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创办电报局,毕生经营,悉力承担,剑及履及,积极进取,可谓掬尽心血。先后应付俄、丹、英、德之电线竞争,越地侵权之种种交涉,维护国家主权,华商利权,均能坚持立场,并未致败,实成为当时与外商竞争前哨,中国商务交涉能手。若非中国积弱,工商建设发展,当更有可为。 考察盛宣怀商战竞争才能,缜密深稳,细心精明,应为第一流企业好手;对付各国商务交涉,核算精审,慎谋能断,利权关键,寸步不让,亦应为第一流交涉能手。但是,盛氏对外虽绰有余裕,而中国本身困扰,则使之焦头烂额,最后终被迫出局。 研考今世中国企业发展,中国本身之阻限特色极关重要,极须探讨澄清,以备为政者经国济世,自强求富之参考取戒。中朝亲贵主政大臣,颟顸糊涂,贻误二十年,事尚未止。各地愚民无知,受唆闹事,烧毁电柱,造成电报局重大损失。此事有一显著分野,足破向时学者将反对新事物,委过于传统文化之胡说。中国初设各地电线,早期闽厦及淞沪均有人民拔除电柱之事,但此为官方暗中唆使人民所为。李鸿章、丁日昌有向总署陈报。《海防档》,丁编,《电线》,页17,同治四年六月初二日,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文称:“据江南海关道丁日昌禀称窃照电线一事,屡据英领事巴夏礼不时言及,均经职道力持不可。然察其隐微,未尝一日稍忘觊觎。是以职道随时严密防范。兹于五月二十六日,访知该国有欲在浦东竖立标杆之事。随传到署川沙厅何丞光纶,上海县王令宗濂,面授机宜,俟其知会立柱之际,令百姓环求拦阻。如果不先知会,擅自设立,即令百姓于黑夜中潜行拔去。果于二十八等日,该洋人并不知会各该地方官,擅在川沙之头二图及十二图,上海之二十四及四十八图等处,竖立木柱。该厅县遵照指授,密饬差保协同乡民于夜间悉数拔毁。及该洋人运到二批杆木,见前次所竖之柱尽倒地下,不敢再立,又兼拔在黑夜,无从查问,尚无向民间滋扰情事。”后来光绪六年中国正式创设电局,接连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以至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沿江各地,此等传统文化较高地区,并未发生拔毁电柱之事。然在偏僻文化落后地区,则有光绪十三年(1887)贵州毕节抢毁电柱电线一百四十里之案。光绪十七年(1891)湖南沣州一举烧毁电柱七千根之案。光绪十八年(1892)陕西泾州、长武交界沿路数十里电线全被拔毁之案。《洋务运动》,册6,页383—387、424—427、432—439。偏僻地方人民之抢毁电线,标明多与反洋有关。看似文化冲突,而个别因素则相当复杂。个人利害当为解析管钥。在此无从个案研究,但相信随便委过于传统文化,则是最粗疏而不负责任之解释。
与文化无关与政治有关最显著之例,当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庚子拳变。当时铁路电线均为抢毁对象,旗号是扶清灭洋,使李鸿章、盛宣怀所惨淡经营之交通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召来八国联军入京,烧杀抢掠。中国电权遂亦陷入俄、日、英、德战利品之囊橐。东三省自此严重陷入列强虎口,成为国际争夺之肥肉,而电权路权矿权俱受侵损。此即庚子拳变之直接结果。未料后之端刚信徒,仍要鼓煽愚民,达其政治目的,可鄙可恶。中国人民永陷愚昧,可悲。
自强运动中一点工业建设,外方列强国无时不想抢夺,中国本身则愚民动手拔毁,在中国官场险恶卑劣之环境,更有人出而倾挤争攘,最后排除盛氏,此人即清末崛起政坛之袁世凯。
盛宣怀光绪六年承李鸿章札委,总办电报事业,经其悉心经营,年有扩展。初始以道员任中国电报局总办,嗣任东海关道,津海关道,均仍总司电报事务。光绪二十年后,以京卿官衔兼领名义又升格为“办理电报大臣”或“督办电报大臣”。直至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朝廷上谕:将中国电报局由商办改归官办。同年十二月十七日上谕:任命袁世凯为督办电政大臣,以直隶布政使吴重熹为会办电政大臣。并由礼部颁绐“督办电政大臣关防”一颗,嗣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一日盛宣怀将电报局一切事务案卷移交吴重熹接收,至此日正式改为电报官局。《海防档》,丁编,《电线》,页2332、2340、2360。盛氏自此亦被排挤出局,继至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三日袁世凯再度奏请,因吴重熹调升仓场侍郎,回京任职,遂保荐其亲信商部左参议杨士琦接替吴氏为会办电政大臣,三月十六日奉旨允准。至此袁世凯争夺电局遂完全得手。同上,丁编,《电线》,页2661—2664。
袁世凯夺取电局,志在把持权利。且自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上绍李鸿章二十余年来监督洋务事业旧贯,视为当然继承,有关新工业无不伸手过问,借收归国营名义,自盛宣怀手中攫回。一概包揽把持,视为应得。其纯为权利欲念,不知现代工业之如何经营,不免安排心腹属吏,管理各项事业,徒增官僚习气,官督商办企业遂亦更趋腐化。至其人品识力,气度眼光,与李鸿章迥异,相去天壤,当不能同日而语。
中国电报局创设之初,招募商股,盛宣怀刊布章程,系按公司之法办理。商股有股息,年报须公开,营舞侵蚀,可查明究诘。当朝廷宣布由归官办,必须偿还商股资本,然清廷竟宣布贬折原股价收回,引致苏粤股商上书请愿争持。《海防档》,丁编,《电线》,页2347—2348、2350—2351。又,《盛世危言后编》,卷12,页23—26。清廷大失民心,对各省电报股商之失信为其重要一端,国祚之尽,宜其有因也。
近代中国电报局之经始曲折,进展概况,为已成之历史实体。其须供后世参考之教训,应作一大略估量。其一,无论知识界或商人,外力环绕,要求技艺,为根本动力。其二,中国因应,宜权衡趋利避害之方。首在主权,次在利权,均有进步余地,但却无法坚闭固拒。其三,中国非无识者,李鸿章、沈葆桢见机最早。其四,延误之咎,乃在中枢主政之王公大臣,缺乏识力远见。政府责任,最关国家命运。其五,电报输入,足以代替驿站制度,而驿站为清朝定制,必须大力改变全局,是以必须变法。其六,自强新政,以李鸿章为主持监督之人,总理衙门为督导机构,实未建立政府制度体系,难于持久。
至于盛宣怀主办电报局,无论从何项观点立论,以下数点不可抹杀:其一,盛氏为自强运动中工业建设之重要执行者。在当时中国初步工业化,盛氏实为创基先驱。其二,近代轮船、电报均为盛氏独担大任,开创经营。电报尤独居首脑地位,全局赖其推动。其三,对外商战,盛氏为对垒前哨,一切对外交涉,多由盛氏出面折冲,大体能维护中国主权利权,电报尤为显例。其四,盛氏因创电报局,技术引进,首重教育学童。嗣后多方创办新式教育,若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皆为重大贡献。其五,中国工商业先驱,由传统经营进入现代规制,盛氏为最早之过渡人物。今世论人物,不审当时时势背景,体察前人之艰难困苦,往往肆意斥骂,信口雌黄,实非治史论世之公道,何可据为评断参考?附录:中国各地电报创置表电报线路倡议者经理人创置日期经 费 来 源旗后—台南(安平)丁日昌苏汝灼陈平国光绪三年七月十日动工,九月十日竣工。利用买回丹商福州、厦门电线物料。原付银十二万四千五百元。天津—大沽口李鸿章光绪五年天津一北塘天津(紫竹林)—
大沽口—济宁
—清江—镇江
—苏州—上海
(七处各设分局)李鸿章盛宣怀光绪六年九月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电报学堂,光绪七年三月开办,五月初动工,十月竣工,十一月八日通报。商借款湘平银十七万八千七百两。光绪八年三月初一日改为官督商办,分期缴还官款。(先以商款六万两缴还,其余在五年后缴二万两。)镇江—江宁刘坤一龚照瑗郭道直光绪七年八月开工,八年正月竣事。光绪七年十月江宁创设同文电学馆。(此线即由镇江与津沪电线相接。)由南洋海防项下动支湘平银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二两五钱八分四厘一毫。今后电报局、电学馆每年经费,均自南洋海防项下支应。广州—九龙—
香港张树声李璿
盛宣怀光绪八年春兴工,九年十一月完成与香港接线。原为粤商华合公司李璿承办。九年十一月转让予盛宣怀,改名广州电报分局。共费银四万三千二百两。除官款二万五千九百二十两由粤省借支外,另有商款加息计银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两,由电报局分年偿付。(续表一)电报线路倡议者经理人创置日期经 费 来 源(苏省)上海—苏州—(浙省)湖州—嘉兴—
杭州—绍兴—
宁波—金华—
处州—台州—
温州—(闽省)
福宁—福州—
兴化—泉州—
(粤省)潮州—
惠州—广州李鸿章郑藻如
盛宣怀
刘含芳光绪九年开工,十一年九月竣工。建置费四十万两,集商资承担。(由电局发行百元面质股票,集资八十万元。)上海淞沪旱线左宗棠盛宣怀王之春光绪九年四月十七日。收购丹商大北公司旧线。由上海电报分局支付上海规银三千两。天津—通州李鸿章盛宣怀朱格仁光绪九年五月二十后动工,六月中竣工。八月十八日开局通报。江宁—汉口左宗棠盛宣怀光绪九年六月动工。广州—(桂省)梧州—南宁—
龙州张树声盛宣怀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自广州开工,十年闰五月全程竣工。由江海关出使经费项下拟款,实际全线共用库平银十万二千五百一两一钱九分三厘四毫七丝六忽。广州—虎门炮台张树声广州电报分局光绪十年四月竣工。与白土冈炮台线共费银一千六百六十三两二钱,由海防经费项下开支。 广州—白土冈炮台张树声广州电报分局光绪十四年克期竣工。与虎门炮台线合计支用海防经费一千六百六十三两二钱。天津—北塘—
山海关李鸿章盛宣怀
朱格仁光绪十年四月兴工,六月底竣工。北洋官款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一两。(续表二)电报线路倡议者经理人创置日期经 费 来 源无锡—江阴炮台曾国荃龚照瑗
郭道直光绪十年五月底竣工。吴淞—吴淞
炮台曾国荃龚照瑗
郭道直光绪十年五月底竣工。金陵一下关
江口炮台曾国荃龚照瑗
郭道直光绪十年五月底竣工。北京—通州总理衙门、李鸿章盛宣怀朱格仁
蒋文霖光绪十年闰五月二十日总理衙门奏准。展设京通线。并将通州电局移设北京。并分内城外城两线,分收官电商电。六月二十六日正式改京城电局。七月一日京通线竣工。七月二日外城商电局通报。七月十日内城官电局通报。动用直隶账银二万三千一百余两,另用京师平粜余银七万九千三百余两。其下不敷之数由北洋支应局筹拨。山海关—锦州—营口—旅顺李鸿章盛宣怀光绪十年七月兴工。十一年三月竣工。横州—灵山—
合浦—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