自卑。哈里的精装旧版书,美国无线电,英国旅行被,盘盖上的银松球,没有口音的法语,这些,都让亚纳觉得自己虚弱极了。可是,哈里又怎么能理解那种出门连箱子都不带,报纸包块肥皂就上路的潦草和自得呢。同样,亚达对劳伦斯的嫉妒,其实更多的是对安逸阶层的仇视。贫穷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物质的枯窘,而是,这种窘迫,会让你旮旯里的脏都被放大曝光。

你得谋生,你不得不角铢必较,你不得不要点头哈腰,你不得不丑态毕露。而劳伦斯这样的女人,却不需要,放着流水般轻音乐的西餐厅里,最精致的蕾丝花边托出一张灿笑的脸,随手扔几块钱给乞丐……善良也是需要本钱的,这几块钱可以是亚达几天的生活费。类似的“狗与狼”组合,还有:《纯真年代》,温文尔雅的订婚绅士,放着贤淑貌美的妻子不爱,非要爱年华老去,姿色半衰的伯爵夫人,因为后者是个活在道德高压线之外的、动静由心的女人,狗爱上狼的故事之一。《呼啸山庄》里,林齐爱上野性难驯的凯茜,狗爱上狼的故事之二。《燃情岁月》,苏珊不喜欢倾心于她的实业派老大,却沉迷于浪子老二,狗爱狼的故事之三。《朱尔和吉姆》,朱尔对那朵肆意的野蔷薇“我可以容忍她背叛我,但不能失去她”,狗爱狼的故事之四。

这类故事,举不胜举。大家也看到了,这种跨族群爱情,多半很难收场。显然,内米洛夫斯基也不知道拿一个爱上富人的穷姑娘怎么办。最后只好让哈里肇祸,亚达要请劳伦斯相救,条件是她自己远走他乡,让哈里重归家庭。结尾处,她抱着哈里的孩子,以“画画,勇气和对哈里的爱”为生了。这并不是个简单的献祭癖,像美人鱼和陌女来信那样。而是,亚达知道,哈里已经没有野外求生的狼性了,她害怕迎头撞上那个硬冷决绝的抛弃。

她得到他的唯一途径是,在离他千里的异国,灯光下,把孩子哄睡后,在画纸上,一次次描摹他的样子,对着他的画像,和他说话。就像小时候那样。好比我们平民女子,拥有一件裘皮大衣的方式,是看时尚杂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