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如何通荣辱?会中出名将良相,此时难言,惟乱臣逆子,势必无有。所谓侠者,不但侠于人也,尤当自侠。内保全家业,外保全国会。近使身心有用,远使后人获益。先内后外,先近后远。或有侠志,而人无侠骨,本会有探问而语其意,稽察而慰其苦。千方百计,陶泳揄扬。仍不回头者,徒有侠友之名,已无侠名之望,堪怜也已。然自鸣为侠,并非下愚,不止于此。苟有荣业,自当竭力图成共享。苟被污辱,尤当群起攻之,以致远大”。
其七,“如何通好恶?全会议定某日某时开会,吾当某日某时必到。全会议定某恩某仇必报,吾当某恩某仇必报。其所以可必到必报者,公事也。吾有身家性命,全会皆有身家性命。全会所议定者,并非不利于全会,及不利于吾也。聚千人之心为心,聚千人之识见为识见,其必胜必败,无难逆料,公是公非,尽可放心”。《知新报》,第三十九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刊。
这七项设计内涵,表现侠会主体精神实践,自是最为重要。此在中国,实为首见。沈氏于考量之余,自设问答,提其严格侠会会友之选择界限五点:此所以公举外人入会,当慎之再三,其例有五:一,年纪不及二十已过四十,可不举。以年幼稚气未除,年大牢不可破。致(至)少年英俊,或老诚练达者另议。二,事业卑贱,或位高禄重不可举。以所志不同,或利欲熏心。致(至)人长气短,或有意富强,虽屠夫织履,王公侯爵,可为侠友。三,残疾不举。四,废人不举。如僧道阉宦之流。五,世籍来历不明,不举。恐有逃犯匪徒混入。《知新报》,第三十九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刊。
据此款目与说明,当知沈氏思创侠会,结纳天下豪杰,其用心精神,自在于以社团集众力量,改善世风,为国家富强宗旨,改善庶民品质。可惜世无应者,徒留约章,遗存后世参酌。任侠不行于世,侠会组织愈见其孤寂无俦。
己、会务运作
《侠会章程》所订会务之推行运作,很是琐细繁多。且与其他事项穿插错出,全无一定层次。若果删减不叙,也会有所遗漏。当仍系以序号,期能供人了悟:其一,“十日一小会,一季一大会,十年一总会,五十年一公会”。
其二,“小会聚四点钟,大会聚九点钟,总会聚三日,公会聚七日”。
其三,“小会用茶点,大会用酒席,总会、公会同。其余创会及要事急会,随便”。
其四,“小会宜于晚上,大会宜于下午及晚上。总会及公会亦每日下午及晚上”。
其五,“会中各人有日记部(簿)二本,系司会所定。中载侠会章程、卫生单及日记格。一年一缴,一存本人,一存会中。再给二本为下季用。稽察者考日记动静,公赠分数”。
其六,“除日记部(簿)外,各司会有司令部(簿),如稽察部(簿)等。系会友所定,中载详细职分及赏罚分数”。
其七,“每次聚会,会中有聚会单,一系正主语所定;当未聚会时,其余司会及会友,有何项事件,当先通知正主语,正主语酌其缓急,定先后及时刻,一粘告白板,其余分递各人”。
其八,“聚会单宜按期续粘告白板及主笔记录部(簿)上,以便查阅。又当附印市中日报内,以供外人知悉会中情形。除日记部(簿)、司会部(簿)、聚会单(簿),另有侠会谱一”。《知新报》,第三十八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刊。
列叙至此,尚有众多款目未能涉及,抑且有更繁复条款。于会友活动规定甚详。惟其关系重大并具特色者不能省略,在以下拣列重要者数款,俾能估断其意义价值。
其九,“一股会,司会一百五十九人,一年一举。公举之期,以创会日为准。交代账目,修补章程,皆于此时定”。《知新报》,第四十一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刊。
其十,“公举之法,小事用省便法:口答用英语阿也司(yes)为是,拿一司 (noes)为否。先问否,后问是。以是否之多少为定。要事用坐立法:否则坐,是则立。以坐立多少为定。大事用公举票:如举司会、辩士、入会等事,不可草率。各书公举票上,宜某人及可否字样。上二法须值事帮理察看,坐则坐,立则立,不可坐立无定。公举票只一人一票,不得不写。写毕、折叠,投公举箱内,交值事。第一法口答,所以用英语者,以中国方音不一,且官音亦有不同,是否二字,皆是单音或仄声,人多稍有先后,便不好听。是否易混,兹用三音,韵脚较长,英美国各会所用”。《知新报》,第三十九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刊。
其十一,公举多少之数,各会无定。五分之四,三分之二,四分之三,本会定是否,当用三分之二。定入额,当用四分之三。定捐款用度,当用五分之四。如不到其数,宁另议。示慎重也。同上。
其十二,“公举法外,复有荐举一法:如举辩士或司会,用荐举为便捷。其法:司会或会友起立曰:吾请某人,或马乎(move)某人。言次,主会起立曰:某人马乎某人,复有别人马乎某人,或另请别人否?会中如合意,依议。举毕,或有数人马乎。乃行坐立法,或公举票。如无,主会当起立曰:已有某人马乎某人,及某人助某人马乎矣。是者则云阿也司,否则云拿也是,为定”。《知新报》,第四十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刊。
其十三,“开会之式:一概先时挨坐入会,会中未免各道寒暄絮事。左主会见时辰已到,即按铃三声,会中寂静。正主语起读聚会单一遍,左主会依聚会单先后出令。寻常主笔先起立,朗读上次纪录,约五分钟。左主会起立,问会中所读纪录有遗漏及差错否?有则补,无则为正。次请会中上次公举辩士上坐,一左一右。其辩之题,皆上次拟定。譬如铁路利弊题目。论弊者先讲居左,辩利者居右。辩毕,皆拍手为贺。辩士退坐。次请主语读来往信册,此中半系外人问答羡慕谤毁之信,及半系会友有求之语。次请探问、稽察、访道、博士、修士、乐士,述各种新闻。次请司财报捐款用度。以上四请,皆左主会起立之语。此时左主会又起立,总结四请之语。自述一遍。摘一条目,问会中公定是否?是则是,否则否。次问右主语,有何慕侠入会之人?如有,用公举之法问定,令其下次入会成礼。末会中拟题目二,举辩士二,为再下期地步。左主会起立,题及下次辩士及题目,令会中知悉。手按铃一响,问会中可有别事商量?如无,按铃三响,依止会之号,众当起立拍手为贺。乃散”。《知新报》,第三十九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刊。
本节所列十三款目,学者或未能察见其重要与史料之难得。须知时序是在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这时已有饱谙民主制度运作之实际细节,自是必先具备社团开会与投票选举之完全经验,是无法空想悬拟的。举其条描述move在会议中之过程,此是西方大小会议正式使用之提议词,沈氏用来娴熟。所写会场内景布置,俱如亲见。圆顶围楼之场地,乃今日中外共用,坐位排次亦与今同。会场之内须放德律风(telephone)。此时期上海租界已使用德律风,而其时的上海的官方电报局尚在筹设这种服务。中国官方自光绪六年(1880)创设电报局,直至光绪二十年尚无电话局。沈氏经验得自于圣约翰学堂与同仁医院。请细细思考,我们不是普遍纪念民国八年(1919)是启动中国民主科学的思想运动吗?不是惯熟呼号赛先生、德先生吗?那把早在二十年前的民主思想先驱要放在哪里?我们大家只是盲从呼号,对不起前代伟人。史家良心应该讲究历史真实,尤不能埋没先知者的心力贡献。
在此我须提陈一些中国近代民主认识与民主倡说之常识,我至少连此篇已有四篇文章论及近代民主思潮。自不必详述,但供随事查证。简单的常识是:鸦片战争后已有魏源、徐继畬、梁廷枬介绍英美政府的民主制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光绪二十年前,已有王韬、郑观应、汤震、陈虬等介绍西方议院及其职权。不过注意这只是介绍,不是提倡中国仿效。虽有王韬在1874年间已讲到:“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弢园文录外编》,卷一,页19,光绪二十三年仲夏,上海刊本。此时之言民主只是介绍外国如何,未尝自言仿效。只可视为一种新知。而真正立说提倡国人实践西方民主制度,为时俱启于1895年起之思潮萌芽。其一代先驱思想家始于最初者有黄乃裳、何启、胡礼垣、孙文以及沈学数人。这些才是最早鼓吹之先知,是真正的播种者。俱开始于十九世纪,不是二十世纪。谁是真正思潮先驱,史家必标示明白,不可曲学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