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8256200000036

第36章 收拾残局,散尽家财安后事

左宗棠尸骨未寒,李鸿章的手下就向朝廷递交了弹劾胡雪岩的奏章。此时,李鸿章已经掌握了胡雪岩侵吞“外资”利息的铁证,因为随着胡雪岩的信誉扫地,外国银行直接与李鸿章的手下打交道,之前胡雪岩的“猫腻”全被抖了出来。

当时的胡雪岩,尽管阜康钱庄倒了,胡庆余堂也换了主人,从家财万贯沦落到债台高筑,但他并没有绝望,自信还可以从头再来。然而,当一个做官的朋友告诉他,汇丰银行的经理已经在远遁外国之前,向李鸿章的手下告了密,而且这一切“内幕”,都已被李鸿章的手下写奏章上报了朝廷,那一刻,胡雪岩不动声色,笑着说“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客人刚出门,胡雪岩就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他知道自己将在劫难逃,除非左大帅复生,否则谁也救不了自己。

面对灭顶之灾,胡雪岩反而冷静下来。他知道,苏杭地区到处都是李鸿章的耳目,想要逃走势比登天,只能静候朝廷对自己的发落——不知“老佛爷”能否法外施恩。但当下的财产,肯定是一点也保不住了。那一刻,最让胡雪岩心痛的,是他的家人和奴仆。

他的绝大部分财产,都在阜康钱庄面临倒闭的时候,派伙计挨家挨户分给了那些最穷的储户,因为哪怕是一串铜板、一点点散碎的银钱,对于穷老百姓来说,都是一家人长期省吃俭用才攒下来的血汗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吃亏。

胡雪岩来到老母的佛堂,跪倒在金氏的脚前,泪如雨下。他把这些事情全都告诉了老母亲,求老母宽恕自己的不孝。金氏声泪俱下地安慰胡雪岩说:“事已至此,好好安排其他事情吧,我这里就不用你操心了!”或许,金氏早已料到胡雪岩会有这种结局,因此也就看开了。

随后,胡雪岩摆下一桌酒席,把原配夫人和所有的姨太太都请来,酒杯还没端起,所有人都泣不成声。哭罢多时,胡雪岩首先擦干眼泪,强作镇定地告诉大家:现在我已经彻底衰败,再也没有能力供养你们了,你们吃完这顿饭以后,就赶快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拿上一些银子,今后各谋生路吧!然而,将近半数的姨太太,即使拿到了银钱,依然对将来的出路彷徨无计,只好一直留在胡府,每天祈求老天爷的保佑。

胡家的奴仆们,也都分得一些散碎银两,从此各奔东西。偌大的家宅,在那个晚上,显得格外凄凉,只剩下那些大红灯笼,依然无声地挂在房前,摇曳着微弱的烛光……

胡雪岩并没有死心,他自信,只要能够保全一条性命,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62岁,对很多成大事的人来说,依然是风华正茂的壮年。当初左宗棠在62岁时,正率领大军转战陕西与甘肃,并决心收复新疆。对此,胡雪岩一辈子都铭记在心。

他设法央求官场上的朋友,帮他闯过这道难关。虽然官场中人以凉薄寡义者居多,相当一些过去的朋友,都在胡雪岩失势后,对他落井下石,向朝廷上书打他的小报告,但胡雪岩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光,对那些长着势利眼的鼠辈大可不必理会,只需找到几个良心未眠的官场朋友,就可以一层层地向上托人。他甚至亲自来到北京,想要求见李莲英一面,但吃了闭门羹,只要悻悻而回。

胡雪岩最后的努力,确实没有白费,此事终于传到了恭亲王奕那里。奕与胡雪岩素无恩怨,虽然当时他在朝廷已经处于很“边缘”的位置,但他依然在慈禧面前,替胡雪岩仗义执言。

奕知道慈禧恨透了左宗棠,这时候提起胡雪岩鼎力相助左宗棠的功劳,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他对慈禧说:“胡光墉的黄马褂,是您亲自赏给他的,如今如果将他治以重罪,这岂不让天下人暗中议论您识人不明?”慈禧点点头,对奕温言搪塞几句,就让奕告退了。奕是当年与慈禧携手发动“辛酉政变”的“盟友”,但并非慈禧的“奴才”。老太后暗自权衡:李鸿章就算将来势力再大,也逃不出自己的掌控,但身为皇族重臣的奕,就很难说了……

与此同时,很多善于见风使舵的大臣,都攀附李鸿章,在奏章中不遗余力地对胡雪岩泼污水,反正此时的胡雪岩,已经家道败落、名声扫地。慈禧索性顺水推舟,下令将胡雪岩处死,并大力提拔盛宣怀,以安抚李鸿章。

闻知此事的胡雪岩,彻底绝望了。那一刻,胡雪岩一下子显得衰老了很多。他对身边仅有的几个姨太太说:“我死之后,千万不能埋到事先买好的寿地里,你们买些廉价的寿衣和棺椁,把我简简单单地埋掉就行。另外,在我死后不久,很可能会有一些盗墓的人,来到家里假意慰问,实则打探情况。对这种小人,你们不必过多理会,只要剪下一块我的寿衣布给他,他们看看这个粗陋的布料,就会知道我已经沦为了穷光蛋,也就不会再打我坟墓的主意了。”

胡雪岩波澜壮阔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